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规律的简述

供求规律的简述,第1张

供求规律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扩展资料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求理论

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同商品价格的关系的规律。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超过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商品只能按照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低的商品价格具有抑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从而使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当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商品就必然按照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高的商品价格具有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作用,从而促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因此,由供求规律作用所反映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也是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贯彻自己时必然要通过的经济运动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966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