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回答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提出的问题:“Arbitrum和币安智能链用起来感觉差不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一个说是Layer2,一个说是跨链,到底有啥区别?"
先说结论:两个项目的转账速度快、手续费大幅低于以太坊,因此都能改善普通用户的日常交易乃至小额交易的体验。但若要把币从Layer2(Arbitrium)提回到Layer1以太坊时,需要等待一周才能到账,这一点上Layer2完败。在安全性方面,两者也有各自的风险,难以分出优劣。
Arbitrum属于Layer2技术,币安智能链属于侧链(跨链)技术,技术路线的选择是两者最大的不同,因此以为了更好的回答开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两种技术有个大致了解。
为什么会诞生这两种技术?我们都知道以太坊拥堵、处理速度慢、手续费高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主流方案有三种:
1.Layer1方案:
重建以太坊网络,通过把POW转换成POS,分片等技术手段重新打造一个以太坊网络ETH2.0,届时现有的ETH1.0将成为ETH2.0的一个侧链。这项工程耗时数年,由于和这次的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2.侧链(跨链)方案:
和1类似,重新构建一条交易速度更快,交易费用更低的链。这条链可以和以太坊实现跨链通信,所有的计算过程和记账确定都在自己的链上。
3.Layer2方案:
把一部分链上的计算放到链下也就是Layer2上,以太坊主网只需要做一些类似结算的工作。
侧链(跨链)和Layer2分别属于上述的第二和第三种方案。上一篇《不断妥协的Layer2发展史》中已经详细介绍了Arbitrum和Layer2,在此我们不做赘述,接下来主要介绍侧链和跨链。
侧链和跨链是一家 侧链跨链的实现原理是一样的本文中把跨链和侧链合起来讲,因为他们从原理上都是一样的:重新构建一条完整的、独立的链,有自己的节点和共识机制。只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这类链往往会牺牲去中心化程度,用POS或POS的变种做共识:比如DPOS——较少的超级节点,或POA——基金会选定全节点的方式分配记账权。根据区块链不可能三角,这些链和采用POW的以太坊相比,其中心化程度较高,故而更有可能受到节点作恶、节点故障或黑客攻击等影响,网络的可靠性远低于以太坊,参考图片1。
图片1 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一个区块链系统无法同时满足高度去中心化,良好安全性以及极高的性能,三者至多取二)
跨链或侧链项目主要通过跨链桥和以太坊交互,跨链桥可以是分别分布在侧链和以太坊上的一对智能合约,或者一系列智能合约。通常情况下,跨链还需要辅以预言机来获取另一条链上的信息。跨链桥+预言机的组合是最常见的跨链实现方案。
总结一下:不管是侧链还是跨链,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不依赖以太坊网络记账,所有的计算和结算过程都发生在自己的链上。
侧链和跨链的项目目的不同跨链项目更注重建设自己的生态,与以太坊直接竞争,因此跨链项目几乎都会发行自己的token,比如币安智能链,cosmos等。
侧链项目更注重对以太坊在某一领域功能的补充,比如Axis Infinity游戏的Ronin链。游戏最初是建立在以太坊上,后来由于拥堵严重和费用过高,开发者把游戏中的NFT和游戏币(Token)跨链到Ronin链上。这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游戏的成本,为后来游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2022年1月27日Axis Infinity宣布治理币(Token)RON上线,用于支付Gas费。可以看出虽然侧链项目并不和以太坊直接竞争,但侧链具备一条完整区块链的所有要素,只要想发随时都可以发token,因此侧链也可能无意中分割了一部分以太坊生态。
再回过头来看看币安智能链:它是跨链项目,项目动机是提供一个高吞吐量低交易费用的网络,同时也是为了弥补之前推出的币安链无法运行智能合约的缺憾。项目采用POA和DPOS结合的方式选定21个超级节点,拥有自己的token BNB。依托于币安交易所强大的用户基础,辅以自身良好的用户体验,币安智能链现在的生态非常繁荣。
下文统一用侧链指代侧链和跨链技术。
Layer2方案Layer2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历程都在《不断妥协的Layer2发展史》一文中介绍了。这里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Layer2可以解决以太坊费用高,拥堵等问题。
假设原本以太坊一秒钟能处理30笔交易,处理每笔交易收费100。现在交易的具体计算放到更高效的Layer2进行,Layer2的链规定每20笔交易需在以太坊上做一次结算。以太坊的处理速度不变,还是每秒处理30笔交易也就是30笔结算,每笔结算收费100,这样一来以太坊每秒处理交易30X20=600笔,每笔交易的收费是100/20=5。所以在不对以太坊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Layer2可以显著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Layer2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Layer2的账本安全由以太坊负责,以太坊经过多年考验,是公认的最安全的公链之一。因此Layer2项目最常见的卖点就是号称它们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远比侧链项目安全(侧链项目为了提高效率往往牺牲了去中心化程度,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可靠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Layer2真的能打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魔咒吗?
