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查询优化器应该怎么使用

mysql查询优化器应该怎么使用,第1张

在开始演示之前,我们先介绍下两个概念。

概念一,数据的可选择性基数,也就是常说的cardinality值。

查询优化器在生成各种执行计划之前,得先从统计信息中取得相关数据,这样才能估算每步 *** 作所涉及到的记录数,而这个相关数据就是cardinality。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值在每个字段中的唯一值分布状态。

比如表t1有100行记录,其中一列为f1。f1中唯一值的个数可以是100个,也可以是1个,当然也可以是1到100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这里唯一值越的多少,就是这个列的可选择基数。

那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基数高的字段上建立索引,而基数低的的字段建立索引反而没有全表扫描来的快。当然这个只是一方面,至于更深入的探讨就不在我这篇探讨的范围了。

概念二,关于HINT的使用。

这里我来说下HINT是什么,在什么时候用。

HINT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人工协助MySQL优化器的工作,使她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一般来说,优化器的执行计划都是最优化的,不过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执行计划可能不是最优化。

比如:表t1经过大量的频繁更新 *** 作,(UPDATE,DELETE,INSERT),cardinality已经很不准确了,这时候刚好执行了一条SQL,那么有可能这条SQL的执行计划就不是最优的。为什么说有可能呢?

来看下具体演示

譬如,以下两条SQL,

A: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 20

B: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 30

如果f1的值刚好频繁更新的值为30,并且没有达到MySQL自动更新cardinality值的临界值或者说用户设置了手动更新又或者用户减少了sample page等等,那么对这两条语句来说,可能不准确的就是B了。

这里顺带说下,MySQL提供了自动更新和手动更新表cardinality值的方法,因篇幅有限,需要的可以查阅手册。

那回到正题上,MySQL 8.0 带来了几个HINT,我今天就举个index_merge的例子。

示例表结构:

mysql>desc t1+------------+--------------+------+-----+---------+----------------+| Field      | Type         | Null | Key | Default | Extra          |+------------+--------------+------+-----+---------+----------------+| id         | int(11)      | NO   | PRI | NULL    | auto_increment || rank1      | int(11)      | YES  | MUL | NULL    |                || rank2      | int(11)      | YES  | MUL | NULL    |                || log_time   | datetime     | YES  | MUL | NULL    |                || prefix_uid | varchar(100) | YES  |     | NULL    |                || desc1      | text         | YES  |     | NULL    |                || rank3      | int(11)      | YES  | MUL | NULL    |                |+------------+--------------+------+-----+---------+----------------+7 rows in set (0.00 sec)

表记录数:

mysql>select count(*) from t1+----------+| count(*) |+----------+|    32768 |+----------+1 row in set (0.01 sec)

这里我们两条经典的SQL:

SQL C:

select * from t1 where rank1 = 1 or rank2 = 2 or rank3 = 2

SQL D:

select * from t1 where rank1 =100  and rank2 =100  and rank3 =100

表t1实际上在rank1,rank2,rank3三列上分别有一个二级索引。

那我们来看SQL C的查询计划。

显然,没有用到任何索引,扫描的行数为32034,cost为3243.65。

mysql>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from t1  where rank1 =1 or rank2 = 2 or rank3 = 2\G*************************** 1. row ***************************EXPLAIN: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3243.65"    },    "table": {      "table_name": "t1",      "access_type": "ALL",      "possible_keys": [        "idx_rank1",        "idx_rank2",        "idx_rank3"      ],      "rows_examined_per_scan": 32034,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15,      "filtered": "0.36",      "cost_info": {        "read_cost": "3232.07",        "eval_cost": "11.58",        "prefix_cost": "3243.65",        "data_read_per_join": "49K"      },      "used_columns": [        "id",        "rank1",        "rank2",        "log_time",        "prefix_uid",        "desc1",        "rank3"      ],      "attached_condition": "((`ytt`.`t1`.`rank1` = 1) or (`ytt`.`t1`.`rank2` = 2) or (`ytt`.`t1`.`rank3` = 2))"    }  }}1 row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我们加上hint给相同的查询,再次看看查询计划。

