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密码学:第三部分,公钥密码(非对称密码)算法

Hello,密码学:第三部分,公钥密码(非对称密码)算法,第1张

在 《Hello,密码学:第二部分,对称密码算法》 中讲述了对称密码的概念,以及DES和AES两种经典的对称密码算法原理。既然有对称密码的说法,自然也就有非对称密码,也叫做公钥密码算法。 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两种算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

公钥密码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 密钥配送 的问题。

Alice 给远方的 Bob 写了一封情意慢慢的信,并使用强悍的 AES-256 进行了加密,但她很快就意识到,光加密内容不行,必须要想一个安全的方法将加密密钥告诉 Bob,如果将密钥也通过网络发送,很可能被技术高手+偷窥癖的 Eve 窃听到。

既要发送密钥,又不能发送密钥,这就是对称密码算法下的“密钥配送问题”

解决密钥配送问题可能有这样几种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高效,但有局限性:

与方法一不同,密钥不再由通信个体来保存,而由密钥分配中心(KDC)负责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双方需要加密通信时,由 KDC 生成一个用于本次通信的通信密钥交由双方,通信双方只要与 KDC 事先共享密钥即可 。这样就大大减少密钥的存储和管理问题。

因此,KDC 涉及两类密钥:

领略下 KDC 的过程:

KDC 通过中心化的手段,确实能够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的密钥管理和分配问题,安全性也还不错。但也存在两个显著的问题:

使用公钥密码,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只要拥有加密密钥,所有人都能进行加密,但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进行解密。于是就出现了这个过程:

密钥配送的问题天然被解决了。当然,解密密钥丢失而导致信息泄密,这不属于密钥配送的问题。

下面,再详细看下这个过程。

公钥密码流程的核心,可以用如下四句话来概述:

既然加密密钥是公开的,因此也叫做 “公钥(Public Key)”

既然解密密钥是私有的,因此也叫做 “私钥(Private Key)

公钥和私钥是一一对应的,称为 “密钥对” ,他们好比相互纠缠的量子对, 彼此之间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关系进行关联 ,不能分别单独生成。

在公钥密码体系下,再看看 Alice 如何同 Bob 进行通信。

在公钥密码体系下,通信过程是由 Bob 开始启动的:

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为什么即使公钥被窃取也没有关系?这就涉及了上文提到的严密的数学计算关系了。如果上一篇文章对称密钥的 DES 和 AES 算法进行概述,下面一节也会对公钥体系的数学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自从 Diffie 和 Hellman 在1976年提出公钥密码的设计思想后,1978年,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Reonard Adleman 共同发表了一种公钥密码算法,就是大名鼎鼎的 RSA,这也是当今公钥密码算法事实上的标准。其实,公钥密码算法还包括ElGamal、Rabin、椭圆曲线等多种算法,这一节主要讲述 RSA 算法的基本数学原理。

一堆符号,解释下,E 代表 Encryption,D 代表 Decryption,N 代表 Number。

从公式种能够看出来,RSA的加解密数学公式非常简单(即非常美妙)。 RSA 最复杂的并非加解密运算,而是如何生成密钥对 ,这和对称密钥算法是不太一样的。 而所谓的严密的数学计算关系,就是指 E 和 D 不是随便选择的

密钥对的生成,是 RSA 最核心的问题,RSA 的美妙与奥秘也藏在这里面。

1 求N

求 N 公式:N = p × q

其中, p 和 q 是两个质数 ,而且应该是很大又不是极大的质数。如果太小的话,密码就容易被破解;如果极大的话,计算时间就会很长。比如 512 比特的长度(155 位的十进制数字)就比较合适。

这样的质数是如何找出来的呢? 需要通过 “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 进行生成,然后再判断其是否为质数 。如果不是,就需要重新生成,重新判断。

2 求L

求 L 公式:L = lcm(p-1, q-1)

lcm 代表 “最小公倍数(least common multiple)” 。注意,L 在加解密时都不需要, 仅出现在生成密钥对的过程中

3 求E

E 要满足两个条件:

1)1 < E < L

2)gcd(E,L) = 1

gcd 代表 “最大公约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 。gcd(E,L) = 1 就代表 “E 和 L 的最大公约数为1,也就是说, E 和 L 互质 ”。

L 在第二步已经计算出来,而为了找到满足条件的 E, 第二次用到 “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 ,在 1 和 L 之间生成 E 的候选,判断其是否满足 “gcd(E,L) = 1” 的条件。

经过前三步,已经能够得到密钥对种的 “公钥:{E, N}” 了。

4 求D

D 要满足两个条件:

1)1 < D < L

2)E × D mod L = 1

只要 D 满足上面的两个条件,使用 {E, N} 进行加密的报文,就能够使用 {D, N} 进行解密。

至此,N、L、E、D 都已经计算出来,再整理一下

模拟实践的过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成密钥对,第二部分是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为了方便计算,都使用了较小的数字。

