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有几种索引类型?使用索引时都有那些地方要注意?sql优化原则是什么?

mysql有几种索引类型?使用索引时都有那些地方要注意?sql优化原则是什么?,第1张

mysql的索引类型及使用索引时的注意事项有:

一、普通索引。这是最基本的索引,它没有任何限制。它有以下几种创建方式:

1、创建索引

代码如下:

CREATE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username(length))

如果是CHAR,VARCHAR类型,length可以小于字段实际长度;如果是BLOB和TEXT类型,必须指定 length,下同。

2、修改表结构

代码如下:

ALTER mytable ADD INDEX [indexName] ON (username(length)) -- 创建表的时候直接指定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INDEX [indexName] (username(length))   ) 

-- 删除索引的语法:

DROP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

二、唯一索引。它与前面的普通索引类似,不同的就是: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如果是组合索引,则列值的组合必须唯一。它有以下几种创建方式:

代码如下: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username(length))

-- 修改表结构

ALTER mytable ADD UNIQUE [indexName] ON (username(length))

-- 创建表的时候直接指定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UNIQUE [indexName] (username(length))   )

三、主键索引。它是一种特殊的唯一索引,不允许有空值。一般是在建表的时候同时创建主键索引:

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PRIMARY KEY(ID)   )

当然也可以用 ALTER 命令。记住: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

四、组合索引。为了形象地对比单列索引和组合索引,为表添加多个字段:

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NOT NULL,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city VARCHAR(50) 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

为了进一步榨取MySQL的效率,就要考虑建立组合索引。就是将 name, city, age建到一个索引里:

代码如下:

ALTER TABLE mytable ADD INDEX name_city_age (name(10),city,age)[code]

建表时,usernname长度为 16,这里用 10。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名字的长度不会超过10,这样会加速索引查询速度,还会减少索引文件的大小,提高INSERT的更新速度。

如果分别在 usernname,city,age上建立单列索引,让该表有3个单列索引,查询时和上述的组合索引效率也会大不一样,远远低于我们的组合索引。虽然此时有了三个索引,但MySQL只能用到其中的那个它认为似乎是最有效率的单列索引。

建立这样的组合索引,其实是相当于分别建立了下面三组组合索引:usernname,city,age   usernname,city   usernname  为什么没有 city,age这样的组合索引呢?这是因为MySQL组合索引“最左前缀”的结果。简单的理解就是只从最左面的开始组合。并不是只要包含这三列的查询都会用到该组合索引,下面的几个SQL就会用到这个组合索引:

[code]

SELECT * FROM mytable WHREE username="admin" AND city="郑州"  SELECT * FROM mytable WHREE username="admin"

进行SQL性能优化的方法:

1、SQL语句不要写的太复杂。一个SQL语句要尽量简单,不要嵌套太多层。

2、使用『临时表』缓存中间结果。简化SQL语句的重要方法就是采用临时表暂存中间结果,这样可以避免程序中多次扫描主表,也大大减少了阻塞,提高了并发性能。

3、使用like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会导致全表扫,有的时候会需要进行一些模糊查询例如:select id from table where username like ‘%hollis%’关键词%hollis%,由于hollis前面用到了“%”,因此该查询会使用全表扫描,除非必要,否则不要在关键词前加%。

4、尽量避免使用!=或<> *** 作符。在where语句中使用!=或<>,引擎将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5、尽量避免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引擎将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可以使用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替代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6、尽量避免使用in和not in: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in和not in,引擎将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可以使用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0 and 20

替代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 (10,20)

7、可以考虑强制查询使用索引

select * from table force index(PRI) limit 2(强制使用主键)

select * from table force index(hollis_index) limit 2(强制使用索引"hollis_index")

select * from table force index(PRI,hollis_index) limit 2(强制使用索引"PRI和hollis_index")

8、尽量避免使用表达式、函数等 *** 作作为查询条件;尽量避免大事务 *** 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尽量避免使用游标;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9、尽可能的使用 varchar/nvarchar 代替 char/nchar。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

10、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

我们知道redo log包括 buffer和log file的部分,这里的innodb_log_file_size是配置log file的大小的。

innodb_log_file_size这个选项是设置 redo 日志(重做日志)的大小。这个值的默认为5M,是远远不够的,在安装完mysql时需要尽快的修改这个值。如果对 Innodb 数据表有大量的写入 *** 作,那么选择合适的 innodb_log_file_size 值对提升MySQL性能很重要。然而设置太大了,就会增加恢复的时间,因此在MySQL崩溃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会令MySQL服务器花很长时间来恢复。

由于事务日志相当于一个写缓冲,而小日志文件会很快的被写满,这时候就需要频繁地刷新到硬盘,速度就慢了。如果产生大量的写 *** 作,MySQL可能就不能足够快地刷新数据,那么写性能将会降低。

大的日志文件,另一方面,在刷新 *** 作发生之前给你足够的空间来使用。反过来允许InnoDB填充更多的页面。对于崩溃恢复 – 大的重做日志意味着在服务器启动前更多的数据需要读取,更多的更改需要重做,这就是为什么崩溃恢复慢了。

如果不配的后果:默认是5M,这是肯定不够的。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如何找出重做日志的正确大小。

幸运的是,你不需要费力算出正确的大小,这里有一个经验法则:在服务器繁忙期间,检查重做日志的总大小是否够写入1-2小时。你如何知道InnoDB写入多少,使用下面方法可以统计60秒内地增量数据大小:

mysql>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select sleep(60)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Log sequence number 4631632062

...

Log sequence number 4803805448

mysql>select (4803805448-4631632062) 60/1024/1024

+--------------------------------------+

| (4803805448-4631632062) 60/1024/1024 |

+--------------------------------------+

|9851.84017181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在这个60s的采样情况下,InnoDB每小时写入9.8GB数据。所以如果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没有更改(默认是2,是InnoDB重复日志的最小数字),然后设置innodb_log_file_size为10G,那么你实际上两个日志文件加起来有20GB,够你写两小时数据了。

更改innodb_log_file_size的难易程度和能设置多大取决于你现在使用的MySQL版本。特别地,如果你使用的是5.6之前的版本,你不能仅仅的更改变量,期望服务器会自动重启。

好了,下面是步骤:

1、在my.cnf更改innodb_log_file_size

2、停止mysql服务器

3、删除旧的日志,通过执行命令rm -f /var/lib/mysql/ib_logfile*

4、启动mysql服务器 – 应该需要比之前长点的时间,因为需要创建新的事务日志。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mysql版本(比如5.6.2)限制了重做日志大小为4GB。所以在你设置innodb_log_file_size为2G或者更多时,请先检查一下MySQL的版本这方面的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7329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