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5种Web框架:
第一个:Django
Django是一个开源的Web应用框架,由Python写成,支持许多数据库引擎,可以让Web开发变得迅速和可扩展,并会不断的版本更新以匹配Python最新版本,如果是新手程序员,可以从这个框架入手。
第二个:Flask
Flask是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使用Python编写。基于WerkzeugWSGI工具箱和JinJa2模板引擎,使用BSD授权。
Flask也被称为microframework,因为它使用简单的核心,用extension增加其他功能。Flask没有默认使用的数据库、窗体验证工具。然而Flask保留了扩增的d性,可以用Flask-extension加入这些功能:ORM、窗体验证工具、文件上传、各种开放式身份验证技术。
第三个:Web2py
Web2py是一个用Python语言编写的免费的开源Web框架,旨在敏捷快速的开发Web应用,具有快速、可扩展、安全以及可移植的数据库驱动的应用,遵循LGPLv3开源协议。
Web2py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整个开发过程都可以在浏览器上进行,提供了Web版的在线开发,HTML模板编写,静态文件的上传,数据库的编写的功能。其他的还有日志功能,以及一个自动化的admin接口。
第四个:Tornado
Tornado即是一个Webserver,同时又是一个类web.py的micro-framework,作为框架的Tornado的思想主要来源于web.PY,大家在web.PY的网站首页也可以看到Tornado的大佬Bret
Taylor的这么一段话:“[web.py inspired the] Web framework we use at FriendFeed [and] thewebapp framework that ships with App Engine…”,因为这层关系,后面不再单独讨论Tornado。
第五个:CherryPy
CherryPy是一个用于Python的、简单而非常有用的Web框架,其主要作用是以尽可能少的 *** 作将Web服务器与Python代码连接,其功能包括内置的分析功能、灵活的插件系统以及一次运行多个HTTP服务器的功能,可运行在最新版本的Python、Jython、android上。
造轮子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尝试从0开始造个Python Web框架的轮子,我称它为 ToyWebF 。
本文 *** 作环境为:MacOS,文中涉及的命令,请根据自己的系统进行替换。
ToyWebF的简单特性:
下面我们来实现这些特性。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gunicorn,回忆一下Flask框架,该框架有内置的Web服务器,但不稳定,所以上线时通常会替换成uWSGI或gunicorn,这里不搞这个内置Web服务,直接使用gunicorn。
我们创建新的目录与Python虚拟环境,在该虚拟环境中安装gunicorn
在啥都没有的情况下,构建最简单的Web服务,在ToyWebF目录下,创建app.py与api.py文件,写入下面代码。
运行 gunicorn app:app 访问 http://127.0.0.1:8000 ,可以看见 Hello, World! ,但现在请求体中的参数在environ变量中,难以解析,我们返回的response也是bytes形式。
我们可以使用webob库,将environ中的数据转为Request对象,将需要返回的数据转为Response对象,处理起来更加直观方便,直接通过pip安装一下。
然后修改一下API类的 __call__方法 ,代码如下。
上述代码中,通过webob库的Request类将environ对象(请求的环境信息)转为容易处理的request,随后调用handle_request方法对request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通过response对象返回。
handle_request方法在ToyWebF中非常重要,它会匹配出某个路由对应的处理方法,然后调用该方法处理请求并将处理的结果返回,在解析handle_request前,需要先讨论路由注册实现,代码如下。
其实就是将路由和方法存到self.routes字典中,可以通过route装饰器的形式将路由和方法关联,也可以通过add_route方法关联,在app.py中使用一下。
因为url中可以存在变量,如 @app.route("/hello/{name}") ,所以在匹配时,需要进行解析,可以使用正则匹配的方式进行匹配,parse这个第三方库已经帮我们实现了相应的正则匹配逻辑,pip安装使用一下则可。
这里定义find_handler方法来实现对self.routes的遍历。
了解了路由与方法关联的原理后,就可以实现handle_request方法,该方法主要的路径就是根据路由调度对应的方法,代码如下。
在该方法中,首先实例化webob库的Response对象,然后通过self.find_handler方法获取此次请求路由对应的方法和对应的参数,比如。
它将返回hello方法对象和name参数,如果是 /hello/二两 ,那么name就是二两。
因为route装饰器可能装饰器的类对象,比如。
此时self.find_handler方法返回的hanler就是个类,但我们希望调用的是类中的get、post、delete等方法,所以需要一个简单的判断逻辑,通过inspect.isclass方法判断handler如果是类对象,那么就通过getattr方法获取类对象实例的中对应的请求方法。
如果类对象中没有该方法属性,则抛出该请求类型不被允许的错误,如果不是类对象或类对象中存在该方法属性,则直接调用则可。
此外,如果方法的路由并没有注册到self.routes中,即404的情况,定义了defalut_response方法返回其中内容,代码如下。
如果handle_request方法中调度的过程出现问题,则直接raise将错误抛出。
至此,一个最简单的web服务就编写完成了。
回顾Flask,Flask可以支持HTML、CSS、JavaScript等静态文件,利用模板语言,可以构建出简单但美观的Web应用,我们让TopWebF也支持这一功能,最终实现图中的网站,完美兼容静态文件。
