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人已没”中的“没”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昔时人已没”中的“没”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第1张

“没”在这里通“殁”,读音是:“mò”。

“没”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死亡。

出自:《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唐)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易水河边英雄荆轲告别了太子丹,他怒发冲冠踏上了刺杀暴君的征途,发誓一去不回。虽然这位古代的英雄已经长眠地下,但他的英名,他的高风亮节和易水一样与世长存。

这些咏古诗句又都是在述今:战友呵,你可知道?在这里,当年荆轲壮别太子丹,义无反顾地出发去刺杀暴君,今天我和你也是在这里将要悲壮地分手了。昔日的荆轲已经死了,易水呵仍然冷风森森,寒气逼人,严酷的现实,压抑的环境激起了满腔的义愤,我们也将和古人一样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歌一曲,踏上征程。

意思是: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没(mò):即“殁”,死。

唐代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主旨赏析: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易水送人

意思: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出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

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56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4
下一篇 2023-02-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