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愚公 : "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泛指隐者。
移山 :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沙漠,让它变成绿洲。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当年横贯公路的开挖,正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十大建设所以会成功,就是全民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什么移山的神话故事是指《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虽然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愚公移山》借愚公的形象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愚公移山》就是指不畏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
一、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释义: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二、典故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1]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引用该典故,对其重新诠释,赋予崭新的时代涵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写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