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盔甲的恐龙——甲龙

身披盔甲的恐龙——甲龙,第1张

甲龙(拉丁学名:ankylosaurus)意为“结实的蜥蜴”,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晚期(7000万~6500万年前)的植食性恐龙。1908年,著名的恐龙搜寻者巴纳姆·布朗首次在加拿大发现了它的化石。它属于鸟臀目、装甲亚目、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属。甲龙属下目前只有一个物种,称为大面甲龙(A.magniventris),是甲龙科内最大的成员。

甲龙身长约6.5米,宽约2米,高约1.7米。它的头骨扁平呈三角形,长度小于宽度,已知最大的头骨有64.5厘米长及74.5厘米宽。头骨上面除了鼻孔和眼眶孔以外,其他孔洞都已经消失。甲龙的脑部与身体相比要小得多,其脑量商仅有0.52,因此并不聪明。甲龙的视力也不好,是典型的近视眼,不过其嗅觉十分敏锐,倘若周围有什么异常,它一闻便知。甲龙的头骨末端有一个狭窄的喙,盖住了下颚前部,后面还有一排排小的叶子状牙齿,适合啮碎植物。甲龙并不像同期的角龙科及鸭嘴龙科恐龙有着磨碎用的牙齿,可见它甚少咀嚼食物。它有很大的肠道空间和某种发酵消化系统,用来分解大量未咀嚼的植物。

甲龙的四条腿很短,但后肢比前肢稍长。古生物学家目前对它脚掌的形状仍不清楚,但与其它甲龙科相比,可能甲龙会有五个脚趾。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敌人攻击,甲龙的头盖骨是所有恐龙中最坚硬的,而且其身体上部被坚硬的盔甲覆盖着。甲龙的盔甲很重,所以甲龙的体重达两吨多,几乎是非洲象的一半重。它因而不适于奔跑,只能用四肢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辆缓缓前进的坦克,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坦克龙”。

甲龙的盔甲包含了具有坚硬角质层的结节及甲板,镶嵌在皮肤上,被称为皮内成骨(在今天的鳄鱼和某些蜥蜴体表也具有类似的装甲,但没那么结实)。这些皮内成骨按大小来排列,从宽而平的甲板到小而圆的结节。甲板在其颈部、背部及臀部以横列整齐排列,而小型的结节则保护大型甲板之间的空隙。较小的甲板则位于四肢及尾巴。在尾巴的两侧伸出一列扁平及呈三角形的尖刺。坚硬及圆形的鳞片保护头颅骨的顶部,而四只大型的角则在后方往外伸出。从身上的盔甲外形和分布来看,甲龙不但武装到了牙齿,而且还武装到了眼睛。

甲龙身上的甲片不仅坚硬,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这些甲片内部并不是实心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骨胶原纤维组织,纤维之间相互编织,如同一件轻巧又坚韧的防d衣,不会把它压得走不动路,也能对外来的冲击力形成有效的缓冲,避免造成内伤。甲龙虽然身披盔甲,但腹部并没有盔甲防护,倘若暴露在敌人面前,那它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除了身上厚厚的盔甲,甲龙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长在尾巴末端的骨锤,这是一种威力十足的大型武器。尾端骨锤由两块连接在一起的大骨头组成,里面是空心的,重量大约为50千克。骨锤分两半,在尾巴的两边各占一半,连接着骨锤的尾椎骨上的肌腱已经骨化,这使得其尾巴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更加有力,以此来提高骨锤打击的力量。美中不足的是,甲龙的尾巴不太灵活,只能向每个方向摆动45度。当发动攻击时,甲龙会将后腿往前踢,接着把尾巴甩向敌人,尾巴能将力量传导到后面的骨锤上给予敌人很重的一击,把敌人打倒在地。

虽然甲龙拥有完美的防御结构,但仍然无法抵挡掠食者的袭击,暴龙便是它最大的天敌。因为从体形数值上分析,甲龙的尾锤还没有打到暴龙,它的脑袋就已经被暴龙咬住了。所以甲龙的尾锤更多时候是对付小型掠食者,当遇到暴龙时,它们最好的防御措施就是趴在地上不动,用自己的盔甲作为盾牌盖住腿和下腹。

甲龙:名字意为“装甲”或“僵硬的蜥蜴”,是出现在白垩纪晚期草食性中等体型恐龙。它的背部有厚重的被板,尾巴如棍棒。所有的骨头紧紧相连,甚至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脑部。甲龙可长达10 公尺,重达7 吨。

拉丁文名: ankylosaurus

恐龙体长: 7~10米长,2米宽,1米高

恐龙体重: 2吨

生活环境:森林、沙漠

恐龙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7000万年-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 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墨西哥。

辨认要决: 背上有"甲"一样的骨板,有些有尾锤

恐龙种类: 鸟臀目·甲龙类·甲龙科

分类:结节龙(无尾锤)和甲龙(有尾锤)

来 历

甲龙拉丁文名字(ankylosaurus)的含义是“结实的蜥蜴”

这个名字是barnum brown在1908年起的

甲龙是甲龙科的一个属,只有其中一种被称为大脸甲龙。 甲龙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地层发现的,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 尽管甲龙的骨骼尚未完全发现,但通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

甲龙的坚硬盔甲本质上是硬化的皮肤,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它与骨骼形成的乌龟壳相距甚远。 它对叮咬十公吨的霸王龙的作用有限。 其他甲龙科也有它的特征,例如重型装甲车和巨大的尾槌。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甲龙,与大部分现代的陆地动物相比,是非常大型的。一些科学家估计其长度约为9米。甲龙是四足行走,后肢较前肢长。头颅骨扁平呈三角形,宽度大于长度。

已知最大的头颅骨有64.5厘米长及74.5厘米宽。甲龙是草食性的,有着很小型像树叶的牙齿,适合咬碎植物。头颅骨及身体其它部份的骨头是闭合的,以加强其力量。甲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装甲,包含了坚实的结节及甲板,嵌入在皮肤上。在鳄鱼及一些蜥蜴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装甲。

扩展资料:

各种甲龙的“装甲”,并不是乌龟壳那样的整体,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甲片组成的。它们从颈部直到臀部,都覆盖着由坚硬鳞片构成的皮肤,皮肤之间有整齐排列的大块骨板、小块结节,骨板和结节之上还有厚实的角质层,这种结构被称为“皮内成骨”。

在今天的鳄鱼和某些蜥蜴体表,也有类似的皮内成骨结构,只是没那么结实。甲龙类的头部,也在厚实的头骨表面覆有甲片,包头龙等部分种类还在眼睛上、下方长有向外突出的骨质脊,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攻击。

在显微镜之下,甲龙的甲片结构也十分精妙。这些坚硬的骨板和结节,内部并不是实心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骨胶原纤维组织,纤维之间相互编织,如同一件轻巧又坚韧的防d衣,不会把它们压得走不动路。

甲龙类有30多个属,活跃在白垩纪晚期,尤其是“族长”—甲龙与著名的暴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点,因此总是和暴龙一起出现在科普书籍。

影片中。按照常见桥段,暴龙总是小心翼翼地绕着甲龙转圈,甲龙则毫不畏惧地甩动尾锤迎敌。只要暴龙胆敢发起攻击,结局往往是狠狠挨上一记尾锤,不是断腿就是被震出内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6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