Flask使用了jinja2作为其html模板引擎,ToyWebF同样使用jinja2,jinja2其实实现一种简单的DSL(领域内语言),让我们可以在HTML中通过特殊的语法改变HTML的结构,该项目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首先 pip install jinja2 ,然后就可以使用它了,在ToyWebF项目目录中创建templates目录,以该目录作为默认的HTML文件根目录,代码如下。
首先利用jinja2的FileSystemLoader类将file system中的某个文件夹作为loader,然后初始化Environment。
在使用的过程中(即调用template方法),通过get_template方法获得具体的某个模板并通过render方法将对应的内容传递给模板中的变量。
这里我们不写前端代码,直接去互联网中下载模板,这里下载了Bootstrap提供的免费模板,可以自行去 https://startbootstrap.com/themes/freelancer/ 下载,下载完后,你会获得index.html以及对应的css、jss、img等文件,将index.html移动到ToyWebF/templates中并简单修改了一下,添加一些变量。
然后在app.py文件中为index.html定义路由以及需要的参数。
至此html文件的支持就完成了,但此时的html无法正常载入css和js,导致页面布局非常丑陋且交互无法使用。
接着就让ToyWebF支持css、js,首先在ToyWebF目录下创建static文件夹用于存放css、js或img等静态文件,随后直接将前面下载的模板,其中的静态文件复制到static中则可。
通过whitenoise第三方库,可以通过简单的几行代码让web框架支持css和js,不需要依赖nginx等服务,首先 pip install whitenoise ,随后修改API类的 __init__ 方法,代码如下。
其实就是通过WhiteNoise将self.wsgi_app方法包裹起来,在调用API的 __call__ 方法时,直接调用self.whitenoise。
此时,如果请求web服务获取css、js等静态资源,WhiteNoise会获取其内容并返回给client,它在背后会匹配静态资源在系统中对应的文件并将其读取返回。
至此,一开始的网页效果就实现好了。
web服务如果出现500时,默认会返回 internal server error ,这显得比较丑,为了让框架使用者可以自定义500时返回的错误,需要添加一些代码。
首先API初始化时,初始self.exception_handler对象并定义对应的方法添加自定义的错误
在handler_request方法进行请求调度时,调度的方法执行逻辑时报500,此时不再默认将错误抛出,而是先判断是否有自定义错误处理。
在app.py中,自定义错误返回方法,如下。
custom_exception_handler方法只返回自定义的一段话,你完全可以替换成美观的template。
我们可以实验性定义一个路由来看效果。
Web服务的中间件也可以理解成钩子,即在请求前可以对请求做一些处理或者返回Response前对Response做一下处理。
为了支持中间件,在TopWebF目录下创建middleware.py文件,在编写代码前,思考一下如何实现?
回顾一下现在请求的调度逻辑。
1.通过routes装饰器关联路由和方法 2.通过API.whitenoise处理 3.如果是请求API接口,那么会将参数传递给API.wsgi_app 4.API.wsgi_app最终会调用API.handle_request方法获取路由对应的方法并调用该方法执行相应的逻辑
如果希望在request前以及response后做相应的 *** 作,那么其实就需要让逻辑在API.handle_request前后执行,看一下代码。
其中add方法会实例化Middleware对象,该对象会将当前的API类实例包裹起来。
Middleware.handle_request方法其实就是在self.app.handle_request前调用self.process_request方法处理request前的数据以及调用self.process_response处理response后的数据,而核心的调度逻辑,依旧交由API.handle_request方法进行处理。
这里的代码可能会让人感到疑惑, __call__ 方法和handle_request方法中都有self.app.handle_request(request),但其调用对象似乎不同?这个问题暂时放一下,先继续完善代码,然后再回来解释。
接着在api.py中为API创建middleware属性以及添加新中间件的方法。
随后,在app.py中,自定义一个简单的中间件,然后调用add_middleware方法将其添加。
定义好中间件后,在请求调度时,就需要使用中间件,为了兼容静态文件的情况,需要对css、js、ing文件的请求路径做一下兼容,在其路径中加上/static前缀
紧接着,修改API的 __call__ ,兼容中间件和静态文件,代码如下。
至此,中间件的逻辑就完成了。
但代码中依旧有疑惑,Middleware类中的 __call__ 方法和handle_request方法其调用的self.app到底是谁?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一步步拆解。
如果没有添加新的中间件,那么请求的调度逻辑如下。
在没有添加中间件的情况下,self.app其实就是API本身,所以 middleware.__call__ 中的self.app.handle_request就是调用API.handle_request。
如果添加了新的中间件,如上述代码中添加了名为SimpleCustomMiddleware的中间件,此时的请求调度逻辑如下。
因为注册中间件时,Middleware.add方法替换了原始Middleware实例中的app对象,将其替换成了SimpleCustomMiddleware,而SimpleCustomMiddleware也有app对象,SimpleCustomMiddleware中的app对象,才是API类实例。
在请求调度的过程中,就会触发Middleware类的handle_request方法,该方法就会执行中间件相应的逻辑去处理request和response中的数据。
当然,你可以通过Middleware.add方法添加多个中间件,这就会构成栈式调用的效果,代码如下。
启动web服务后,其执行效果如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