格式塔原理是什么?

格式塔原理是什么?,第1张

格式塔原理如下: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试图解释人类视觉的工作原理。他们观察了许多重要的视觉现象并对它们编订了目录。

其中最基础的发现是人类视觉是整体的:我们的视觉系统自动对视觉输入构建结构,并在神经系统层面上感知形状、图形和物体,而不是只看到互不相连的边、线和区域。Gestal在的德语中是“形状”、“图形”的意思,因此这些理论被称作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原理结论

1、接近原则

距离相近的物体,趋于组成整体。

2、相似原则

在某一方面相似(形状、运动、方向、颜色等)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强调内容。

3、封闭性原则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以便把元素联接在一起而不是离散的碎片。

格式塔理论包含五项基本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连续原则、简单原则。

1、接近原则

距离/位置相近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元素与元素之间的距离会影响我们是否将这个(这些)元素组织在一起以及怎样组织在一起,元素与元素之间距离越近的会被组织在一起,而那些距离相对较远的则自动划分在组外。

2、相似原则

在某一方面(大小、颜色、形状等)相似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人们习惯将所看到的东西,按照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外观明显且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元素自动的整合或集合为一组。

3、闭合原则

构成闭合造型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当看到某个部分是不完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将不完整的信息按照已有的信息填补,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4、连续原则

当发现一个视觉规律后,倾向于将对象按规律延续下去。

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将事物看成连续的形体,连续性帮助我们通过构图来解释方向和运动。

5、简单原则

将复杂的视觉信息降低为更为简单的,更有对称性,更容易理解,更有意义的东西。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也就是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

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扩展资料

格式塔创始人介绍

1、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生于1886年3月18日,逝于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

2、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生于1887年1月21日,逝于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柯勒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式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51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