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是构成网页的基本骨架,是构成 Web 世界的一砖一瓦。它定义了网页内容的含义和结构。要是在浏览器中显示一份文件的内容。它本身并非程式设计,只不过是标示(Mark-up),用来强调及组织一般性的文字。
HTML是由一些标记(tags)所构成,每个标记对浏览器下一个特定的指令,这些指令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文件的内容。
HT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也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
HTML从第一版的出现到现在,HTML已经经历了5次的改版,从HTML 2.0到HTML 5,HTML用自身的优势证明了其在网站中的优势,以至于替代了古老的C语言编程来架构部分网站。
扩展资料:
HTML已经经历了五次重大修改,用于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 HTML 4.01 和 XHTML 1.0 标准的 HTML标准版本。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 仍处于完善之中。然而,大部分现代浏览器已经具备了某些 HTML5 支持。
HTML5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更加丰富的标签将随着对RDFa的,微数据与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对程序、对用户都更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Web。
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这些全得益于HTML5 APP Cache,以及本地存储功能。Indexed DB(html5本地存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和API说明文档。
HTML5为网页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优化选择,带来了更多体验功能的优势。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放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例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microphones及摄像头相联。
HTML5支持网页端的Audio、Video等多媒体功能, 与网站自带的APPS,摄像头,影音功能相得益彰。HTML5拥有更有效的服务器推送技术,Server-Sent Event和WebSockets就是其中的两个特性,这两个特性能够帮助实现服务器将数据“推送”到客户端的功能。
HTML5支持新的CSS3,在不牺牲性能和语义结构的前提下,CSS3中提供了更多的风格和更强的效果。此外,较之以前的Web排版,Web的开放字体格式(WOFF)也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控制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ml
12.2.nbspHTMLnbsph1nbsph2nbsph3nbsph4nbsph5nbsph6nbsp标签h,h1,h2,h3,h4,h5,h6nbsp标签nbsp--nbsp表示文章的标题nbspnbspnbspnbsp*nbsph标签是成对出现的,以amplthampgt开始,以amplt/hampgt结束nbspnbspnbspnbsp*nbsp属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onbspCommonnbsp--nbsp一般属性nbspnbspnbspnbsp*nbsp引用网址:http://www.dreamdu.com/xhtml/tag_h/示例ampltbodyampgtnbspamplthampgt文章的主标题amplt/hampgtnbspampltpampgt介绍amplt/pampgtnbspampltsectionampgt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nbspamplthampgt文章的二级标题amplt/hampgt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nbspamplthampgt另一个二级标题amplt/hampgt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amplt/sectionampgtnbspampltsectionampgt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nbspamplthampgt下一个二级标题amplt/hampgt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nbspampltsectionampgtnbspnbspnbspamplthampgt三级标题amplt/hampgtnbspnbspnbspampltpampgt....amplt/pampgtnbspnbspamplt/sectionampgtnbspamplt/sectionampgtamplt/bodyampgtHTMLnbsphnbsp标签与nbspsectionnbsp标签事例HTMLnbsphnbsp标签示例延伸阅读nbspnbspnbspnbsp*nbspHTMLnbsp按标题显示在一个页面中h1应该只出现一次,因为它代表了文章的主标题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