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简介 张天师介绍

张天师简介 张天师介绍,第1张

1、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

2、人物生平:相传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汉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从其学者千余人。但常叹息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道陵26岁时曾官拜江州(今重庆)令,但不久就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中,精思学道。汉章帝、汉和帝先后征召其为太傅、冀县侯等职,均辞。之后张道陵开始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赵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云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传说三年后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道陵60岁,听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鹤鸣山。

3、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142)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嘱其扫除妖魔,救护生民。张道陵就此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升仙而去,时年123岁。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册赠张道陵为“太师”。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册赠“正一靖应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崇祯皇帝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正一派称祖天师、泰玄上相、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张天师是玉皇大帝通明殿的尊神。

张天师是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他几乎贯穿于西游记的始终。与他一起出现的还有其他邱、许、葛三位天师并称为四大天师。

西游中张天师早早就出现了,那时孙悟空刚刚嫌弃弼马温官职太小,自己下界了。玉帝正在处理政事,就见张天师带着御马监监丞、监副在丹墀下拜奏。可见张天师是玉帝身边的亲近人,一般层级的天庭官员要想见玉帝需要通过张天师才能办到。四大天师就像玉帝殿前的迎宾使一样接来送往。

历史原型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期创立正一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处在天目山。其母一晚上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

张道陵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降妖除魔、神通广大,白天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其奉祀至今仍有影响。

张天师是玉皇大帝通明宫下的尊神,张天师是指张道陵。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之后。因为天资聪慧,张道陵顺应当时的潮流成功进入太学学习儒家思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自己所学的道理并非应对生死的奥义。于是张道陵转投到道家门下,创立正一道(又称天师道、五斗米道等,在各个时期称呼略有不同),以期参悟天地。

人物影响

张道陵对于现代社会的道教人物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自古以来有不少人探究着张道陵的道教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内而外的,很多道教人物毫无保留地对道教精神进行阐述,这使得宗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也同样如张道陵一样,坚守道教礼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