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èn dú,意思是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 *** 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
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扩展资料:
慎独在儒家的应用
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举一例而言其深。君不妨以慧心以观世,芸芸众生,一人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哀,为之初见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无过人之处,此人却散发着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压的人好生喘不过气来,唯有率先打破气氛得以解。
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
儒家对于慎独的解释是:“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一也,然后得之。”“仁义礼智圣”为其五,也就是儒家风范的重中之重,通称为“儒风五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慎独
问题一:什么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 *** ;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革命领袖 *** 同志在《论 *** 员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 *** 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无数革命前辈,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独立作战,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
慎独修养离不开在实践基础上的内讼自省,离不开严格的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离不开经常性的自我道德审视、评价和扬弃。《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的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毁灭自己。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业,以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共同把我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问题二: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人为人处世的主张:
慎独:独处时要谨慎。
慎微:小节处供谨慎。
慎初:事情开头时要谨慎。
问题三:慎独是什么意思? [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注释]
1、“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
2、“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
3、“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启示](约束自己的为人之道不能一刻离开),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要面对自己才需要真的勇气,才是真的严格要求。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选自聂文涛让我学《中庸》
问题四:慎独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为什么要慎独 慎独[shèn dú]
在独处中谨慎不苟。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o畏神明,敬惟慎独。”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陶谷使江南》:“ 熙载 使歌姬 秦m兰 衣弊衣为驿卒女, 谷 见之而喜,遂犯慎独之戒。”《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愧,屋漏不惭。” 李氯 《 *** 》第一部第一章:“在这种不开通、不文明的地方,身当人师的人,那敢不慎独?”
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 *** 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出于《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另外出土于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简儒家类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议论“慎独”简本《五行》16~18云: “淑人小人,其义一也”。能为一而后能为小人,小人慎其独也。 “展望弗及,兴高采烈”。能差池共羽而后能至哀,小人慎其独也
一.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二.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三. 怎么达到“慎独”这种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 包含态度与方法。谨慎治学态度,推动”知行反“认识模式,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
问题五:慎独是什么意思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舍弃身体感官对外物的知觉,返回自心,谨慎内省。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 *** 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在《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
问题六:慎独是什么样的人生观?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问题七:慎独的含义? 慎独是指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触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背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
问题八:慎独是什么意思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
《大学》中的慎独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中庸》中的慎独
【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
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较新的解释
这一解释是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儒学的学者所持的意见。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
问题九:什么是慎独?《思修》 慎独是一种情 *** ;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
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俯的关键性环节。
问题十:词语“慎独”什么意思啊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传承千年,后人对慎独的研究也不曾停歇。
----题记
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这是我拿到作文纸后的第一感受。我想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似乎这个词语太抽象了。
慎独,始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慎独”,按字词典上的解释: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视为“对自己行为负责”。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的形象。”
故,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的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而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这就是慎独的力量。
当你屡遭失败打击,一蹶不振的时候,你是否因此沉沦,颓唐呢?你是否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境?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做到了慎独。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他们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败中成功,他们难道不可以称的上典范?
做到慎独,主要的还有勤奋和专注。因为专注才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于某一个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扰诱惑。因为勤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独,即是自律,曾经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而现在是我们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德修养像宝石一样的珍贵,那么慎独就是宝石中的宝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任能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钻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