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如何分配内存

mysql 如何分配内存,第1张

我们仍然使用两个会话,一个会话 run,用于运行主 SQL;另一个会话 ps,用于进行 performance_schema 的观察:

主会话线程号为 29,

将 performance_schema 中的统计量重置,

临时表的表大小限制取决于参数  tmp_table_size 和 max_heap_table_size 中较小者,我们实验中以设置 max_heap_table_size 为例。

我们将会话级别的临时表大小设置为 2M(小于上次实验中临时表使用的空间),执行使用临时表的 SQL:

查看内存的分配记录:

会发现内存分配略大于 2M,我们猜测临时表会比配置略多一点消耗,可以忽略。

查看语句的特征值:

可以看到语句使用了一次需要落磁盘的临时表。

那么这张临时表用了多少的磁盘呢?

我们开启 performance_schema 中 waits 相关的统计项:

重做实验,略过。

再查看 performance_schema 的统计值:

可以看到几个现象:

1. 临时表空间被写入了 7.92MiB 的数据

2. 这些数据是语句写入后,慢慢逐渐写入的。

来看看这些写入 *** 作的特征,该方法我们在 实验 03 使用过:

可以看到写入的线程是 page_clean_thread,是一个刷脏 *** 作,这样就能理解数据为什么是慢慢写入的。

也可以看到每个 IO *** 作的大小是 16K,也就是刷数据页的 *** 作。

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

1. MySQL 会基本遵守 max_heap_table_size 的设定,在内存不够用时,直接将表转到磁盘上存储。

2. 由于引擎不同(内存中表引擎为 heap,磁盘中表引擎则跟随 internal_tmp_disk_storage_engine 的配置),本次实验写磁盘的数据量和 实验 05 中使用内存的数据量不同。

3. 如果临时表要使用磁盘,表引擎配置为 InnoDB,那么即使临时表在一个时间很短的 SQL 中使用,且使用后即释放,释放后也会刷脏页到磁盘中,消耗部分 IO。

在mysql中,也出现了类似oracle中的表空间概念。

不过二者好像不同?具体不太清楚oracle是怎么回事。

mysql表空间是什么概念呢?

开启了Innodb的innodb_file_per_table这个参数之后【innodb_file_per_table = 1】,也就是启用InnoDB的独立表空间模式,便于管理。此时,在新建的innodb表的数据库目录下会多出来一个.ibd这个文件。这个就是此时的数据文件了。mysql会把这个innodb表的数据存放在这个文件中。并且每个innodb表此时都会对应这么一个ibd文件。

看官方文档:

If innodb_file_per_table is disabled (the default), InnoDB creates tables in the system tablespace. Ifinnodb_file_per_table is enabled, InnoDB creates each new table using its own .ibd file for storing data and indexes, rather than in the system tablespace.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实现单表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移动。具体怎么移动呢?假设有两个数据库,一个test,一个tt。

InnoDB 默认会将所有的数据库InnoDB引擎的表数据存储在一个共享空间中:ibdata1,这样就感觉不爽,增删数据库的时候,ibdata1文件不会自动收缩,单个数据库的备份也将成为问题。通常只能将数据使用mysqldump 导出,然后再导入解决这个问题。共享表空间在Insert *** 作上少有优势。其它都没独立表空间表现好。当启用独立表空间时,请合理调整一 下innodb_open_files 的值。

-------------------------------------------------------------------------------

需要说明的是:

1、设置了独立表空间之后,如果改成了共享表空间,那么,此时如果执行表的插入 *** 作,数据会存放在哪里呢?

对于之前已经存在了的表,还是存放在独立表空间。对于新建的表,就会存放在共享表空间了。

2、如果一开始用了独立表空间,后来改了innodb_file_per_table变量的值,改成独立表空间了,那么数据如何存储?

对于已经存在了的innodb引擎的表来说,数据还是存放在共享表空间的,而此时如果创建了新的表,那么就会在数据库的目录中多出一个.ibd的文件用于存储这个新表的数据。

总结上面的1、2,就是:原来的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存储。新的表按照新的规则来存储。

mysql数据库对1亿条数据的分表方法设计:

目前针对海量数据的优化有两种方法:

(1)垂直分割

优势:降低高并发情况下,对于表的锁定。

不足:对于单表来说,随着数据库的记录增多,读写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水平分割

如果单表的IO压力大,可以考虑用水平分割,其原理就是通过hash算法,将一张表分为N多页,并通过一个新的表(总表),记录着每个页的的位置。

假如一个门户网站,它的数据库表已经达到了1亿条记录,那么此时如果通过select去查询,必定会效率低下(不做索引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单表的读写IO压力,通过水平分割,将这个表分成10个页,同时生成一个总表,记录各个页的信息,那么假如我查询一条id=100的记录,它不再需要全表扫描,而是通过总表找到该记录在哪个对应的页上,然后再去相应的页做检索,这样就降低了IO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7276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