这个时候用到了index_merge,union了三个列。扫描的行数为1103,cost为441.09,明显比之前的快了好几倍。

mysql>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index_merge(t1) */ * from t1  where rank1 =1 or rank2 = 2 or rank3 = 2\G*************************** 1. row ***************************EXPLAIN: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441.09"    },    "table": {      "table_name": "t1",      "access_type": "index_merge",      "possible_keys": [        "idx_rank1",        "idx_rank2",        "idx_rank3"      ],      "key": "union(idx_rank1,idx_rank2,idx_rank3)",      "key_length": "5,5,5",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103,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103,      "filtered": "10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330.79",        "eval_cost": "110.30",        "prefix_cost": "441.09",        "data_read_per_join": "473K"      },      "used_columns": [        "id",        "rank1",        "rank2",        "log_time",        "prefix_uid",        "desc1",        "rank3"      ],      "attached_condition": "((`ytt`.`t1`.`rank1` = 1) or (`ytt`.`t1`.`rank2` = 2) or (`ytt`.`t1`.`rank3` = 2))"    }  }}1 row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我们再看下SQL D的计划:

不加HINT,

mysql>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from t1 where rank1 =100 and rank2 =100 and rank3 =100\G*************************** 1. row ***************************EXPLAIN: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534.34"    },    "table": {      "table_name": "t1",      "access_type": "ref",      "possible_keys": [        "idx_rank1",        "idx_rank2",        "idx_rank3"      ],      "key": "idx_rank1",      "used_key_parts": [        "rank1"      ],      "key_length": "5",      "ref": [        "const"      ],      "rows_examined_per_scan": 555,      "rows_produced_per_join": 0,      "filtered": "0.07",      "cost_info": {        "read_cost": "478.84",        "eval_cost": "0.04",        "prefix_cost": "534.34",        "data_read_per_join": "176"      },      "used_columns": [        "id",        "rank1",        "rank2",        "log_time",        "prefix_uid",        "desc1",        "rank3"      ],      "attached_condition": "((`ytt`.`t1`.`rank3` = 100) and (`ytt`.`t1`.`rank2` = 100))"    }  }}1 row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加了HINT,

mysql>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index_merge(t1)*/ * from t1 where rank1 =100 and rank2 =100 and rank3 =100\G*************************** 1. row ***************************EXPLAIN: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5.23"    },    "table": {      "table_name": "t1",      "access_type": "index_merge",      "possible_keys": [        "idx_rank1",        "idx_rank2",        "idx_rank3"      ],      "key": "intersect(idx_rank1,idx_rank2,idx_rank3)",      "key_length": "5,5,5",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      "rows_produced_per_join": 1,      "filtered": "10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5.13",        "eval_cost": "0.10",        "prefix_cost": "5.23",        "data_read_per_join": "440"      },      "used_columns": [        "id",        "rank1",        "rank2",        "log_time",        "prefix_uid",        "desc1",        "rank3"      ],      "attached_condition": "((`ytt`.`t1`.`rank3` = 100) and (`ytt`.`t1`.`rank2` = 100) and (`ytt`.`t1`.`rank1` = 100))"    }  }}1 row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对比下以上两个,加了HINT的比不加HINT的cost小了100倍。