第一部分:生成密钥对

1 求N

准备两个质数,p = 5,q = 7,N = 5 × 7 = 35

2 求L

L = lcm(p-1, q-1) = lcm (4, 6) = 12

3 求E

gcd(E, L) = 1,即 E 和 L 互质,而且 1 < E < L,满足条件的 E 有多个备选:5、7、11,选择最小的 5 即可。于是,公钥 = {E, N} = {5, 35}

4 求D

E × D mod L = 1,即 5 × D mod 12 = 1,满足条件的 D 也有多个备选:5、17、41,选择 17 作为 D(如果选择 5 恰好公私钥一致了,这样不太直观),于是,私钥 = {D, N} = {17, 35}

至此,我们得到了公私钥对:

第二部分:模拟加解密

明文我们也使用一个比较小的数字 -- 4,利用 RSA 的加密公式:

密文 = 明文 ^ E mod N = 4 ^ 5 mod 35 = 9

明文 = 密文 ^ D mod N = 9 ^ 17 mod 35 = 4

从这个模拟的小例子能够看出,即使我们用了很小的数字,计算的中间结果也是超级大。如果再加上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数字,判断其是否为质数等,这个过程想想脑仁儿就疼。还好,现代芯片技术,让计算机有了足够的运算速度。然而,相对于普通的逻辑运算,这类数学运算仍然是相当缓慢的。这也是一些非对称密码卡/套件中,很关键的性能规格就是密钥对的生成速度

公钥密码体系中,用公钥加密,用私钥解密,公钥公开,私钥隐藏。因此:

加密公式为:密文 = 明文 ^ E mod N

破译的过程就是对该公式进行逆运算。由于除了对明文进行幂次运算外, 还加上了“模运算” ,因此在数学上, 该逆运算就不再是简单的对数问题,而是求离散对数问题,目前已经在数学领域达成共识,尚未发现求离散对数的高效算法

暴力破解的本质就是逐个尝试。当前主流的 RSA 算法中,使用的 p 和 q 都是 1024 位以上,这样 N 的长度就是 2048 位以上。而 E 和 D 的长度和 N 差不多,因此要找出 D,就需要进行 2048 位以上的暴力破解。即使上文那个简单的例子,算出( 蒙出 ) “9 ^ D mod 35 = 4” 中的 D 也要好久吧。

因为 E 和 N 是已知的,而 D 和 E 在数学上又紧密相关(通过中间数 L),能否通过一种反向的算法来求解 D 呢?

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出,p 和 q 是极为关键的,这两个数字不泄密,几乎无法通过公式反向计算出 D。也就是说, 对于 RSA 算法,质数 p 和 q 绝不能被黑客获取,否则等价于交出私钥

既然不能靠抢,N = p × q,N是已知的,能不能通过 “质因数分解” 来推导 p 和 q 呢?或者说, 一旦找到一种高效的 “质因数分解” 算法,就能够破解 RSA 算法了

幸运的是,这和上述的“离散对数求解”一样,当下在数学上还没有找到这种算法,当然,也无法证明“质因数分解”是否真的是一个困难问题 。因此只能靠硬算,只是当前的算力无法在可现实的时间内完成。 这也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量子时代来临,当前的加密体系就会崩溃”,从算力的角度看,或许如此吧

既不能抢,也不能算,能不能猜呢?也就是通过 “推测 p 和 q 进行破解”

p 和 q 是通过 PRNG(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于是,又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采用的 伪随机数生成器算法要足够随机

随机数对于密码学极为重要,后面会专门写一篇笔记

前三种攻击方式,都是基于 “硬碰硬” 的思路,而 “中间人攻击” 则换了一种迂回的思路,不去尝试破解密码算法,而是欺骗通信双方,从而获取明文。具体来说,就是: 主动攻击者 Mallory 混入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面对发送者伪装成接收者,面对接收者伪装成发送者。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需要注意的是,中间人攻击方式不仅能够针对 RSA,还可以针对任何公钥密码。能够看到,整个过程中,公钥密码并没有被破译,密码体系也在正常运转,但机密性却出现了问题,即 Alice 和 Bob 之间失去了机密性,却在 Alice 和 Mallory 以及 Mallory 和 Bob 之间保持了机密性。即使公钥密码强度再强大 N 倍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密码算法本身,无法防御中间人攻击

而能够抵御中间人攻击的,就需要用到密码工具箱的另一种武器 -- 认证 。在下面一篇笔记中,就将涉及这个话题。

好了,以上就是公钥密码的基本知识了。

公钥密码体系能够完美的解决对称密码体系中 “密钥配送” 这个关键问题,但是抛开 “中间人攻击” 问题不谈,公钥密码自己也有个严重的问题:

