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御air2s恢复出厂设置视频?

大疆无人机御air2s恢复出厂设置视频?,第1张

支持恢复出厂设置的飞行器设备型号有:Phantom 4 系列、Mavic Pro、晓 Spark、Mavic Air,其他飞行器暂不支持。

以上机型可通过电脑下载 DJI Assistant 2 调参软件连接飞行器,选择“固件升级”,即可看到“恢复出厂设置” *** 作。

对比YF22和YF23,两种原型机的隐身设计实际上都继承自两家公司以前研制的隐身飞机。YF-22A 身上能找到很多 F-117 的特点,而 YF-23A 的很多设计显然脱胎自 B-2。所不同的是,YF-22A 将隐身要求与气动要求作了折中,而 YF-23A 则全力追求隐身效果,因此后者各个方向(特别是侧向和后向)的雷达反射特性均优于 YF-22A。但在最重要的前向雷达反射特性上,YF-23A 并没有足以引起质变的明显优势。

YF-23A 在设计上极力减小跨、超音速阻力,其横截面积分布堪称与跨音速面积律结合的典范,因此该机在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强于 YF-22A。YF-22A 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为 M1.58,而 YF-23A 据通用电气估计可以达到 M1.8。M0.2 的速度差异证明了 YF-23A 的阻力优势,但在超视距作战中,这个速度差不足以明显增大 YF-23A 上发射的 AIM-120 的攻击区。当然,如果就纯粹的远程拦截作战而言,YF-23A 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现有资料指出,YF-22A 和 YF-23A 均考虑了涡流控制问题,在大迎角下不会由于涡流问题导致飞机失控。从设计上看,诺斯罗普为 YF-23A 机动性所做的努力仅此而已。YF-23A 的机动性提高主要依赖于涡升力、低翼载和大推力发动机。并且因为过于强调隐身和超音速巡航,降低了机翼效率,导致盘旋能力下降。基于同样的理由,YF-23A 在敏捷性方面的表现也不如 YF-22A,加上没有采用推力矢量控制,使得这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和 YF-23A 相比,YF-22A 在机动性和敏捷性方面力求突破,这正是该机采用推力矢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按照洛克希德当时总裁里奇的说法,在确定可以满足空军基本要求后,洛克希德就将注意力转向了机动性和敏捷性。在设计上,YF-22A 尤其突出了飞机的过失速机动能力,而 YF-23A 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至于载d量和续航能力方面,没有公开资料指出两种原型机在这两方面有明显差距。

就对空作战能力而言,如果是 YF-22A 和 YF-23A 相对比,那么 YF-23A 在超视距作战中有一定优势,而 YF-22A 在视距内空战中有一定优势,且当空战进入包线左端时,YF-22A 将具有压倒性优势。如果是两种原型机和第三代战斗机如 F-15 对比,那么 YF-22A 在所有阶段均具有压倒性优势,而 YF-23A 的优势分布却不均衡:超视距空战优势更大,视距内空战优势较小。如果只考虑作战能力的因素,在不能确保不进入视距内空战的前提下,YF-22A 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按照两位美国空军高级军官费恩准将和耶茨上将的说法,ATF 的试飞更接近于一种性能展示飞行,而非对比试飞。换句话说,就是你们两大集团把飞机造出来表演给我看,看看哪一种飞机是我想要的类型。所以两种飞机的试飞看起来不是那么针锋相对:YF-22A 把飞机拉到了 60°迎角,诺斯罗普的反应只是说风洞试验表明我们的飞机没有迎角限制,然后让 YF-23A 继续展示它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就这个意义而言,飞机设计重点的选择比飞机具体性能的优劣更重要。当然,性能差距太大也不行。这就有点赌博的意思了。压对了宝,只要不出大的纰漏,那么一切 OK。不幸的是,诺斯罗普这次压错了。

美国空军在技术开发方面一贯保持非常积极甚至激进的态度,任何有意义的概念它都会尝试一番,发现有较大价值就再搞个验证机出来。走在军用航空技术最前端的就是美国空军,几乎没有哪个领域它没有涉足的。这往往给人一个错误的感觉,就是美国空军在作战飞机选型上也是如此。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少数几个例外,美国空军选择作战飞机的时候态度可以说相当保守,并且带有巨大的思维惯性,几乎到了雷打不动的地步。当年 FX 计划提出的时候,空军正在越南给人打得灰头土脸,但高层仍然强调要研制一种延续二代战斗机思想的“截击/轰炸机”。如果不是战斗机黑手党一干人的努力加上对苏联航空技术水平的误判,后来的 F-15 绝对是美国版的米格-25。当然,F-15 出来以后赢得了高层的欢心,成为空军的宠儿。该机的优缺点、设计思想必然会影响到空军对下一代战斗机的期望。如果没有重大变故,可以肯定空军想要的就是一架超级 F-15。F-15 问世之初,机动性压倒所有已知的苏联战斗机,空军高层必然对 ATF 也有类似期望,但 YF-23A 的设计无法确保这一点。

另一方面,F-15 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得美国空军高层喜爱,ATF 选型很大程度上就是选一架“超级 F-15 ”。显然,YF-22A 均衡的特点、突出的机动性更接近美国空军的期望

在以前“两型竞争”的验证机计划中,例如 1970 年代的轻型战斗机计划(LF)、先进中型 STOL 运输机计划,评估人员选择进入最后竞争的方案时,一向的标准都是:与众不同的设计思想、低风险、高效费比、有技术创新但必须稳妥。为了促使厂家采用先进技术,必然有一个方案技术先进而风险较高,另一个相对保守而风险较低(实际上是作为前者的后备),而从近二十余年来的经验看,最终获胜的往往都是保守方案。YF-23A 不幸成为这一惯例的新例证。10 年后,波音 X-32 再度成为这一惯例的悲剧性角色。究其原因,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美国空军来说,风险一词意味着以 F-111 为代表的惨痛历史教训。而在国防预算紧缩的形势下,风险意味着资金缺口和进度拖延,甚至导致项目中止。1991 年下马的ATA 计划是对“风险”的最新注解。30 余年来,美国空军的两型竞争模式获胜者都是相对保守而风险较低的方案。继 YF-23A 之后,波音 X-32 再度成为这一规律的悲剧性角色

总之,诺斯罗普对机动性、速度和隐身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决定了 YF-23A 的特点,而上述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决定了 YF-23A 竞争失败的命运。不过,在个人看来,YF-23A 不符合美国空军的期望,是空军没有说明但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一点是空军不会承认的,因为公开承认的这一点意味着空军承认:F-22 代表了空军所认可的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403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1
下一篇 2023-03-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