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_info 中 user_id 字段是int(11)类型,主键索引
user_identify_info 中 user_id 是varchar类型,普通索引
执行结果如图,未使用到索引
将 user_identify_info 字段改为int(11)或者bigint类型,使用到索引
最后查到
1、字段是varchar类型,参数是int类型,不走索引
2、字段是varchar类型,参数是字符串,走索引
3、字段是int类型,参数是int类型,走索引
4、字段是int类型,参数是字符串,走索引
添加列delivery_address 字段扩展到1000
为这个字段添加单列索引,报异常出来,索引最大长度是3072 bytes
mysql5.7不报错,但会自动将索引长度限制在768
mysql8单列索引最长也是768
复合索引总长度不能超过768
MySQL目前主要的索引类型有下面几种:
与前面的普通索引类似,但是他的索引列的值必须是唯一的,所以叫唯一索引,但是这个索引字段如果是空值是可以的,具体创建方式如下:
主键索引是一种特殊的索引,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不允许有空值,一般是创建表的时候创建主键索引,而且一般习惯设置成自增的,因为对弈MySQL的底层B+树存储起来很方便
组合索引指多个字段上创建的索引,只有在查询时候,查询条件中使用了创建索引时的第一个字段,索引才会生效,他使用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索引生效情况: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ame=1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ame=1 and city=2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ame=1 and city=2 and age=3
索引不生效情况: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ame=1 and age=3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city=2 and age=3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age=3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city=2
这个遵循的是最左原则,具体MySQL底层对联合索引的存储以及为什么是最左原则,参考本人另外一篇文章最后一段就能看明白
https://www.jianshu.com/p/99aabf9611a3
全文索引主要是用来查找文本中的关键字,而不是直接与索引中的值相比较.fulltext索引跟其他索引大不相同,他更像是一个搜索引擎,而不是简单的where 语句的参数匹配,fulltext索引配合match(匹配)和against(反对) *** 作使用,而不是一般的where语句加上like,他可以在create table,alter table,create index使用
常见的索引类型:哈希表、有序数组、搜索树。
mysql之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
执行查询的语句是 select id from T where k=5
这个查询语句在索引树上查找的过程,先是通过 B+ 树从树根开始,按层搜索到叶子节点,也就是图中右下角的这个数据页,然后可以认为数据页内部通过二分法来定位记录。
InnoDB的索引组织结构:
change buffer:持久化的数据。InnoDB将更新 *** 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中,也就是说,change buffer 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主要节省的则是随机读磁盘的IO消耗。
change buffer 只限于用在普通索引的场景下,而不适用于唯一索引.
merge:将 change buffer 中的 *** 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
merge执行流程:
1、从磁盘读入数据页到内存
2、从change buffer里找出这个数据页的change buffer记录,依次应用,得到新版数据页
3、写redo log,这个redo log包含了数据的变更和change buffer的变更。
change buffer 用的是 buffer pool 里的内存,因此不能无限增大。change buffer 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50 表示 change buffer 的大小最多只能占用 buffer pool 的 50%。
如果要在这张表中插入一个新记录 (4,400) 的话,InnoDB 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第一种情况是,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在内存中
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第二种情况是,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不在内存中
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mysql>insert into t(id,k) values(id1,k1),(id2,k2)当前 k 索引树的状态,查找到位置后,k1 所在的数据页在内存 (InnoDB buffer pool) 中,k2 所在的数据页不在内存中。
分析这条更新语句,你会发现它涉及了四个部分:内存、redo log(ib_log_fileX)、 数据表空间(t.ibd)、系统表空间(ibdata1)。这条更新语句做了如下的 *** 作(按照图中的数字顺序):
带change buffer的更新过程:
select * from t where k in (k1, k2) ,如果读语句发生在更新语句后不久,内存中的数据都还在,那么此时的这两个读 *** 作就与系统表空间(ibdata1)和 redo log(ib_log_fileX)无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