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TODO——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应用

番茄TODO——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应用,第1张

番茄TODO是我用了很长时间的软件。

番茄TODO的功能可用“计时”“待办”“统计”三个词概括,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同时它还有锁机的功能,控制手机瘾。

有“待办模块”“待办集模块”“数据统计模块”“我的”四大基本分区,其他的分区如图所示,在“我的”中能进行调整。

在待办模块中点击右上方“+”,可添加一个待办事项。

待办事项实际上就是被命名的番茄钟(计时器),点击“开始”就可以计时了,也就是所谓的“专注”。

番茄钟结束后,得到的番茄会在统计数据模块中显示,一次“专注”一个番茄。

在待办集模块中点击右上方的“++”,就能添加自己的待办集了。待办集是待办的集合,在待办集开始时,会连续的依次进行这个集合中的待办。

比如说,我添加了一个“作业”待办集,又在这个待办集里依次加入了“数学”“物理”“语文”的待办。如果从“数学”待办开始,完成“数学”并休息5分钟后又会自动跳到“物理”开始计时,直到完成最后一个待办,也就是“语文”。

当然,待办集如果不在严格模式下是可以中途停掉的。(严格模式在待办集模块偏上的一个分区里可以开启)

统计数据显示了你一天的完成度,比如“番茄个数”“番茄时间分布”。

自习室可以自己添加,用来和其他人比较专注时间,以激励自己。不过这个功能我还没弄清楚到底怎么把他人加入自己的自习室。

我的 中是应用的设置区,可进行诸多调整。

通常,我只用它来帮助自己专注,写作业或干其他事时我会用它来计时。有人会问,直接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我用它主要是因为它能统计当天所做的事,让我看到今天干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我用待办集来对我的待办分类,琐碎的待办就直接加入在待办模块。

锁机功能我没有用过,因为我对手机的依赖没有达到不可自控的地步,我只用到了待办与统计的功能。

此应用的功能较多,所以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字,比我写的作文都多。(•ᴗ•)

其实,用时间管理软件是一方面,自律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任何软件都没有用,因为手机在你手中,是由你控制的。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番茄钟即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工具,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

使用番茄工作法需准备的工具:一个番茄计时器,三张表格。

使用番茄工作法需遵守的规则:

其一,一个番茄时间共30分钟,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

其二,一个番茄时间是不可分割的;

其三,每4个番茄时间后,停止工作,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大约15到30分钟;

其四,完成一个任务,划掉一个。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

1、一次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

2、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分解目标任务,高效完成;

3、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增加成就感,避免半途而废;

4、整理杂乱无序的工作事项,克服拖延症;

5、持续性改善时间管理能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让每一项任务的结果都能达到预期。

扩展资料:

原理

番茄工作法的关键是规划,追踪,记录,处理,以及可视化。在规划阶段,任务被根据优先级排入"To Do Today" list。 这允许用户预计每个任务的工作量。当每个番茄时结束后,成果会被记录下来以提高参与者的成就感并为未来的自我观察和改进提供原始数据。

番茄时意指每个工作时段的时长。当任务完成后,所有番茄计时器剩下的时间会被用于过度学习。短休息时间可以辅助达到心理学上的同化作用,3-5分钟的短休息间隔开每个番茄工作时段。四个番茄工作时组成一组。一个15-50分钟的长休息间隔开每组作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番茄工作法

在学习番茄工作法之间,想一下自己工作时,是否经常有以下这种情况?

为了避免陷入死循环,提高工作效率,最近研究时间管理主题的我趁着周末赶紧研读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图解》,探寻到高效工作的方法,以后还愁整天坐在电脑前还办事没效率吗?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时间管理方法。由于创作者开始的时候使用了厨房计时用的番茄计时器,于是就有了“番茄工作法”这一说。 一个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就可以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休息15-30分钟。

1、计划:在一天的开始写上当天的工作计划,将所要做的全列出来

2、追踪:全天,包括工作时间和其他感兴趣的指标

3、记录:在一天结束后收集全部原始数据,建立个人时间使用档案

4、分析:在一天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来分析哪些是有效的番茄、哪些是浪费的番茄,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提高效率

5、可视化处理:在一天结束后,用鲜明的方式表示出来整天的番茄

既然要实行番茄工作法,事前准备好必要的工具。

1、番茄计时器:你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APP,比较多人使用的有:番茄土豆、一炷香、疯狂番茄等等。如果你为了备考有时候连手机都不带的话,可以上淘宝买一个实体的番茄钟,非常小巧可爱的。

2、TO DO LIST:清单上需要写小标题(时间、地点、人物), 列出今天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并且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好,另外还需要空出位置留给那些“计划外的紧急事情” ,毕竟有时候突发的紧急事件极其容易打破我们计划好的番茄钟,并让人产生深深的愧疚感和罪恶感,留出“计划外的紧急事情”有助于我们调整自己的节奏,也不耽误紧急之事。

3、Activity inventory:活动记录,这里同样首先需要写上小标题(人物、时间),在一天当中你想到什么事情要做的就随手记录下来,随时想到就随时记录,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就把已经完成的划掉,没有完成的可以进入到第二天的to do list去安排完成。

4、记录表:番茄工作法非常注重我们手机原始数据,并且越到后面,你越会发现,记录数据让我们拥有简单而快乐的成就感,以及分析数据对我们提高效率的积极意义。

好了,按照上面的说法,相信你完全可以顺利地开始你自己的番茄工作法。列出自己的工作清单,按下番茄计时器,开始探索自己与时间之间关系的旅程。初学者要注意的是,合理分配一个番茄钟里的任务量。 如果估算一个任务所花费时间大于5-7个番茄钟,就要打散这个任务。如果一个任务小于一个番茄钟,就要将几个小任务组合在一起变成大任务。 面对整个任务清单的时候,还要注意调整好完成任务的先后次序,分清重点,同时鼓励自己实现目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番茄时间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段,它的本质是充当时间的量度,当它把人和人们的事融入进来后,就成为了人们所花工夫的量度。所以做完一天的番茄之后,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审查,这些番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浪费了的。于是,记录档案就变成很有必要。档案可以帮助我们审查和评估,找出有效的番茄,继续坚持做下去;找出无效的番茄,删掉或改进。

对番茄钟来说, 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任务所用的番茄数。 因为这才是真正努力的过程所在。这也是理解番茄工作法的关键。番茄工作法的重点是完成了多少番茄时间,而不是几点到几点完成了工作。

当你了解了番茄工作法,并有了尝试去执行之后,相信你会惊呼番茄工作法带来的高效率。番茄钟就是把抽象的事件变成具象的连续事件,促使我们在每一个25分钟里全情投入,抓紧时间去完成规定的任务。尤其是使用 倒计时的番茄钟(25分钟至0) ,更有紧迫感,更会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我们就颠覆了对时间的依赖,而不是拼命追赶着时间,搞到自己焦头烂额。

而且,每一个都番茄钟都代表这一次提高和改善的机会。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不能正确估算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导致番茄钟浪费,是很常见的。但是经过多次的实践、记录、审查、分析之后,相信每个人都能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比有些公司标榜着让员工高效工作8小时,番茄工作法更注重劳逸结合。尊重工作时间,同时也尊重休息时间。毕竟人的大脑不可能像机器一样运作。但利用番茄工作法,我们将找到一个高效工作、高效休息的好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实践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2810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