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详细介绍

孔子电影详细介绍,第1张

导演:胡玫

领衔主演:周润发 周迅 陈建斌

上映时间:2010年1月22日

剧情简介:

孔子》导演胡玫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孔子》的部分剧情。胡玫透露,电影《孔子》并没有展现孔子完整的一生,而是描写他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堕三都:发生在孔子54岁左右的故事。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由此也与陈建斌等人扮演的三家产生了矛盾,堕三都的行动因为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代表场景:孔子离家,悲愤莫名,在滂沱大雨中跌倒,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马,孔子突然开始孤独地仰天大笑。

孔子见南子:周游列国第一站卫国时发生的故事。当时卫灵公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而卫灵公的姬妾南子对孔子爱慕有加,并且邀请孔子到宫中谈话。

代表场景:孔子在与南子见面后,出宫时遇到徒弟们的询问,孔子为免引起弟子们对他产生误会,便表示,如果自己和南子有私情,那就是“天厌之!天厌之!”

陈蔡被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代表场景:孔子在被围时依然讲诵《诗》《礼》,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回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的一些弟子被召回鲁国做官,其弟子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后,季康子(季桓子之子)问他军旅的本领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冉求回答:“学之于孔子。”随后季康子就决心把孔子请回来,当时孔子已经68岁了。

代表场景:齐鲁大战。这也是电影《孔子》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战争大戏,其中孔子弟子冉求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射箭和驾车的功力,算是整场电影中动作戏最精彩的一场。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双方争斗交战的焦点。

从51岁官仕鲁国开始,胸怀伟大抱负、矢志匡平乱世的孔子,对鲁定公的知遇之恩尽心图报,与鲁国霸道的“三桓”之间或敌或友地明争暗斗,与敌国君主齐景公、大夫黎鉏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片中人物矛盾纠结迭起、斗争紧张激烈。

孔子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温情和睦的家人,也有紧紧追随生死相伴的众多弟子门生。更有一位被传为“圣人绯闻”的卫国艳后“南子”。影片时间跨度20余年,涉及到春秋诸国的故事,于乱世的冲折与混乱中,唯见旷世一人——孔子。

季孙斯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谥号桓子。季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季友后裔。鲁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后,继任为卿。实权一度被家臣阳虎掌控。鲁定公九年平定“阳虎之乱”后,开始掌握国相实权。鲁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让孔子代理国相,任子路为家臣。

同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冷落孔子,使孔子出走。鲁哀公三年(前492)临终前,嘱其子季孙肥召回孔子相鲁。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

颜回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又称颜渊、颜子。生活箪食瓢饮,贫居陋巷。13 岁拜孔子为师,终身追随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有他最得孔子“仁”的真传。鲁定公十年(前500),随孔子参加夹谷之会。鲁定公十二年,支持孔子“堕三都”计划。

后从孔子周游列国。在旁人眼里,出身寒门的颜回未免有点迂腐,甚至是呆头呆脑,但孔子在他身上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视他为最佳衣钵传人,然而造化弄人,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叹:“天丧予!天丧予!”。

南子

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宋国贵族女。又称釐夫人,姓子。原与宋国公子朝相好,受卫灵公宠幸。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告发太子蒯聩谋图行刺,蒯聩出逃。同年召见孔子,子路获知后不悦。鲁定公十五年,与卫灵公同车出游,孔子被安排乘车随后,孔子认为受辱离开卫国。

鲁哀公三年(前492),灵公病亡,她立蒯聩之子蒯辄( 即卫出公),后蒯聩与蒯辄争位,卫国大乱。事迹见于《史记·卫世家》《史记·孔子世家》等。

鲁定公

春秋鲁国国君。姓姬,名宋。鲁昭公之弟,一说鲁昭公之子。前509 ~前495在位。政权由“三桓”掌控。定公八年(前502)“阳虎之乱”时,一度被阳虎劫持。次年起先后任命孔子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小司空、大司寇。定公十年,与齐景公相会于夹谷,取得外交上的胜利。

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因孟孙氏抵抗而失败。次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怠于政事,孔子自此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事迹见于《左传》《史记·鲁世家》等。

子贡

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孔子的弟子们为其服桑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墓旁建茅屋,住了六年,而后又去他国游历,卒于齐国。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8306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