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给我总结一下日本武士的兴衰过程吗?从什么时候起又因为什么而衰

有人能给我总结一下日本武士的兴衰过程吗?从什么时候起又因为什么而衰,第1张

作为幕府时代标志性阶层的日本武士,既是支撑幕府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阶层,也是推翻幕府统治的第一推手。明治时期,日本武士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武士崛起:迈入幕府时代

8世纪日本中央政府逐渐衰落,强势贵族和地方豪强们纷纷兴起,这为武士群体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公元1192年,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武士专权的时代正式来临。

▲ 镰仓幕府初代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武士的各项规范制度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完善。首先就是御家人制,这种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有些许相似,武士们要对自己的恩主效忠和服军役,而恩主也要对武士予以一定的保护。此后,幕府通过颁布纲领性文件《贞永式目》来进一步强化武士的行为准则和精神等方面。

武士群体能够繁荣壮大还要得益于他们的「好运气」。蒙古帝国的两次入侵未能得逞;后醍醐天皇主导的「建武中兴」也未能真正撼动幕府的统治。

▲ 日本武士与蒙古军队作战

到了丰臣秀吉和德川幕府时代,武士们的特权被进一步放大。丰臣秀吉极力推行兵农分离、身份制度,此外还有一种名为「刀狩令」的法令,即要求没收农民手中一切武器,令农民们时代专心务农。

德川幕府继续推进武士的特殊性,其创建者德川家康颁布了《家康遗训百条》来表明武士的尊贵地位,农商等必须尊重武士,武士还拥有「格杀勿论」的权力。

▲ 日本武士的装备

武士群体占据了日本社会的金字塔高位,但「锁国令」之下的德川幕府在近代历史潮流中逐步落后,面临严重危机。

武士觉醒:尊王攘夷之路

1854年2月11日的「黑船事件」对于日本来说是极大的屈辱。「闭关锁国」的德川幕府无力阻止美国人佩里所率领的舰队。

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不得已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神奈川条约》,从此对外「开放」。随后,英国、荷兰、法国、俄国等趁火打劫,弱小的日本只得签订《安政五国条约》,似乎大清帝国所面临的厄运也要降临到日本的身上。

▲ 黑船事件

强大的外敌迫使有识之士思考国家的出路,西南四藩的武士们成了其中的代表。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革除幕府弊政、求知于世界才能拯救日本。

吉田松阴曾试图跟随佩里舰队赴美学习,他认为日本陷入危机全是因为幕府诸藩将士皆心术不正,不能为国家为忠义而死。佐久间象山等人则是提出「和魂洋才」一说,提倡在学习西方技艺的同时注重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将西洋技术与东洋道德调和。

此外,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人提出「草莽论」,为推翻德川幕府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诸多的思想流派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尊王攘夷」运动。

西南诸番的思想及改革引发了幕府当局的不满。大臣井伊直弼发起了「安政大狱」,将吉田松阴等人处死,这一举动引发更为激进的「倒幕运动」。岩仓具视、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推翻德川幕府的态度十分坚决,迫使当德川庆喜实行奉还大政于刚登基的明治天皇睦仁。

但这也只是德川幕府的缓兵之计罢了,不满的诸藩军队发起了征讨德川的战争,并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将其彻底击溃。日本的幕府时代由此结束,新的时代将由明治天皇和一批仁人志士开启。

▲ 倒幕运动

武士衰落:明治维新改革

新政府初立,百废待兴,诸多繁杂的问题亟待解决,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明治政府发出的「五条誓约」中明确表示改革封建旧制度、复兴大和民族的决心。

首先,明治政府对封建制度予以废除。废藩置县这一举措将过去难以驾驭的地方大名们严重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了加强。初期的改革中,武士群体成了改革的重点对象。

封建的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被取消,着力实行「四民平等」。武士特权包括:统治权、封建财产权、垄断军职权,还有对平民的「格杀勿论」权。政府的改革对于武士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这还不算完。

▲ 明治天皇

1876年,政府出台「金禄公债」方案,用以赎买武士所享有的封建财产特权,武士们的俸禄成了公债,失去经济来源的武士们开始出卖劳动力、变为小商人、自由职业者…

上述所言也只是初期的措施。1873年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人出使西方归国后,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

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发展资本主义,大力扶持与官方联系密切的资本家;大力倡导西化,大量传统被抛弃。「富国强兵」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山县有朋提倡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忠于天皇、规模更大的「皇军」作为常备军队。这样一来,武士们最大的职能也被取缔了。

▲ 日本皇军

一直致力于维护武士地位的西乡隆盛也是颇为无奈,他在为天皇而战的斗争中从未犹豫,可当改革的「利刃」砍向武士群体时,他极为悲愤和不满。他曾积极主张征讨朝鲜,为「游手好闲」的武士们某一条出路,这一建议遭到了无情的否定,明治政府认为应当内政优先,征伐之事第二。

如果说武士们的生命如同樱花一般,那此时的西乡隆盛也清楚的看到那比樱花更为令他们珍视的荣誉,此时已经轻轻地落去了,忧郁的他选择辞去政府中的职务。

武士哀歌:鹿儿岛抗争

一系列卸磨杀驴的改革令武士阶层极度不满,反抗此起彼伏,鹿儿岛是最为著名的一次。作为日军元老之一,西乡隆盛很清楚近代军队的威力,他在老家鹿儿岛县开起了「私学校」。

这里不教授算术作文、绘画音乐,而是天天教授开q放炮,日日练习行军列阵!而且广开分校,招收的学生全是仇视政府的各地士族,鹿儿岛县内的中下级官员也纷纷在西乡隆盛的私学校里做兼职干部,俨然缔造国中之国。

