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的演化

地球环境的演化,第1张

地球环境的演化是从初始阶段到陆上植物的出现,具体如下:

最初的地球经历着原子演化过程。地壳内部大量放射性元素进行裂变和衰变。

这个过程所释放能量的积聚和迸发,陨星对地表的频繁撞击,以及可能由于月球被地球捕获时而引起的潮汐摩擦力等,都会导致地壳火山的强烈活动;

使得被禁锢在地壳内部的挥发性物质不断喷发出来,形成一个主要成分有水、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 (CO2)和氮等组成的还原大气圈。水汽冷凝后在低处汇聚成为海洋。

游离氧的出现,促进了生命的进化,这就是真核细胞的出现(距今10~15亿年),即在生物进化史上出现了有性繁殖和多细胞的生物。生物更为多样化。

生命在陆上出现,进化极为迅速。这是因为陆地具有更多样的生态环境,促使生物的分化和变异。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推动了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结构也就愈来愈复杂。

陆上植物的出现,产生了土壤层。土壤是植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的形成使易于淋失的养分在地表上富集起来,从而保证了生物圈的发展和繁荣。

地球环境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巨大的变动。生物屏障的建立(大陆分离)或打破(大陆连结),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和进化都产生深远影响。环境的剧烈变化,使许多生物死亡和灭绝(例如中生代的大型爬行动物),幸存的在新环境下突变为新种。

现代全球环境的形成

现代全球环境的形成大概是在新生代开始的。在中生代中期和晚期,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季节性变化小。到了新生代,随着现代山系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发生世界性的气候变化。

气候带形成了,季节交替显著了。地球环境向着更多样化方向发展。现代的全球生态系统,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被子植物、哺乳类、鸟类以及种类繁多的昆虫大约是在第三纪形成的。这个生态系统经过第四纪的严酷考验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国家环保总局21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监测分析结论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不大,局部污染严重。

据介绍,黄河干流轻度污染,支流重度污染,渭河、汾河等常年污染严重;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重度污染,阿什河、呼兰河、伊通河等污染严重;淮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其中涡河、颍河为重度污染;海河流域普遍污染严重;辽河干流中度污染;支流中大凌河、条子河、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其他河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巢湖湖体水质为五类,太湖、滇池湖体水质均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属于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占67.1%,劣四类海水占17.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南海、黄海水质为良,渤海水质为轻度污染,东海水质为重度污染。

还有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0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2
下一篇 2023-03-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