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元件产生的温度谱被转换成电脉冲。这些脉冲被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一个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来自检测器元件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可以识别的数据。信号处理单元向显示器发送信息,从而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颜色,颜色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通过组合来自探测器元件的脉冲,产生图像。
扩展信息:
在强光下使用夜视镜,对夜视镜的伤害最大。虽然夜视镜在过载时会自动切断电路保护设备,但暴露在强光下会缩短夜视镜的使用寿命。暴露在雨、雾甚至高湿度下也会损坏夜视设备。为了在夜间使用,夜视设备被设计成能够承受短时间的强光或潮湿。
夜视设备中有非常精密的真空管,一定要注意防碰撞,小心搬运。清洗夜视镜镜头的方法与清洗相机镜头的方法相同。镜片有光学涂层,如果与粗糙的材料接触,很容易被灰尘划伤或渗入玻璃。通常不需要拆下镜头来清洁内部。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最好取下电池,将夜视仪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红外夜视仪工作原理:
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
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
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
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
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扩展资料
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夜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
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在一次与英军坦克纵队的遭遇战中,装备了红外观瞄装置的德军豹式坦克在一举击毁两辆英军萤火虫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主动式红外夜视装置,因此作战时还有一部猫头鹰红外探照灯车在远方用红外线为豹式坦克照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夜视仪
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热成像夜视仪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简单来说,热成像原理就是利用温度成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传统夜视仪依赖于夜间环境反射的可见光,而红外热成像夜视仪不受可见光影响,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到目标,另外,热成像可以穿透烟雾、灰尘等,快读定位热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