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豪生死斗大结局是藤木杀死了伊良子。
御前比试经过一番激烈、残酷又壮美的战斗后,没有意外地以藤木杀死伊良子告终。然而在搏杀之间,两人也有了超越生死的心灵相通,产生了真正高手才有的彼此间的惺惺相惜,可以说武士道美学的魅力也在于这种面向死亡时人类精神与生命力的迸发,这是只有赌上生命追求至高境界的人才能理解的疯狂。
最后的胜利者同样逃不出精神阉割的命运。
剑豪生死斗剧情分析:
在《剑豪生死斗》中,伊良子清玄与藤木源之助共有4场剑术对决。
其中男女主角团几乎都在御前真剑比试结束后,选择自杀来告别这个残酷的世界。
以漫同学的角度来讲,源之助代表虎眼流向挂川城城主申请,对清玄进行复仇的那场,让人印象最深。
因为这场复仇对决,一是替师傅,同门师兄弟报仇;二是维护虎眼流剑术的荣誉,所以源之助如果不成功便成仁。
而在清玄看来,可以将虎眼流门徒杀绝,报当年被弄瞎双眼,逐出师门之仇,何乐而不为!
如果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形容这部漫画的观感,那就是:厚重。
个人的小确幸,在时代背景下,多么的渺小;而不惧洪流、逆流而上者,又显得何其光辉。
每个人物面临选择时做出的决定,都是背后各种复杂的价值权衡出来的结果,没有一个来得简单轻巧。为礼教所限制,为信仰所驱使,却又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他们是各种元素交织而成、形态各异的混合体。
刀光剑影,脏器血污。漫画展露剑斗的残酷,及其赤裸,但部分关键变故却以隐晦的方式呈现。魔鬼往往隐藏在细处。比如伊良子清玄最后一次见其母亲,并无明显异样,但下一次再在画面上出现时,他已经在河边清洗着母上的血污与灭亲的愧疚。对此弑母之实,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对白,整部漫画除此之外也再无更多描述。这样的表现方式简略了对白,叙事节奏紧致绵密,阅读过程彷如在观赏一部运镜流畅无比的电影佳作。
伊良子败于最后一次无明逆流的挥空,然而为何之前百发百中的同一式却在此重要场合失误?这一点书中同样没有点明。如果说是巧合,未免显得蹊跷。我看过的讨论里也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个明显的矛盾。
其实有很多地方暗示了真正的答案。最大的线索在于藤木长刀的故意脱手。我推测,伊良子和阿郁之间应该苦练出了某种隐蔽的信息传递方式。伊良子施展招式时,每次阿郁都必须在场,每次她都会传达出手时机的信号,除了被藤木看破后的最后一次。藤木将刀射向阿郁,阿郁情急之下就无法再正常进行提示,这套系统就此瓦解,无明逆流也从此绝迹江湖。
(有人反而纠结为什么剑会断掉,还演绎出了剑被调换的阴谋论,根本南辕北辙。首先,断剑可以有很多解释,简单点就是七丁念佛太强;其次,这也不是胜负的关键,因为电光石火之间,剑锋无需相交就足以分出胜负;最后,那时无明逆流已经挥空,而这是藤木唯一忌讳的招式,换句话说,对决如果演进到了刀锷压制,伊良子实际上已经是败了)
后来看到作者山口贵由的一个访谈,他自己也坦诚:“对话少了,漫画就会有一种真实感。在描写御前觐见的紧张气氛时,这种手法功用至大。”当然,不独用在御前觐见之时,而贯穿了整部作品。
到底谁才是本书真正的主角(男)?我认为答案必须是伊良子清玄。他才是作者想塑造的、反抗封建制度的形象。作者铺排的各种情节,用意都在表现伊良子人性未泯和顽强的生命力,恰与麻木不仁的虎眼众形成鲜明对比。
他优待穷苦的孩童,给予美食品尝、为孤儿死去的父母收尸,既出于感同身受,亦由于心中长久以来抱持的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是故对于前来答谢恩情的盲人,他敢于喊出“无论骏河大纳言,还是当道者,所有人都是相同的!”这等大逆不道却又尊重生命的话语。
在他身上,体现了非同一般的人生观。不囿于封建礼法,遵从天性,面对厄运和险境,永远不轻言放弃,屡屡在重伤中实现剑技的升华。瞬杀牛股是将伊良子不屈的斗志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的高光时刻。即使位于几近地狱的逆境,依然愿意做出任何可能的舍弃,以换取极限瞬间中的绝处逢生。无惧苦难与挫败,永远在超越过往的自己,是为强者之姿,行尸走肉般的人形蝼蚁能凭什么来与此相提并论!
