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层的定义

表皮层的定义,第1张

表皮层的定义

表皮层的定义,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乎人人都渴望拥有无瑕的肌肤,而且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面容上,还体现在身材和穿搭等方方面面,护肤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的皮肤结构,下面看看表皮层的定义是什么?

表皮层的定义1

一、表皮层:

1、角质层:表皮最外层的组织部分,是皮肤的保护层,当角质层变薄时皮肤易出现敏感、过敏、红血丝色斑等,保护角质层健康最好用温和的清洁产品进行清洁,以免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损害;

2、透明层:常见于手足部皮肤较厚的部位,可以起到防护、缓冲、减少摩擦等作用;

3、颗粒层:有防水的作用,对紫外线也有一定的抵抗功能;

4、棘细胞层:主要连接基底层与表皮层,能保存水分、吸收营养成分、保持皮肤d性;

5、基底层:表皮层的最底层,存在增殖、分化潜能的表皮干细胞,能够起到再生修复的作用。

二、真皮层:

含有胶原纤维、d力纤维,有修复、产生胶原蛋白等功能,受损后较难修复,也是日常护肤中比较重要的皮肤组织。

三、皮下组织:

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毛囊等,能缓冲压力,有储存能量、保温等作用。

有了皮肤在外层的保护,可以及时调节人体的温度,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同时皮肤还可以通过角质层、毛囊来吸收水分、营养成分,通过皮脂腺和汗腺进行分泌和排泄,进而完成皮肤代谢。因此,皮肤对人体有很好的防护功能,如发生皮肤类疾病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四、【皮脂膜】第一层屏障

1、定义

皮脂膜也叫酸性保护膜,它在表皮的最上面一层,医学上称为界面活性剂。

皮脂膜是由汗腺分泌的汗水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乳化(水包油)而成的,呈弱酸性PH4.5~6,可保护皮肤、防止水分入浸和流失。

2、作用

皮脂膜能预防皮肤过敏,防止细菌感染,避免受到酸碱的侵害。

保持皮肤水分,防止角质层水分被蒸发。

保持皮肤表面光滑,令角质正常的脱落和代谢。

3、特点

皮脂腺分泌的越多,PH值就越低;当皮肤的PH值不平衡时,皮肤就很容易过敏,形成敏感性皮肤。

(PH是一个酸碱度量值,PH值=7时呈中性,PH值>7呈碱性,PH值

表皮层分为五层,表皮层由内向外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基底层位于表皮最底层,为单层柱状细胞,与皮肤表面垂直,排列成栅栏状。

基底细胞为生发层。

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

颗粒层:一般为2~4层扁平状细胞。

位于棘层上方,在角质层薄的部位由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中,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由数层较扁平的细胞构成。

角质层位于皮肤最外层,由5~15层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

扩展资料

表皮层的功能:

1、屏障功能

致密的角质层可缓冲外来的机械性损伤;皮肤角质层细胞紧密排列,角质层含水量少,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还能机械性地抵御微生物的侵入;表皮中的非角质细胞——黑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起到光防护的作用。

2、吸收功能

皮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吸收:角质层(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汗孔。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也是经皮吸收皮肤局部用药治疗的生理基础。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是我们人体的最大器官,没有之一,皮肤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身体以及维护我们机体的环境稳定,皮肤会跟外部直接接触。皮肤最外层为表皮层,下面是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一般厚度为0.035-0.15mm,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特点,将表皮由外到内依次分为5层,即角质层、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掌)、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基底层借助基膜与真皮连接(如图2)。

1、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仅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约10-14 μm大小,核大且深染,通常排列整齐呈栅栏状,其长轴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交界线垂直。

基底层和棘层又被称为生发层,此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自我修复、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有关。

基底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新生的细胞有一个被挤向上方,经棘层、颗粒层最后形成角质细胞失去生命活力而逐渐脱落。由基底层移动至颗粒层最上层,再移至角质层上部,称为表皮通过时间,约28-56天,而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因此表皮的更新时间为41-75天。

2、棘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有许多棘状突起,细胞核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而且呈棘刺状,故称为棘细胞。最底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越向表层推移,细胞形态越扁平。

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内含卵圆形双层膜包被的板层状颗粒,称为Odland小体,也称板层颗粒、板层小体等。板层颗粒首先出现在棘层,是由磷脂、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构成的脂质混合物,随着表皮的分化,磷脂减少,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多。

