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
释义: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
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
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读作:[ jí jī ]。
及,拼音:jí,声母是j,韵母是í,读作第2声。
笄,拼音:jī,声母是j,韵母是ī,读作第1声。
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扩展资料:
相关年龄另称: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4、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