尼采说过:"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忠于内心、放浪不羁的伊良子自然是听命于自己者,而书中另一主要角色藤木,则为受命于他人者矣。
手持火烧铁筷,是为了服从而残虐自己身体;按住三重的肢体以供伊良子行房,是为了服从而摧毁自己的心愿;违背武士道精神砍下对手的头颅,是为了服从而玷污自己的信仰。出发点都是服从。
乍看上去他是最后比武的胜利者,但在意中人眼中,作为虎眼流仅剩下的唯一传人,一直被以“傀儡”看待,甚至被利用来满足一己私欲,活脱脱就一工具人。当三重在得偿夙愿后却不告而别时,不知藤木是否“依然感到如此冷清”?
优秀的作品既能做到尊重现实、注重逻辑,又不乏深刻内涵。原作南条范夫自陈自己志在描写人类的残酷。残酷来源于感情陷入极端,而这又是拧绞人性的制度牢笼所致。全书的主旨在于呈现僵化体系之恶。从这个角度看,总让我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不平等社会中,每个人与自由、美好的距离就是一堵堵的高墙。你选择顺从与习惯,它就永远存在,甚至此消彼长、更加强硬,导致演化的进度只会裹足不前;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尝试翻越它、甚至推倒它,社会才会因此而改变。
这番寓意,在“阶级固化”的观念甚嚣尘上、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今天,依旧发人警醒。
本作另一大谜团在于三重的自刎,其实背后的逻辑依旧是情感与礼教的冲突。
首先须理解为何三重一直希望伊良子死。原因在于“得不到的就要毁掉”。
伊良子是故事中最耀眼的人。二人第一次碰面时,她就已经芳心暗许;待到伊良子违抗师命拒绝行房以保存三重尊严之际,情种已经生根壮大难以自拔。
然因命运摆弄,二人永远无法在一起。阿郁在得知伊良子为了要和三重成亲,未来必须避嫌,心中反而妒恨交织:“唯有伊良子公子……绝不让给任何人!”那么,反过来说,当伊良子被逐出师门之后,三重的想法也就不难猜测,并以绝食来坚持自己的态度。
所以伊良子既是她的最爱,也是最恨,这种互相矛盾的扭曲情感日渐肆虐扩大,逐渐将她改造成了“第三头怪物”。
当名义上的仇敌身首异处之时,三重心中的恶魔才终于消失,但也失去了最爱,生存意义不复在,于是选择自我了断。虽然留下无数的遗憾,倒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藤木,正如前文所说,他的存在与否,一直不影响三重的生死观。他作为一个愚忠的卫道士,既没有自我,在三重心中,也从来无法保有一席之地。
仅就最终归属而论,藤木这种“受命于他人者”无法得到心目中公主的垂青,奴才的逆袭依然只能收获失败。由此观之,阶层跨越靠的绝对不是盲从。
夏雨滂沱,鸣蝉也要匿居,但伊良子却执意亲自送上天印霜,冥冥中救活了后来血刃自己的藤木。
这一幕,与其说是弃械投降,倒不如说是在疲于攀爬权力阶梯后,主动寻求的一种解脱。
放下屠刀也能成佛。
不妨将这落后的体制看作斗之几无胜算的强敌罢。不怯于挑战它的伊良子清玄,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1。她对父亲最后的爱,指引着她完成给父亲复仇的责任,随着青玄的死也结束了。2。伊良子清玄是她的自由梦想,她看见这个人就燃起了对阶级社会的反抗。连青玄这样强大的对抗者死了,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3。三重自杀最关键的一点:他的青梅竹马在最后还是证明了自己是个傀儡,不敢反抗阶级社会。她知道自己后半辈子不会有任何光明和希望,藤木只是她父亲的写照。三个原因综合起来她就只能自杀了,弱女子而已,已经很不错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