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谁赢了

三国演义中谁赢了,第1张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东吴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

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从曹爽手中夺得兵权。后曹芳被废,司马兄弟立曹髦为帝,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大权独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国最终被西晋所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扩展资料:

三国主要人物结局:

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刘备,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曹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 *** 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孙权,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司马懿,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最后的赢家是司马懿。东汉献帝禅让魏,天下三分,魏、蜀、吴。

虽说曹魏取代了东汉,孙权建立了东吴、刘备建立了蜀汉与曹魏抗庭天下。到曹魏灭蜀汉,东吴向曹魏称臣,当然大家都以为曹魏才是三国的最后赢家时,却被司马懿夺取了胜利,纵观全局无疑司马家族才是三国最大的赢家,坐观尔等争夺天下,尽在我手中,何乐而不为!

司马懿:各位你也低估我司马懿了,我家族从祖父就有长寿基因

我可是超长待机王,我不争不抢,争也争不过你,我只能以退为进,这就是我的目的!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这话也的确对,观看三国最主要的人物几乎没有能活得过七十岁的,除了与司马懿同辈的孙权,虽然说黄忠也活了75岁,但论辈分他可比司马懿足足高了一辈,司马懿出生时黄忠已34岁了。

然而让人最瞩目的是司马懿祖上也是个待机王,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比曹 *** 还年长五岁,比刘备还年长12岁,这家伙也够长寿活了71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一年后曹 *** 病逝,四年后(223年)刘备病逝!

说到了司马懿的父亲我们还得说司马懿祖父“司马儁”,他也是牛逼人物,从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起活到了东汉第十二位也就是最后一位皇帝献帝刘协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整整活了八十四岁!可真畏是见证了东汉兴衰的局面,也正是如此的长寿基因才有了司马懿这位能在三国中成为了最后赢家,司马儁、司马防的功绩在司马家族看来也是功不可磨灭之人。

司马懿:其实我很低调的,我告诉大家我家并非你想像简单

其实司马懿的司马家族在当时是个名门望族,司马懿家族的出身并不简单,他祖上曾助西楚霸王项羽灭秦有功被封殷王,是当时十八位诸侯王之一。

再说司马懿其往上数祖上三代都在朝庭做官,而且官职不小,有做过东汉征西将军、太守的。所以司马懿生在这个乱世的时代又在官僚世家的熏陶下并非简单之辈。单凭他祖父活了80多年,差不多接近整个东汉王朝的一半,父亲也差不多一样,在其两代前人见证东汉王朝盛衰的情况下又加上自己刚好生在乱世中长大,可以说是见识多广,才有了他在三国乱世时期能与天下有能之人交手!

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出身名门的他起初看不起曹 ***

东汉王朝在被曹 *** 所控制,曹 *** 曾听司马懿是个有才识,有能力之人,曹 *** 心想正是用人时侯,希望司马懿能来助自己,然而司马懿不吃这一套!司马懿为什么敢拒绝有权有势的曹 *** ?

因为司马懿看不起曹 *** ,当时天下反曹的都骂其是汉贼,与贼为伍自己就是贼。还有一点司马懿也看不起曹 *** 的出身,曹 *** 的父亲认宦官为父并改姓曹,所以这样的话曹 *** 就是宦官之后,为不想与他为伍!

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司马懿去做官了

司马懿终究也斗不过曹 *** 啊,此时的曹 *** 是汉献帝的丞相,手握大权。曹 *** 见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司马懿抓来迫使到他檐下当官,司马懿只能屈服!

曹 *** 可真有意思,请你来公司为我所用不来,我就抓你,看你服不服,来不来。犹如当年求徐庶能为曹 *** 他所用时,徐庶没有答应,曹 *** 他就抓徐庶母亲要挟,受到压力的徐庶没办法,只能进曹 *** 的公司,哈哈,曹 *** 你可真行呀,瓜甜不甜你都要强扭,哪怕不甜也不给其他人,真是高招!

深得曹 *** 重用

司马懿在曹 *** 帐下做官深得曹 *** 的喜爱,一步一步提拔他。在曹 *** 受封魏王后,曹 *** 又命令他佐助太子曹丕,常教导奇谋策略曹丕,被曹丕视为心腹!

曾助言曹 *** 称帝,曹丕以其为托孤大臣

司马懿在辅助太子曹丕时,身为魏王的曹 *** 以权倾天下,连献帝只是曹的傀儡,而司马懿认为东汉以尽,天下皆知魏王,今魏王何不让天子刘协禅位,魏王何不称帝诏告天下!

而曹 *** 认为我虽为魏王,乃天子的臣,已经掌握朝庭大权,我不想做乱臣贼子,我要留个好名声!

司马懿心想:你也太高看自己了吧,天下人都视曹为汉贼,你压根就是想称帝,现在不过是怕大家翻脸!不称帝是为你自个儿子做铺垫吧!

公元220年,曹 *** 病逝,曹丕继承魏王,同年曹丕逼迫刘协禅位称帝,东汉灭亡。

司马懿: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

让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成了托孤大臣,曹丕在位6年,年仅四十岁就挂了,当时司马懿四十七岁!

司马懿:你也太不能活了吧,我比你还年长,你还得我辅助新帝,你们父子俩太不厚道了,相信我又不给权我,我难啊!

司马懿:我其实是很有才干的,各位看官往下看

自从我为魏效力后,为魏献策,助曹丕称帝,再有辅政平乱,与诸葛亮以对决中斩孟获,阻碍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梦想,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这也为我消灭了最大对手!

司马懿:其实我不想做赢家的,没有办法啊!

自从曹魏建立后,武帝、文帝、明帝都没我命长,他们三个在世时我惧怕他们,他们临终时常常叫后继之君提防提防我!我怕得要有死悟出了一个道理

得民心者,可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可为大夫。

你们说说,我虽不得民心,我可以教我儿司马师、司马昭去做啊!

司马懿他最后为何能成为最大赢家?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如同汉武帝刘彻将八岁太子刘弗陵托孤给霍光等人辅政,曹叡也学这招,将太子托孤给司马懿、曹爽共执朝政!

后司马懿与曹爽不和,司马懿为了不让掌握军权的大将军曹爽有所警觉,就称病消除对自己的戒备。

嘉平四年,大将军曹爽随从魏帝去祭拜葬于高平陵的曹叡,司马懿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夺得军权,诛灭曹爽三族。司马懿犹如曹 *** 架空汉室一样,掌握魏室大权,司马懿临终时又命司马师、司马昭两子继续掌握魏室大权。司马师,司马昭的专政下,魏室已是傀儡,全国上下大小事都为司马氏所说。

在司马氏专权的魏室灭了蜀汉,在司马师死后,魏国大权全归于司马昭,司马昭威胁魏帝封为晋王,司马昭受封晋王不久也病逝,司马炎继晋王位!

咸熙二年,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即位为帝,国号“晋”,太康元年晋军大举伐吴(东吴),东吴投降灭亡,东吴的灭亡也标志着东汉亡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然而到了最后,魏、蜀、吴争了几十年天下,却被一个不争天下后来居上的司马家族得了天下,就像曹 *** 所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三国演义中,最后司马家族赢了,司马炎建立晋国,三国归晋。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6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4
下一篇 2023-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