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究竟来源于哪里?很有趣的问题,与我们历史书上描述的有所不同。
倭寇来源于日本战国时代的浪人与中国沿海的贸易商和海盗,由日本人和中国人组成。
但是倭寇的首领及组织者,确实是真正的中国人!如明朝时的倭寇头领汪直,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在元明时期,当时的政府禁止海上贸易,于是沿海的贸易商就铤而走险,变身海盗集团,同时招募了很多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和浪人,从而成为了为患沿海的倭寇集团,这些倭寇集团,富可敌国、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很强,在东南沿海形如流动的帝国。
这些倭寇集团的领导者基本都是中国人,日本人主要处于中下层。
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一个典型的倭寇头子,在东南沿海组织了几千武装,做起了海盗生意,后来受朝廷招安,成为封疆大吏,后来还扶持了南明的一个小朝廷,再后来投降了满清,与其子郑成功走到了对立面。
倭寇说的不就是来自日本列岛的流浪武士、商人、农民,在元明时期对中国东部沿海从事骚扰活动的那批人吗?其实不然,不同时期的倭寇来源并不一致,顶着倭寇的帽子实际有很多“倭贼”是中国人,甚至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
倭寇的起源与14世纪中叶,日本国内进入南北朝,内部战乱不断,导致大量流浪武士外出以抢掠为生。
到元末的时候中国也天下大乱,各处起义四起,元王朝疲于应付,海防自然也顾不上,倭寇们每次打劫也就越发“占便宜”。
《元史》上关于倭寇第一次侵扰台湾的记录,是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数千倭寇窜犯澎湖列岛,毁弃元朝“巡检司”在当地的要塞工事,劫掠大批钱粮扬长而去,此后倭寇对台湾的侵扰便日渐频繁。
如果说台湾是较早遭受倭寇侵袭的重灾区,那么随后福建、广东也相继沦陷,成为大批倭寇掠夺人口、抢劫财富的宝地。
元代末期的倭寇大多为南朝的封建主,招募一些商人、流浪武士和失地农民,后来这波人被足利幕府消灭,倭寇的组成逐渐官方化,成为大名的日常活动。
到了足利幕府建立,为了打击残存的南朝势力,也为了和新成立的明朝建立友好关系。
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
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
明成祖时,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
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
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整体来说,明代前期洪武、永乐时代所遭遇的倭寇,属于真倭。
即是以日本人为主体,真倭中又以平户藩的松浦家族为核心骨干。
到了嘉靖时代,倭患大盛,这一阶段的倭寇来源极其复杂。
至少包含了中国、日本、葡萄牙人、荷兰人、琉球人。
著名的武装海商头领王直、徐海、毛烈、陈东、叶明(叶麻)、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人都是以日本为基地,在故乡沿海招募渔民、水手、农民、猎户乃至海盗,形成了势力庞大的海上集团。
《明史》也曾经说过:“大抵真倭十之三,假倭十之七。
”在那个时代日本平民大多没有姓氏,所以史书中留下姓名的极少,多为武士阶层。
而不少中国沿海的平民,因为明代的海禁政策,铤而走险冒充倭人服饰,开始杀戮抢劫以制造地方不安,归根结底他们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真倭人数虽然少,但却是倭寇中的精锐,堪称以一当十的特种兵。
除了勇猛剽悍、不怕死外,真倭的性格也够泼辣。
日本人用的弓是竹木质的合成弓,“矢皆重,弓皆劲,中者必毙,故人畏之。
”而中国“弓软矢轻,中者多生。
倭夷被射中,常拍其臀,以为我辱。
”拍着自己屁股辱骂敌人,大有泼皮无赖打架的劲头。
抗倭名将俞大猷曾经在西南镇压过少数民族作乱,他对倭寇的评价是:“倭人之桀骜、剽悍、嗜货、轻生,非西南诸番之比。
”说的就是这帮人简直是不要命的憨货,能打能杀,连西南凶悍的土著狼兵也打不过这些二货。
现在您也就清楚了,倭寇的来源于与时代、区域有关。
大抵明代以前多为对马岛一带的松浦家族;明初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则是真倭,以北九州、中国地方为主。
正德、嘉靖以后成分复杂,假倭越来越多,西方人也加入进来。
参考资料:1、赵轶峰.重谈洪武时期的倭患[J].古代文明2、时晓红.明代的中日勘合贸易与倭寇[J].文史哲3、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