当颗粒层顶层细胞向角质细胞转化时,板层颗粒通过胞吐将脂质内容物释放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及形成细胞间脂质。

3、颗粒层

颗粒层由1-3层扁平或梭形的`细胞构成,位于棘层上方,其细胞浆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愈近角质层,颗粒越大,数量越多。透明角质颗粒主要是由电子致密蛋白质、前细丝、角蛋白中间细丝组成。

正常皮肤颗粒层与角质层的厚度成正比,在角质层薄的部位仅1-3层,而在角质层厚的部位,如掌趾,颗粒层则多达10层。

4、透明层

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的细胞构成,只存在于手掌和足趾的厚表皮。光镜下,此层的细胞易被伊红着色,胞质呈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电镜下,尚可辨认细胞的形状和轮廓,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退化,细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其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有防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5-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的角质细胞及细胞间脂质构成。20世纪70年代,Peter Elias教授形象的将角质层的结构称之为“砖墙结构”。

角质层与皮肤锁水关系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为10%-20%,如果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哦、脱屑;正常情况下,角质层保持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cm),当角质层受到破坏时,经表皮水分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会增加。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2

表皮层分为五层,其功效是可以阻隔外界的一切灰尘和污染,保护皮下组织不被损坏。加强和巩固皮下组织和自身的细胞

表皮层分为五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

1、角质层是皮肤的最表面的皮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角质层往往是在一段时间或是在洗漱搓揉时产生的皮屑,也是用来阻隔外界的一切灰尘和污染。

2、透明层在角质层下面,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仅存在于手掌与脚掌。

3、处于第三层面的是颗粒层,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普通染色呈强嗜碱性,胞核较小,染色较淡。 粘多糖、磷脂类等内容物不断从膜被颗粒排出,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细胞间质的一部分,使表层细胞间的结合力更牢固,并能阻止外物侵入。

4、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是同一个,只不过形状稍不同,而基底层是在表皮层的最深一层,与深层的真皮相连,与棘层的许多线状的纤维之间,很多带着营养成份的液体充塞、流动着。基底层通过分裂复制然后经过其它层,也就成就了其它表皮成分的来源。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3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组织,主要由角朊细胞组成,根据角朊细胞的形态,又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五个层次。

①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部分,由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分化演变而来,重叠形成比较坚韧有d性结构的板层结构。角质层细胞内充满了角质白纤维,角蛋白吸水能力很强,角质层不仅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发,还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水。角质层细胞一般脂肪含量约为7%,水分15%-25%,使皮肤保持柔润。

如果水分降至10%以下,皮肤就会干燥发皱,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甚至鳞片。角质层是皮肤最重要的保障,能耐受一定的物理性、机械性及化学性伤害,并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对内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②透明层

透明层稍有细胞结构,但界限不明显,无核、无色透明(撕去脚的角质层后,看到红色的就是透明层,血管亦能看到)。透明层在手掌和足部的表皮比较明显。透明层含有角质蛋白和磷脂类物质,能防止水及电解质透过皮肤,起到生理屏障作用。

③颗粒层

由2-4层扁平、纺锤形或菱形的细胞构成。颗粒层是表皮内层细胞向表皮角质层过渡的细胞层,因含有角质透明蛋白会产生脂肪,能抑制体内的水分流失,也可防止外界的水分渗入体内,对储存水分有重要的影响,通常含水量保持在10%-20%。

④棘层

棘层是由5-10层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组成,也称棘细胞层。棘细胞之间由间桥链接,间桥间有淋巴液通过,以供给细胞营养。它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下面的棘细胞具有分裂功能,参与创伤的修复,有助于头发和指甲的生长,同时吸收淋巴液中的营养成分,供给基底层养分,协助基底层细胞的分裂。

⑤基底层

基底层又名生发层,有基底细胞核树枝状细胞构成,是表皮的最内一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

基底细胞是一层栅形排列的圆柱状细胞,有很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它可不断向上移行,生长并演变成表皮各层细胞,最后变成角质层的死亡细胞脱落,整个角质变化过程需1-2个月。

树枝状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这种细胞来源于骨骼,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内,具有免疫作用;默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感觉作用;每10个基底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含有酪氨酸酶,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的数目与大小决定皮肤颜色的差异,同时可吸收、阻挡紫外线,起保护作用,若黑色素颗粒代谢不良,会导致色素沉淀产生色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54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