总结下,就是说表的cardinality值影响这张的查询计划,如果这个值没有正常更新的话,就需要手工加HINT了。相信MySQL未来的版本会带来更多的HINT。

一、MySQL数据库有几个配置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捕获低效SQL语句1,slow_query_log这个参数设置为ON,可以捕获执行时间超过一定数值的SQL语句。2,long_query_time当SQL语句执行时间超过此数值时,就会被记录到日志中,建议设置为1或者更短。3,slow_query_log_file记录日志的文件名。4,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这个参数设置为ON,可以捕获到所有未使用索引的SQL语句,尽管这个SQL语句有可能执行得挺快。二、检测mysql中sql语句的效率的方法1、通过查询日志(1)、Windows下开启MySQL慢查询MySQL在Windows系统中的配置文件一般是是my.ini找到[mysqld]下面加上代码如下log-slow-queries=F:/MySQL/log/mysqlslowquery。loglong_query_time=2(2)、Linux下启用MySQL慢查询MySQL在Windows系统中的配置文件一般是是my.cnf找到[mysqld]下面加上代码如下log-slow-queries=/data/mysqldata/slowquery。loglong_query_time=2说明log-slow-queries=F:/MySQL/log/mysqlslowquery。为慢查询日志存放的位置,一般这个目录要有MySQL的运行帐号的可写权限,一般都将这个目录设置为MySQL的数据存放目录;long_query_time=2中的2表示查询超过两秒才记录;2.showprocesslist命令SHOWPROCESSLIST显示哪些线程正在运行。您也可以使用mysqladminprocesslist语句得到此信息。各列的含义和用途:ID列一个标识,你要kill一个语句的时候很有用,用命令杀掉此查询/*/mysqladminkill进程号。user列显示单前用户,如果不是root,这个命令就只显示你权限范围内的sql语句。host列显示这个语句是从哪个ip的哪个端口上发出的。用于追踪出问题语句的用户。db列显示这个进程目前连接的是哪个数据库。command列显示当前连接的执行的命令,一般就是休眠(sleep),查询(query),连接(connect)。time列此这个状态持续的时间,单位是秒。state列显示使用当前连接的sql语句的状态,很重要的列,后续会有所有的状态的描述,请注意,state只是语句执行中的某一个状态,一个sql语句,以查询为例,可能需要经过copyingtotmptable,Sortingresult,Sendingdata等状态才可以完成info列显示这个sql语句,因为长度有限,所以长的sql语句就显示不全,但是一个判断问题语句的重要依据。这个命令中最关键的就是state列,mysql列出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Checkingtable 正在检查数据表(这是自动的)。Closingtables 正在将表中修改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同时正在关闭已经用完的表。这是一个很快的 *** 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应该确认磁盘空间是否已经满了或者磁盘是否正处于重负中。ConnectOut 复制从服务器正在连接主服务器。Copyingtotmptableondisk 由于临时结果集大于tmp_table_size,正在将临时表从内存存储转为磁盘存储以此节省内存。Creatingtmptable 正在创建临时表以存放部分查询结果。deletingfrommaintable 服务器正在执行多表删除中的第一部分,刚删除第一个表。deletingfromreferencetables 服务器正在执行多表删除中的第二部分,正在删除其他表的记录。Flushingtables 正在执行FLUSHTABLES,等待其他线程关闭数据表。Killed 发送了一个kill请求给某线程,那么这个线程将会检查kill标志位,同时会放弃下一个kill请求。MySQL会在每次的主循环中检查kill标志位,不过有些情况下该线程可能会过一小段才能死掉。如果该线程程被其他线程锁住了,那么kill请求会在锁释放时马上生效。Locked 被其他查询锁住了。Sendingdata 正在处理SELECT查询的记录,同时正在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Sortingforgroup 正在为GROUPBY做排序。 Sortingfororder 正在为ORDERBY做排序。Openingtables 这个过程应该会很快,除非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在执ALTERTABLE或LOCKTABLE语句行完以前,数据表无法被其他线程打开。正尝试打开一个表。Removingduplicates 正在执行一个SELECTDISTINCT方式的查询,但是MySQL无法在前一个阶段优化掉那些重复的记录。因此,MySQL需要再次去掉重复的记录,然后再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Reopentable 获得了对一个表的锁,但是必须在表结构修改之后才能获得这个锁。已经释放锁,关闭数据表,正尝试重新打开数据表。Repairbysorting 修复指令正在排序以创建索引。Repairwithkeycache 修复指令正在利用索引缓存一个一个地创建新索引。它会比Repairbysorting慢些。Searchingrowsforupdate 正在讲符合条件的记录找出来以备更新。它必须在UPDATE要修改相关的记录之前就完成了。