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哪国的音乐家?

莫扎特是哪国的音乐家?,第1张

莫扎特是奥地利国家的音乐家。

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与姐姐南内尔和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的欧洲巡演拉开序幕。1764年创作了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81年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

莫扎特的性格有:

1、莫扎特性格里面其实有着大多数音乐家或者艺术家的共同之处,比如对自己的作品很严苛,对生活又有点漫不经心。但是莫扎特之所以为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跟他独特的性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莫扎特一直在世人眼中的音乐天才,之所以会成为天才这跟他快速的创作速度和令人惊讶的创作才华是分不开的。

2、莫扎特性格很大部分是踏实型性格,纵观莫扎特的人生,除了在年幼的时候接受过他父亲的教诲,他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之所以成为天才,一方面是他确实天赋禀异,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他足够勤奋,足够努力。

在莫扎特的传记里面。曾经表达过他自己对音乐对艺术的执着。就是因为这份执着,莫扎特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很艺术家。

3、除了勤奋之外,莫扎特还表现出了典型的艺术家的性格特征,莫扎特的性格热情,富有活力,充满着奇思妙想,充满着诗情画意。很多时候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肯定是跟他的性格分不开的。

莫扎特身上所表现得就是艺术家或者说是作曲家的典型性格,他热情开朗充满活力,富于想象,富有同情心。这种性格对于莫扎特的创作还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艺术源于生活,但是也愿于创造,而想象力给艺术一种特别神奇的魔力。

莫扎特是奥地利的音乐家。

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后世影响

萨尔茨堡音乐节

1920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创立,举办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9月初。它的前身是莫扎特音乐节,起初是为了专门演奏莫扎特作品而设立的音乐节,后因一些音乐家的改革和创新,让该节有了新的意义。

欧洲-莫扎特-布拉格音乐节

1991年,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德国、波兰以及莫扎特生前生活过的欧洲城市联合在同年9月25日至29日举办“欧洲-莫扎特-布拉格”音乐节。

德国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6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4
下一篇 2023-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