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武装夺取政权

什么是武装夺取政权,第1张

武装夺取政权——武装,用武器装备军队;用武器加以装备。

是毛泽东“q杆子下出政权”理论的一部分,全部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提出。

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扩展资料:

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1、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2、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3、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4、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

百度百科-八七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区别是:

1,性质地位不同:“工农武装割据”,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和方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先后步骤和战略态势,是革命的最终目的。“工农武装割据”是思想战略,而“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这一思想的实施策略

2,革命阶段不同:“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的必由之路,先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才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完善时间不同:首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次才有了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扩展资料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是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武装起义和开辟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农武装割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084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