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的 GROUP_CONCAT 函数详解

MySQL 的 GROUP_CONCAT 函数详解,第1张

GROUP_CONCAT(expr) 函数会从 expr 中连接所有非 NULL 的字符串。如果没有非 NULL 的字符串,那么它就会返回 NULL。语法如下: 它在递归查询中用的比较多,但要使用好它并不容易。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假设有这样一张领接表模型的树型表 t_region,它的基本结构如下: 【1】以逗号最为默认的连接字符 【2】可以使用 DISTINCT 过滤重复的值,也可以加入 ORDER BY 对值进行排序,还可以使用 SEPARATOR 指定分隔符: 这里的返回值以过滤了重复值,并且倒序排序,还使用了空格作为分隔符。 GROUP_CONCAT() 是有最大长度限制的,默认值是 1024。 可以通过 group_concat_max_len 参数进行动态设置。参数范围可以是 Global 或 Session。 设置语法如下: 值是无符号整型,最大值与版本位数有关: 如果 group_concat_max_len 的值被设置为小等于 512,那么 GROUP_CONCAT 的返回值类型是 VARCHAR 或 VARBINARY;否则是 TEXT 或 BLOB。 实际上,group_concat_max_len 的值可以设的更大,但会受到参数max_allowed_packet 的限制。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它只有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1】使用默认值的情况: 可以看出,当总长度达到 1024 后,后面的记录就被截断掉咯。 【2】group_concat_max_len 设置为最大值: 这样设置之后,一般情况下,GROUP_CONCAT 就不会再出现字符串被截断的情况啦O(∩_∩)O~

1、LPAD函数:该函数可以在字符串的左边补充指定的字符,使字符串达到指定的长度。

语法:LPAD(str,len,padstr)

参数说明:

str:需要补充的字符串

len:补充后字符串的总长度

padstr:用以补充的字符

例如:

SELECT LPAD('12',5,'0')

结果:00012

2、RPAD函数:该函数可以在字符串的右边补充指定的字符,使字符串达到指定的长度。

语法:RPAD(str,len,padstr)

参数说明:

str:需要补充的字符串

len:补充后字符串的总长度

padstr:用以补充的字符

例如:

SELECT RPAD('12',5,'0')

结果:12000

使用函数CONCAT_WS()。语法为:CONCAT_WS(separator,str1,str2,…)

CONCAT_WS() 代表 CONCAT With Separator ,是CONCAT()的特殊形式。第一个参数是其它参数的分隔符。分隔符放在要连接的两个字符串之间。分隔符可以是一个字符串,也可以是其它参数。如果分隔符为 NULL,则结果为 NULL。函数会忽略任何分隔符参数后的 NULL 值。但是CONCAT_WS()不会忽略任何空字符串。 (然而会忽略所有的 NULL)。

所以使用concat_ws()函数可以拼接多个字符串为一个字符串(当某个字段为空字符串或null值时也能获取正确结果)。

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163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