1876年,明治政府出台了《废刀令》,除了军队和警察外一律不得携带武器,这彻底激怒了武士阶层。西乡隆盛抓住机遇,顺从「民意」,掀起了反抗明治政府的斗争。明治政府对于这些落魄的武士也是毫不手软,山县有朋带领6万余人的大军前来平叛。

▲ 鹿儿岛之战

战争初期,人数处于劣势的武士们一度取得了优势,经验丰富的武士组成的「拔刀队」屡屡发动奇袭大破敌兵。但政府军也很快调整了策略,依托武器装备优势在熊本取得了胜利,并稳扎稳打攻入了九州岛。

1877年8月15日,双方迎来了大决战。仅剩约3500人的武士军退无可退,返身与5万余追击的官军殊死一搏,结果不言而喻,很快被官军包围,西乡隆盛下令「今日唯有奋死决战而已,诸队愿降则降,愿死则死…」

大部分残兵向官军投降,剩余约千人誓死追随西乡。西乡隆盛带领这上千死士从官军包围圈薄弱处突围,接下来14天内奔袭400公里,竟然杀回了老家鹿儿岛县,这只是强弩之末了。绝望的西乡隆盛切腹自尽,政府军以损失6万余人的代价消灭「反贼」。

▲ 西乡隆盛雕像

数年后,明治天皇给西乡隆盛立了雕像以供后人景仰。明治微信是以迈向现代化为目标,曾经建立战功的封建武士难以承受剧变,政府没有出台配套的安置措施造就了武士的悲剧。

武士存续:武士道精神

武士虽成历史,但其精神流传下来,武士道精神一直影响着日本人。明治政府成立的「皇军」极度提倡效忠天皇,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他们最高的荣誉。日本军队极度推崇精神力量,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荒木贞夫就认为日本军队的精神力量绝不会惧怕物质力量。

不投降主义深深地刻在了日本军人的脑海里。二战日军的投降者和战死者的比例令人惊讶,北缅会战时这一比例达高达1:120。

▲ 电影《最后的武士》

武士阶层虽早已消失,但日本人的行为及精神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最后推荐电影《最后的武士》。该片虽与真实历史有些许出入,但总体上反映了武士最后的历史。

日本武士最高的是征夷大将军。以下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护代、大名、家老、部将、侍大将、足轻大将、足轻头、足轻。

地位前三:

1、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将军的政府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称其为幕府将军,在日本,也常简称其为将军。

2、大老:江户幕府时代辅佐将军的最高官员。统辖幕府的所有事务。地位在老中之上,只在非常时期设立,只设一人。

3、老中:是江户幕府的职名。职位大致和镰仓幕府的连署、室町幕府的管领相当。是征夷大将军直属的官员负责统领全国政务、在大老未设置的场合上,是幕府的最高官职。

扩展资料:

作为专业的军事集团,作战是武士的第一使命。武士的最大战斗特点是穿戴样式独特的甲胄,并有自成一家的格斗技艺。由于作战勇敢顽强,是极为不好对付的职业军人。

幕府末期,在鸦片战争中轻松击败清朝的英国海军,与萨摩藩发生“萨英战争”,虽然令武备落后的日本武士损失惨重,但也不的不承认对方“善战”。

更早时候,元军远征日本,登陆和日军作战,以密集火器令当时尚推崇单骑决斗的武士大吃苦头,但仍然不能突破日军的拼死阻截,在无法取得巩固的桥头堡情况下只好上船休整,结果遇到台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日本武士

百度百科-征夷大将军

百度百科-大老

百度百科-老中

武士的兴起是当时日本社会的需求,武士是有一部分皇族中的人演变而来的。日本武士是日本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地位也不低而且权利和财力也不小,可以说是日本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就来给大家具体讲一讲日本武士的兴起以及和皇室之间的关系。

因为皇室无法供养所有的皇族人士所以有些人发展成庄园主进而演变成武士。由此可见武士和日本皇室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十分密切的,也可以说是皇室的一部分分支的演化有了武士这样的一个群体。

武士一般都是独立的只效忠于庄园主。武士们并不从事于农业生产练于就是他们平时的日常,并且他们也不效忠于日本天皇,因为是庄园主提供他们住宿吃食所以武士们也只为庄园主卖命。而且他们也只听命于他们上级的武士并且这些以庄园主和领主为核心的组织也被称作是“武士团”。

因为武士的能力很大渐渐和皇室形成了互相利用的关系。因为武士的力量足够强势对于当时的皇室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力量支撑,所以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皇室的人就选择和武士团合作。而武士团因为自身也需要发展和权利所以就和当时的皇室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发展的关系。日本爆发了的“保元之乱”也是由于有了日本武士的支持和帮助这场内部的政变才得以结束。可以说日本的皇室的发展和掌权和日本武士是脱不开关系的,如果没有日本武士或许日本皇室也难以维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3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7
下一篇 2023-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