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唤物,物不至”的意思是:(如果)心中不想要一物体,这一物体就不可能得到。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去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出处:20世纪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的《成功激情》一书
作者: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稻盛和夫的释义是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等因素人格。痛惜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界、商界丑闻频发。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
作者语录:
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活法》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进退维谷的镜地,反倒想开了,轻松了。 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此前的恶性循环被切断,良性循环开始了。在这个经验中,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就是人的命运决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活法》
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根据简单的原理和朴素的思想进行判断和行动。我想这是拨开云雾见南山,直接洞悉事物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活法》
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干法》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 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活法》
“心不唤物,物不至”的意思是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应,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心不唤物,物不至”的启发:
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无意中就会产生这样的看法。然而,正因为有“事不遂愿就是人生”的想法,才导致了“事不遂愿”的结果。因此,不如意的人生,就产生于自己消极的想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地信念。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应,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
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扩展资料
有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篮圈,是球门,是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所要达成的自己,是奋斗的方向。没有目标,人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般,盲目而不知所措。没有目标,我们终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没有目标,就很难与成功有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目标,有目标的人生才有劲头,有激情,有奔头。而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毫无目标的人,犹如庙里的和尚,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
每个人出门,都会有自己的目的地,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但当你清楚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的步伐就会情不自禁地加快。如果你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你会迷茫焦虑,而一旦你弄清了自己要去的地方,你会精神焕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