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历史

镇江历史,第1张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市历史上的名称有:宜邑、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镇江曾多次更名:夏商时称为“百越”,春秋时称为“宜邑、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而每一次名称的变化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或军事意义的烙印。与此同时,每一次城市名称的改动也都伴生了精彩的故事或传说。

自秦汉起直到建国前,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确立魏、蜀、吴三分下的赤壁之点,其发韧地便是镇江;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

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东南锁钥”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韦岗伏击战,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

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紫石英”号发起炮击,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诸如此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可圈可点的记录。 

扩展资料:

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对后世的文明化进程催化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那一部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闪烁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

1、“十二部中国文学入门书”之一的《抱朴子》;

2、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

3、首开中国笔记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

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5、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现存的第三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6、“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

7、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述《马氏文通》;

8、中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书《铁云藏龟》;

9、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中国医学史》;

10、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史》等等。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既是镇江这块沃土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勤劳智慧的镇江人民对文明社会的真诚奉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钟灵毓秀的真山真水陶冶了镇江人的率真性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 (江苏省地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镇江市人民政府——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镇江概览

镇江市历史沿革建置列表时期朝代 名称 时间 治所 辖县 先秦时期西周 吴国宜邑 不详 不详 无 东周 吴国朱方邑越国谷阳邑 前473年-前223年 不详 无 秦汉时期秦 会稽郡丹徒县 前210年-前201年 丹徒镇 无 西汉 会稽郡丹徒县 前201年-前121年 丹徒镇 无 东汉 吴郡丹徒县 51年-129年

129年-220年 丹徒镇 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 毗陵典农校尉武进县 234年-282年 丹徒镇 无 西晋 毗陵郡丹徒县

晋陵郡丹徒县 282年-311年 丹徒镇 无 东晋 晋陵郡丹徒县

晋陵郡郯县/朐县/利城县 318年-345年

356年-431年 京口镇,丹徒镇 无 宋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朐县/利城县 431年-479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齐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479年-502年 丹徒镇/不详 无 梁 南兰陵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502年-558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陈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558年-589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隋唐时期隋 蒋州延陵县润州

江都郡延陵县 589年-595年

607年-620年 京口镇 延陵县,永年县,曲阿县 唐 江南道润州江南道丹阳郡

江南东道润州 620年-742年758年-902年 丹徒县 丹徒县等 五代十国时期吴 润州 902年-937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南唐 润州 937年-975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两宋时期北宋 两浙路润州两浙西路镇江府 975年-1113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南宋 两浙西路镇江府 1127年-1276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蒙元时期元 江浙行省镇江路

江浙行省江淮府

江浙行省镇江府 1276年-1356年

1356年-1368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朱明时期明 中书省镇江府

南直隶镇江府 1368年-1644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南明 南直隶镇江府 1644年-1645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满清时期清 江南省镇江府

江苏省镇江府 1645年-1667年

1667年-1911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太平厅 太平天国 江南省镇江郡 1853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 近代中华民国 江苏省丹徒县

江苏省镇江市 1912年-1928年

1928年-1949年 不详 无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苏南行署镇江市

江苏省镇江地区镇江市

江苏省镇江市 1949年-1953年

1953年-1983年

1983年-今 城区,京口区 丹徒县等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属苏南行署镇江专署;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同时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所属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归镇江专区管辖。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专署驻镇江市。

1956年,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署领导。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原属苏州专区的武进县划入常州专区。辖2市9县。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恢复丹徒县。原由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1县。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1971年,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镇江地区辖1市10县。

1983年3月,镇江市改由省直辖。市区设城区、郊区2个市辖区。镇江市共辖4县2区。1986年9月,镇江市区设金山区、北固区为县级单位。撤销谏壁区改为谏壁镇,由市直接领导。撤销原郊区建制,设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8月17日,撤销金山区、北固区,以原区域设立城区;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置郊区,市属的谏壁镇划归郊区领导。1984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区更名为京口区,郊区更名为润州区。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丹阳县,改设丹阳市。1994年撤销扬中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扬中市。1995年撤销句容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镇江是国务院颁布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五市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942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