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子头,俗称“小山东锅饼”

杠子头,俗称“小山东锅饼”,第1张

杠子头又叫签子馍,俗称小山东锅饼。是一种起源于山东省寿光市王高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这是一种白面火烧,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因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

杠子头。山东寿光地区有名的硬面食品。和硬面,用枣木杠子压。中间薄,有孔,边厚。古时,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

因为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古时,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将杠子头火烧切片或掰碎,葱姜爆锅,添水,加入肉丝鸡蛋木耳青菜等,烧开,下入火烧或将火烧片放入碗中,浇上热汤食用,口感柔软筋道,老少皆宜。

寿光市王高地区制作杠子头火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东汉人赵歧流落北海(即今寿光地区)以卖饼为生。这是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也就是今天的硬面火烧)的例子。可见那时山东的烧饼已经作为商品流通于社会。

签子馍(杠子头)是小麦面粉制品,圆形,边缘微高起,底稍平,有签孔,色白。剥食,可见层层相卷,面质稍硬,味道甘甜,富有麦曲之清香,耐存储,不易变质,很早前就富有盛名。

清代民国时期筵宴广用此面食,民国年间,王高村面食师傅王凤民曾于济南府开设饭店制作签子馍,食客旅人赞不绝口,寿光境内亦有“王高馍馍,衙前饼”的颂语,近代地方戏中潍县小贩亦有“寿光走一走,捎俩杠子头”的唱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今天在寿光,及其周边地区的集市街头都能买到这种食物,但是今天的杠子头火烧是改良后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食品,较之传统杠子头火烧质地要软一些,少了柴火烘烤的香味,含水量也增大了。

杠子头用麦曲印发面浅子,发酵好后,加入两倍于面浅子的干面卷揉,因面质硬,故用杠子压卷,揉合,然后以到断为几块,多次卷揉,直到面柔和后再剁成相等面块,逐渐卷揉做成生馍。将其放置热炕上慢省(发酵),待馍省开后入锅,放入备好装有竹签的竹篦子,把生馍一个个插于竹签上,蒸熟后,从签子上取下出锅,即为成品。

杠头是一种白面火烧,又叫“小山东锅饼”,很酥,很面,一嚼就能掉干渣儿,又很有嚼劲儿。中文名杠头别称小山东锅饼主要原料面粉是否含防腐剂否副作用有点硬储藏方法常温特点酥、有嚼劲面食做的时候需要用真正的木杠子来压,反复地将面劲儿压出来,才能制成小饼,上火烤熟。吃的食品,象馒头差不多,比通常的东北馒头小,有点象烤箱里烤出来的,吃起来有点甜。水油皮:面粉150克、猪油526145克、温水75克、糖5克、盐5克油酥4102:面粉150克、猪油75克馅料:猪肉泥内加入食盐、蚝油、葱花、蛋清搅上劲。2.将水油皮和油酥的材料分别和成面团用保鲜膜盖上放置20分钟。3.将油酥和油皮分别揪成12个等量的小面团。4.取一份水油皮按扁,油酥放在上面,水油皮以转圈的方式收拢把油酥包入其中,收口朝下按扁。(以同样方式做好其它12个)5.取一份,用擀面杖擀成牛舌状后卷起用手稍按扁,收口朝下,再擀成牛舌状,再卷1653起后按扁,擀成中间稍厚四周薄的圆皮子回。6.然后将有收口的那面朝上,以包油酥的方式将肉馅包进去后稍稍按扁。7.将做好的饼摆入垫了锡纸的烤盘内,刷上一层薄薄的蛋黄液。8.烤箱180度预热,上下火中层,烤10分钟后翻面答烤10分钟,然后再翻面再刷点蛋液,撒上芝麻后烤5分钟即可但也因为杠头偏硬,所以很少在饼店里买到了。其他杠头,在字典中的解释: 〈方〉①杠夫的头目。杠头今译:②爱抬杠(争辩)的人。杠头的原意是杠子的两头,俩个人抬一根杠子,杠子中间担头重物,俩个人在杠子两头较劲.所谓"杠头"似乎有一种自讨苦吃的感觉,意思就是说,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会招来非议,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说白了,就是爱较劲、钻牛角尖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54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