Sleeping 正在等待客户端发送新请求.Systemlock 正在等待取得一个外部的系统锁。如果当前没有运行多个mysqld服务器同时请求同一个表,那么可以通过增加--skip-external-locking参数来禁止外部系统锁。Upgradinglock INSERTDELAYED正在尝试取得一个锁表以插入新记录。Updating 正在搜索匹配的记录,并且修改它们。UserLock 正在等待GET_LOCK()。Waitingfortables 该线程得到通知,数据表结构已经被修改了,需要重新打开数据表以取得新的结构。然后,为了能的重新打开数据表,必须等到所有其他线程关闭这个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产生这个通知:FLUSHTABLEStbl_name,ALTERTABLE,RENAMETABLE,REPAIRTABLE,ANALYZETABLE,或OPTIMIZETABLE。waitingforhandlerinsert INSERTDELAYED已经处理完了所有待处理的插入 *** 作,正在等待新的请求。 大部分状态对应很快的 *** 作,只要有一个线程保持同一个状态好几秒钟,那么可能是有问题发生了,需要检查一下。 还有其他的状态没在上面中列出来,不过它们大部分只是在查看服务器是否有存在错误是才用得着。例如如图:3、explain来了解SQL执行的状态explain显示了mysql如何使用索引来处理select语句以及连接表。可以帮助选择更好的索引和写出更优化的查询语句。使用方法,在select语句前加上explain就可以了:例如:explainselectsurname,first_nameforma,bwherea.id=b.id结果如图EXPLAIN列的解释table显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关于哪张表的type这是重要的列,显示连接使用了何种类型。从最好到最差的连接类型为const、eq_reg、ref、range、indexhe和ALLpossible_keys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如果为空,没有可能的索引。可以为相关的域从WHERE语句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语句key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很少的情况下,MYSQL会选择优化不足的索引。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ECT语句中使用USEINDEX(indexname)来强制使用一个索引或者用IGNOREINDEX(indexname)来强制MYSQL忽略索引key_len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ref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rowsMYSQL认为必须检查的用来返回请求数据的行数Extra关于MYSQL如何解析查询的额外信息。将在表4.3中讨论,但这里可以看到的坏的例子是Usingtemporary和Usingfilesort,意思MYSQL根本不能使用索引,结果是检索会很慢extra列返回的描述的意义Distinct一旦MYSQL找到了与行相联合匹配的行,就不再搜索了NotexistsMYSQL优化了LEFTJOIN,一旦它找到了匹配LEFTJOIN标准的行,就不再搜索了RangecheckedforeachRecord(indexmap:#)没有找到理想的索引,因此对于从前面表中来的每一个行组合,MYSQL检查使用哪个索引,并用它来从表中返回行。这是使用索引的最慢的连接之一Usingfilesort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就需要优化了。MYSQL需要进行额外的步骤来发现如何对返回的行排序。它根据连接类型以及存储排序键值和匹配条件的全部行的行指针来排序全部行Usingindex列数据是从仅仅使用了索引中的信息而没有读取实际的行动的表返回的,这发生在对表的全部的请求列都是同一个索引的部分的时候Usingtemporary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需要优化了。这里,MYSQL需要创建一个临时表来存储结果,这通常发生在对不同的列集进行ORDERBY上,而不是GROUPBY上Whereused使用了WHERE从句来限制哪些行将与下一张表匹配或者是返回给用户。如果不想返回表中的全部行,并且连接类型ALL或index,这就会发生,或者是查询有问题不同连接类型的解释(按照效率高低的顺序排序)const表中的一个记录的最大值能够匹配这个查询(索引可以是主键或惟一索引)。因为只有一行,这个值实际就是常数,因为MYSQL先读这个值然后把它当做常数来对待eq_ref在连接中,MYSQL在查询时,从前面的表中,对每一个记录的联合都从表中读取一个记录,它在查询使用了索引为主键或惟一键的全部时使用ref这个连接类型只有在查询使用了不是惟一或主键的键或者是这些类型的部分(比如,利用最左边前缀)时发生。对于之前的表的每一个行联合,全部记录都将从表中读出。这个类型严重依赖于根据索引匹配的记录多少—越少越好range这个连接类型使用索引返回一个范围中的行,比如使用>或<查找东西时发生的情况index这个连接类型对前面的表中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比ALL更好,因为索引一般小于表数据)ALL这个连接类型对于前面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这一般比较糟糕,应该尽量避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7300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