我们通过Arbitrum做进一步说明。这里所说的Arbitrum是指Offchain Labs运营的Arbitrum One这条链。细心的朋友会发现,Arbitrum One是一条没有共识机制的链,它只要求验证节点要诚实,这些节点不用验证和确认交易。其实所有的Layer2都是这样,因为Layer2的记账放在Layer1上,所以Layer2的节点不用竞争记账权,这就导致Layer2的链从表面上看是不需要共识的,它们和以太坊共用一套记账共识。Layer2和侧链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没有共识”,这也导致表面上看Layer2项目没有发币的需要。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以此就推导出Layer2的安全性继承自以太坊这一结论。通过分析Layer2的记账过程就能发现,Layer2也是有共识的,而且恰恰因为这个共识导致它的安全性比不上以太坊。
Layer2的没有共识是假象——没有记账共识,却有递交共识事实是Layer2的“没有共识是假象,连带着不需要发币也是假象。我们通过Arbitrum One这个例子说明:
Arbitrum One向Layer1的信息通过排序器(Sequencer)递交,排序器的角色很像Plasma中子链的运营商(Operator),它的作用主要是控制交易顺序,保证交易能按序快速的提交到以太坊上。我们曾在《从区块链到DAG(三)--DAG共识之SPECTRE协议》中讨论过,交易的时序性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出交易的先后顺序,我们才能避免“双花”问题。现阶段Arbitrum One的排序器由项目方单方面运行,是完全中心化的。OffchainLabs的CEO Steven Goldfeder已经在着手开发去中心化的排序器算法,等这项技术成熟以,项目方准备把排序器切换成完全去中心化的。笔者大胆猜测一下,如果Arbitrum未来要发币,这些币或将会在去中心化的排序器算法中发挥作用,见图片2。币(Token)的适用场景可能是质押竞争记账权,或奖励记账全节点。
图片2 Arbitrum社区未来或可能有发币计划
来源:https://developer.offchainlabs.com/docs/rollup_basics
由此可见,Layer2没有共识只是一个假象,Layer2链其实也有共识需求。只不过和传统的区块链不不同,Layer2的共识需求不是竞争账本的记账权,而是“递交权”——该由谁向Layer1以太坊递交信息。Layer2不需要关心如何记账的那是Layer1的事,但Layer2要关心如何向Layer1传递可靠、正确时序的信息。
这里我们沿用Arbitrum的叫法,统一把负责向Layer1传递信息的角色称为排序器。在一些简单场景,比如参与的确定用户信息状态通道中,排序器由多重签名完成。在其他复杂场景中,排序器会由竞争递交权胜出的节点组成,而这恰恰是Layer2链共识的体现。比如在Arbitrum中,排序器是中心化的,类似POA共识。一些去中心化的排序器可以采用POS,DPOS等方式决出递交权,通常这样就意味着Layer2链需要发币。这时候Layer2链会表现得和侧链会很像,也有可能发币。只不过侧链共识竞争的是记账权,账本由自己负责;Layer2链竞争的是递交信息的权力,账本由以太坊负责。
Layer2繁琐的交易过程——多了“递交”这一步Layer2的记账过程比一般的区块链复杂,参考图片3。
图片3 以以太坊为例Layer1和Layer2网络的记账过程
图中左边是以太坊的记账过程,所有数据都一步到位的记录在以太坊账本上。右边是Layer2链的记账过程,比图左多一步从排序器递交的步骤。我们从常识可知,当完成一个事情需要的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出问题,并且问题往往发生在最为薄弱的那个环节,这便是木桶效应——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整个事情的成败。对Layer2网络来说,安全性不仅仅是以太坊的记账,还包括排序器的递交步骤。如果递交环节出问题,整个记账依然无法完成。
Layer2真实的安全性远低于以太坊为什么说以太坊安全?因为现在的以太坊采用POW共识,大家公认的POW共识有最高的网络可靠性和最低的效率。Layer2本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才诞生的,肯定不会用比POW还要低效共识作为排序器共识。那么,排序器会和侧链一样,采用那些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去中性化程度的共识。这样的话“递交”这一环节的安全性肯定不如以太坊的POW。又因为木桶效应,整个记账过程的安全性也会低于以太坊,因此Layer2的安全性并不比侧链更高,所谓的Layer2完全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这一说法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如图1,Layer2技术也不可能逃开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规律。Layer2和侧链一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牺牲了记账的安全性。
