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小学数学中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第1张

1、速度的定义: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就叫速度

或者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2、速度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行多少米。

米/分读作:米每分表示每分行多少米。

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表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速度

(velocity)

表征动点在某瞬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在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厘米/秒,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的大小也称速率。动点Q作一般空间运动时,位移Δr和所用时间Δt的比,称为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记为v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

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

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速度

绝对速度:研究物理运动的时候,我们会把一个比较大的参考系当成是静止不动的,相对于这个大的参考系的速度就是绝对速度。

相对速度:物理里面的速度定义需要一个参照系,假如我们把G物体假定为不动,A物体离G位移的变化率,就是A相对于G的速度,即相对速度。

牵连速度:把B定义为参考系,那么B相对于A有速度,与此同时,A相对于大参考系C也有速度,这时我们就把A相对于C定义为牵连速度,叫参考系B的牵连速度,牵连速度是参考系的绝对速度。

三者的关系为:A的绝对速度=A相对于B的相对速度+B的牵连速度

比如你在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跑步,10公里每小时就是你的绝对速度。相对于静止物体做参照物的速度就是绝对速度。

扩展资料:

参照物的不同,速度是不一样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所测量的速度,称为绝对速度;以非地面参照系为参照物(例如空气)所测量的速度,称为相对速度。

如甲、乙两列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则甲车相对于乙车的速度和乙车相对于甲车的速度都等于零;若反向行驶,则相对速度都等于二倍车速。

在同一惯性参考系中,假设有某一粒子速度为u1,另一粒子速度为u2。则相对速度为u2-u1。相对速度不随惯性参考系的选取而改变,即在伽利略变换中,相对速度是一个不变的矢量,所以相对速度也有方向,方向为绝对值大的方向。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牵连速度与相对速度的矢量和。即动点的绝对速度可由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这个平行四边形称为速度平行四边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对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牵连速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943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