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称呼起源于韩愈的的文章《师说》中的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文中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在古代旧时,老师多称为:“师父、夫子、教书先生、讲郎等等”。和老师相似的职业有讲师、教练、教授、教员、博士等。
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
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老师的称呼起源于韩愈的的文章《师说》中的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文中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职业要求: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以尊重学生为荣,以辱骂学生为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