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计算X矩阵的秩qr(X)$rank,如果不是满秩的,说明其中有Xi可以用其他的X的线性组合表示;
2.也可以计算条件数kappa(X),k<100,说明共线性程度小;如果100<k<1000,则存在较多的多重共线性;若k>1000,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例如:
collinear<-data.frame( Y=c(10.006, 9.737, 15.087, 8.422, 8.625, 16.289, 5.958, 9.313, 12.960, 5.541, 8.756, 10.937), X1=rep(c(8, 0, 2, 0), c(3, 3, 3, 3)), X2=rep(c(1, 0, 7, 0), c(3, 3, 3, 3)), X3=rep(c(1, 9, 0), c(3, 3, 6)), X4=rep(c(1, 0, 1, 10), c(1, 2, 6, 3)), X5=c(0.541, 0.130, 2.116, -2.397, -0.046, 0.365, 1.996, 0.228, 1.38, -0.798, 0.257, 0.440), X6=c(-0.099, 0.070, 0.115, 0.252, 0.017, 1.504, -0.865, -0.055, 0.502, -0.399, 0.101, 0.432) ) XX<-cor(collinear[2:7]) kappa(XX,exact=TRUE) #exact=TRUE表示精确计算条件数; [1] 2195.908 #大于1000,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 eigen(XX)
处理时可以进行逐步回归,用step()命令,比如你一开始的模型是fm=lm(),step(fm)选择最小AIC信息统计量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是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是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比较常用方法!
3.可以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library(car) vif(lm.sol)
得到各个系数的方差膨胀因子,一般认为,当0<VIF<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注意:在《R语言实战》第2版P182中认为VIF>4就存在多重共线性);当10≤VIF<100,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当VIF>=100,多重共线性非常严重。
是判断多重共线性的比较常用方法!
关于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除了2中所说的逐步回归,还有一种方法是岭回归。
关于岭回归待补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