就像2022年1月9日Arbitrum One网络突然宕机,好几小时都无法产生新的区块,最后查明原因是因为排序器节点的硬件故障。既然Layer2增加了记账的复杂程度,那它的安全性就不会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远比传统Layer1复杂。Layer2远没有自己标榜的那么可靠。
为什么Layer2依然备受追捧既然Layer2没有那么高的安全性,和侧链项目相比也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为什么V神和社区都在极力鼓吹Layer2?尤其以Optimistic Rollup最盛。
原因是为了争取时间,在以太坊2.0出来之前尽量把生态留在以太坊上。以太坊2.0还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到可以落地使用的程度,在这期间其他公链都会极力抢夺以太坊的生态。比如Solona,Polkadot,币安智能链等。随着Defi和链游的井喷式发展,现在的以太坊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这种生态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以太坊不有所动作,后来者会把生态位给分食殆尽。
回望过去几年Plasma从热度极高到如今无人问津,现在社区又转而开始追捧Optimistic Rollup。在笔者看来,这更像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现阶段能兼容智能合约的,也是最容易落地的只有Optimistic Rollup,尽管它还有7天的等待期。甚至连整个Layer2也是如此,它的安全性和效率并没有优于其他侧链项目。唯一的不同就是Layer2记账依附于以太坊,它即不会也没有能力和以太坊竞争生态,甚至于它本身就是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
连V神都说随着ZK-SNARK技术的发展,中长期来看他更看好ZK Rollup。那么以太坊社区下一个热捧的又会是谁?会是ZK Rollup吗?还是新的什么Layer2技术?可以预见在以太坊2.0落地以前,社区和V神会不停的推出一个又一个“技术明星”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何尝不是对以太坊2.0迟迟不能落地的焦虑?
参考文献
[1] The DCSTriangle Decentralized, Consistent, Scalable. Pick any two.:https://blog.bigchaindb.com/the-dcs-triangle-5ce0e9e0f1dc
[2] RoninEthereum Sidechain:https://whitepaper.axieinfinity.com/technology/ronin-ethereum-sidechain
[3] What isRonin Network (RO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RON Token:https://coin98insights.com/what-is-ronin-network-ron
[4] 币安智能链:https://github.com/binance-chain/whitepaper/blob/master/%E5%B8%81%E5%AE%89%E6%99%BA%E8%83%BD%E9%93%BE.md
[5] Sidechains:https://docs.ethhub.io/ethereum-roadmap/layer-2-scaling/sidechains/
[6] AnIncomplete Guide to Rollups: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7] Arbitrum:https://arbitrum.io/
[8] HowArbitrum Rollup works:https://medium.com/offchainlabs/how-arbitrum-rollup-works-39788e1ed73f
[9] ArbitrumDeveloper Quickstart:https://developer.offchainlabs.com/docs/developer_quickstart
[10] Rant: Idislike the "Layer 2" term:https://www.reddit.com/r/ethfinance/comments/pdq2xp/rant_i_dislike_the_layer_2_term/has39wo/?utm_source=reddit&utm_medium=web2x&context=3
[11] Update,August 31st: Arbitrum One is now live! Bridging instructions here: ArbitrumBridge:https://www.reddit.com/r/ethereum/comments/peh166/arbitrum_one_faq/
———— e n d ————
历史文章
不断妥协的Layer2发展史
从区块链到DAG(三)--DAG共识之SPECTRE协议
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更加方便交流。公众号的文章也会率先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