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软 [ sōng ruǎn ]
松散绵软。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同 季亮 回寓的时候,踏着松软的沙路。”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
马季 《友谊颂》:“背靠高山,面对大海,大屋顶的房间,松软的地毯。”
二、柔滑 [ róu huá ]
释义
1、柔软润滑。
茅盾 《子夜》十八:“你的嘴依然那样红,臂膊依然那样柔滑。你的眼睛依然那样会说话。”
2、谓处世圆滑。
三、柔韧 [ róu rèn ]
释义
柔软而坚韧。
郭小川 《团泊洼的秋天》诗:“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 团泊洼 。”
四、柔嫩 [ róu nèn ]
释义
1、弱而嫩。如:柔嫩的麦苗。
2、稚弱。与老练相对。
五、柔和 [ róu hé ]
释义
1、温顺;温和。
茅盾 《子夜》三:“ 雷参谋 用柔和恭敬的声音回答。”
2、安抚而使之和乐。
3、谓安定平和。
4、柔软,软和。
柔软的(时光)、柔软的(感觉)、柔软的(身体)、柔软的(棉垫)、柔软的(肌肤)、柔软的(毛巾)、柔软的(质感)、柔软的(衣服)、柔软的(食物)、柔软的(床垫)。
柔软,指软和;不坚硬。见汉 陆贾《新语·资质》:“在高柔软,入地坚彊。”
[lithe]∶软和不坚硬。
柔软的垫子。
柔软的体 *** 。
[supple]∶[织物] 质地柔韧、柔顺。
质地柔软的皮革。
扩展资料
用法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大大、长长、高高”。
(4)不能带宾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