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过滤装置图各仪器的名称

减压过滤装置图各仪器的名称,第1张

(1)由题给装置可知A为布氏漏斗,B为吸滤瓶,C为安全瓶,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

(2)该装置图有两处错误:分别是①了让收率效率更高.斜面朝向支管口,则漏斗斜面口部的空气很快被优先抽走,形成负压.滤液会更快的被抽滤下来;②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布氏漏斗下端斜口未对支管口,应对支管口;安全瓶导管左长右短,应左短右长.

减压过滤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1)剪滤纸    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放入漏斗,试大小是否合适。如滤纸稍大于漏斗内径,则剪小些,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如滤纸大了,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若滤纸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

2)贴紧滤纸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将漏斗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 滤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

3)过滤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2/3。先用玻棒将晶体转移至烧杯底部,再尽量转移到漏斗。如转移不干净,可加入少量滤瓶中的滤液,一边搅动,一边倾倒,让滤液带出晶体。继续抽吸直至晶体干燥,可用干净,干燥的瓶塞压晶体,加速其干燥,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体。

布氏漏斗尖嘴与抽气方向相反(避免溶液被吸走)

区别如下:

常压过滤:用内衬滤纸的锥形玻璃漏斗过滤,滤液靠自身的重力透过滤纸流下,实现分离。

减压过滤:用安装在抽滤瓶上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吸滤瓶支管与抽气装置连接,过滤在减低的压力下进行,滤液在内外压差作用下透过滤纸或砂芯流下,实现分离。

减压过滤的优点是:过滤和洗涤速度快;液体和固体分离比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减压过滤过程

1、安装仪器,检查布氏漏斗与抽滤瓶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抽气泵连接口是否漏气。

2、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氏漏斗,但要把所有的孔都覆盖住,并滴加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微开启抽气阀门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

3、打开抽气泵开关,倒入固液混合物,开始抽滤。尽量使要过滤的物质处在布氏漏斗中央,防止其未经过滤,直接通过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

4、过滤完之后,先抽掉抽滤瓶接管,后关抽气泵。

5、从漏斗中取出固体时,应将漏斗从抽滤瓶上取下,左手握漏斗管,倒转,用右手“拍击”左手,使固体连同滤纸一起落入洁净的纸片或表面皿上。揭去滤纸,再对固体做干燥处理。抽滤瓶中的溶液应从上口倒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4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7
下一篇 2023-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