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很多同学在代数教育论坛上,经常会看到增根这个概念,究竟增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增根这种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分式方程解的条件是使原方程分母不为零。若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个根叫做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02
对于分母的值为零时,这个分数无意义,所以不允许分母为0,即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03
解分式方程时出现增根或失根,往往是由于违反了方程的同解原理或对方程变形时粗心大意造成的。
04
如果不遵从同解原理,即使解整式方程也可能出现增根.例如将方程x-2=0的两边都乘x,变形成x(x-2)=0,方程两边所乘的最简公分母,看其是否为0,是0即为增根。
05
增根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思维的不全面产生的。解题时要保证步步变形的等价性,这种等价性要通过等式和不等式去约束出来,特别是不等式,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得已必须用不等价变形来解题,那么最后千万别忘记通过检验来去掉增根,这种检验也要注意全面性。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如果一个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此方程的公分母为零,那麽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增根的产生
增根是在将方程式进行变形之后产生的情况,其实最严格的变形是不会产生增根的,因为定义域不发生变化,但一般情况下,方程在经过变形之后定义域发生了变化。如:(x+1)/(x-1)=0的定义域是x≠1,经过变形后得到的方程是(x+1)(x-1)=0,这个时候就将定义域扩大到了R,这就是造成增根的根本原因。
简单地说,定义域的变化造成方程根的变化,计算过程将定义域扩大的话就造成增根,计算过程将定义域缩小的话就造成失根;不改变定义域的话根的情况就不会有变化。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如果一个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此方程的公分母为零,那么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这时未知数的允许值扩大,因此解分式方程容易发生増根。
http://baike.baidu.com/view/793528.htm
例如:解出一个一元方程有X1=-1 X2=0 X3=1
但是题目要求X>0
那么X1 X2就是增根
还有将求出的值代入原方程,分式化整式后解出来分母是0 ,那这个根就是增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