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一名男子在路边发现一只长得很奇怪的鸟,这只像纸片一样的鸟一动不动站在路上,除了眼睛之外浑身上下都丝毫不动,有网友表示这种鸟叫小苇鳽,之所以第一时间没有飞走是因为它们躲避危险的方式就是一动不动,尽量缩扁自己的身体,好让自己看起来像一株芦苇,让人难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这种习性也是小苇鳽在模拟环境并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过程中练就的,它们以小鱼、蝌蚪、陆生昆虫这些动物为食,通常分布在亚洲中部、欧洲和非洲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小苇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此来躲避猎食者或者敌人,因此每当小苇鳽认为自己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它们就会用力伸直自己的脖子,缩扁自己的身体,就像纸片一样薄,看起来就像芦苇或小草,这样就可以和环境融为一体。就算有人路过,它们也会保持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做好伪装,只不过它们会时刻留意对方的踪迹,如果意识到对方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并且向它们不断靠近的话,它们也会找准时机毫不犹豫的飞走。
小苇鳽通常会选择在河边、湖边这种水源附近捕食,一方面这些地方芦苇或水草比较多,它们可以随时隐蔽自己,另一方面它们以小鱼、蝌蚪、小青蛙这种动物为食,所以水源附近对它们来说是最佳的栖息地,这一点和水鸟十分相似。
另外小苇鳽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内的话则是新疆、湖北等地的小苇鳽数量比较多,不过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苇鳽的生存能力和现存数量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你在路上看到它们,就静静的观赏就好。
这种“怪鸟”名叫小苇鳽。数日之前,湖北一男子在走路时突然见到一只外形奇特的“怪鸟”。之所以说是怪鸟是因为当时这只鸟一直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颈伸直,身体薄如纸片。乍一看,这名男子还以为这只鸟是一个玩偶,但是很快他便发现这是一只活鸟。这只鸟其实是一种名为小苇鳽的动物,属于小型涉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苇鳽在正常情况下,它的身体其实是较为粗壮的。这名湖北男子所见到小苇鳽之所以会显得薄如纸片,其实是因为当时小苇鳽正在躲避危险。小苇鳽这种动物在察觉到危险时会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身体缩扁成纸片状,然后保持长时间不动。因为小苇鳽的羽毛本就以棕色为主,再加上它们的活动区域主要是长有芦苇、蒲草等植物的湖泊、池沼等地点,所以小苇鳽躲避危险时所做出的举动其实是为了将自己伪装成芦苇或者枯草。
像小苇鳽这种躲避危险的办法称之为拟态现象,在鸟类之中其实并不算很常见。实际上,小苇鳽这种生物做事其实很谨慎小心。基于这样的性情,小苇鳽在白天的时候一般都是躲藏在植物丛中,然后在清晨、黄昏或者晚上再出来活动以及觅食。小苇鳽这一生物的食物既包括鱼、蛙、蝌蚪等水生生物,也包括陆地上的甲虫以及昆虫等物。
小苇鳽因为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所以它在国际上属于“无危物种”。但是由于小苇鳽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轻易动它不得。就拿偶遇小苇鳽的那名湖北男子来说,如果他因觉得小苇鳽可爱、有趣而擅自将它带回家当做宠物养,那么很有可能面临法律处罚。
小苇鳽幼鸟。
小苇鳽(学名:Ixobrychus minutus)为鹭科苇鳽属的鸟类。体长约33-38厘米,翼展52-58厘米,体重125-150克,寿命5年。羽色偏黄色或黑白色。成年雄鸟绒白色,顶冠黑色,两翼黑色具近白色的大块斑,嘴红色。雌鸟黄褐色,上体具褐色纵纹,下体略具纵纹,翼褐色而具皮黄色块斑。幼鸟似缩小了的大麻鳽,多具杂斑和纵纹。一般生活于沼泽及湖边以及营巢于沼泽草丛中或树上。主要在黄昏、晚上和清晨觅食。白天隐藏在芦苇或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食物主要为各种小鱼、蛙、蝌蚪、水生和陆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分布于亚洲中部、欧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印度、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
中文学名小苇鳽
本人也是查找了好久,以前总是当成夜鹭。对不上号。
小苇鳽的特征是嘴比较长,脚也是绿色的,且翅膀尖是黑色的。
请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