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一般封什么官

状元一般封什么官,第1张

文状元大多是授予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等官职,从五品。同品级的官职还有司经局洗马、鸿胪寺少卿、各部宗室员外郎、稽查宗人府监察御史、稽查内务府监察御史、宗人府副理事官等。

以清代而定,会试(每三年在京都的考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

二、三名为“榜眼”、“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编修”一职,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另外,在“状元”与“驸马”爷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状元”不一定硬是“驸马”。“驸马”这个职务,因妻是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而得,如戏剧《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就被称为“驸马爷”。在宋朝时,民间称之为“裙带头儿官”。现在人们所鄙称的“裙带关系”一词,即起源于此。

朝代不同,官职也不尽相同。

唐朝一般授:

县尉(从八品下、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大县品阶高,小县品阶低,下同),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

主簿(从八品上、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主要掌管文书。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有厉害背景起点要高一点。

宋:

秘书省校书郎(从八品),整理校对图书。

将作监丞(从八品),搞建筑、工艺品的。

大理评事(正八品)

知县(正八品、从八品),即县长。

明、清:

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翰林院修撰。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是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扩展资料:

翰林院修撰,是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

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以清代而定,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

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编修”一职,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翰林院修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9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