公钥密码处理速度远远低于对称密码。不仅体现在密钥对的生成上,也体现在加解密运算处理上。

因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往往会将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的优势相结合,构建一个 “混合密码体系” 。简单来说: 首先用相对高效的对称密码对消息进行加密,保证消息的机密性;然后用公钥密码加密对称密码的密钥,保证密钥的机密性。

下面是混合密码体系的加解密流程图。整个体系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加密会话密钥的过程,右半部分是加密原始消息的过程。原始消息一般较长,使用对称密码算法会比较高效;会话密钥一般比较短(十几个到几十个字节),即使公钥密码算法运算效率较低,对会话密钥的加解密处理也不会非常耗时。

著名的密码软件 PGP、SSL/TLS、视频监控公共联网安全建设规范(GB35114) 等应用,都运用了混合密码系统。

好了,以上就是公钥密码算法的全部内容了,拖更了很久,以后还要更加勤奋一些。

为了避免被傻啦吧唧的审核机器人处理,后面就不再附漂亮姑娘的照片(也是为了你们的健康),改成我的摄影作品,希望不要对收视率产生影响,虽然很多小伙儿就是冲着姑娘来的。

就从喀纳斯之旅开始吧。

就不给定义了,我简单解释下,就是我的信息不想让别人知道,使用 秘钥(key) 对我的信息进行 加密(encrypt) ,变成鬼符一样的 秘文(ciphertext) 。别人就算看到了,也无法识别,只有有了秘钥,把秘文 解密(decrypt) 后才能看懂信息,秘钥呢?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我的秘钥是私密信息,所以也叫 私钥(private key) ,加密和解密用的秘钥是相同的,所以叫 “对称加密” ,也叫 “私钥加密”

对于明文plaintext,和对称秘钥key

加密过程 E(plaintext, key) = ciphertext

解密过程 D(ciphertext, key) = plaintext

对称加密的分为 分组密码(block cipher) 流密码(stream cipher) 两种类型。本文只介绍分组密码。

分组密码是每次只能处理特定长度的一块(block)数据的一类加解密算法。AES就是一种分组密码算法。AES加密算法每次可以加密的块长度是128位(bit)。

ECB模式

使用AES加密算法ECB模式,每次能加密128位数据,即16个字节。如果要加密48个字节内容,我们需要把数据分为3组,每组16个字节,分别为P1、P2、P3。P1、P2、P3加密后形成的秘文分别为C1、C2、C3,我们把C1、C2、C3依次拼接起来就成为最终的加密结果。

CBC模式

《对称加密之对称加密二》正在写作,会包含分组密码的更多模式,流密码及AES的更多知识。

DES加密:旧的加密算法,NIST规定仅能用于遗留系统和TDEA。(参考文献[CNS] 32章)

TDEA(Triple DEA)加密:很多资料也叫3DES(Triple DES)。(参考文献[SP800-67])

Python 可以使用 pycrypto 模块进行AES加解密。安装 pycrypto 可使用命令 pip install pycrypto 安装。

下面AES演示第一版,先看下,紧接着就会升级到第二版本。

运行一下,能正常加解密。但是,如果你把要加密的文本,从 aesAlgorithmDemo 改为 hello ,就会运行报错:

这是因为,AES的分组长度是128位,即16个字节。有些AES实现,要加密的消息长度不是16个字节的倍数需要填充。

填充的方法一般是按照PKCS#7填充标准。

如果要数据的长度不是分组的整数倍,需要填充数据到分组的倍数,如果数据的长度是分组的倍数,需要填充分组长度的数据,填充的每个字节值为填充的长度。PKCS#7支持的分组长度为1到255个字节。

举一些例子:

AES的分组长度为16个字节,不管秘钥是128位、192位还是256位。如果要加密的数据长度是5个字节,你需要填充11个字节,填充的内容位填充的长度0x0b。填充后类似下面表示

如果数据长度是30个字节,需要填充2个字节,每个字节的内容为0x02,如果数据成都恰好为16的倍数,需要填充16个字节,每个字节的内容为0x10。

弄明白填充的概念后,我们重写加解密函数如下:

这样填充后会不会可其它系统不兼容?不会。一般的AES程序都是支持PKCS#7填充的。

密码学基础之RSA与不对称秘钥

密码学基础系列

[CNS]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第六版)

[SP800-67]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67 Revision 1, Recommendation for Triple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 (TDEA) Block Cipher, January 2012

[SSH] OpenSSH CBC模式信息泄露漏洞

[NIST SP 800-57 Part 1 Rev 4] Recommendation for Key Management, Part 1: General

一、无需任何PHP扩展的加密

此类加密的代表有 威盾PHP加密专家、PHP在线加密平台、PHP神盾 等。

此类加密都是以eval函数为核心,辅以各式各样的字符串混淆和各种小技巧,来达到加密目的(更准确的说,应该算是混淆)。下面以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为例来说明此类加密的大体过程。

<php

echo "hello world";

首先 ,我们把这段代码变为通过eval执行的

<php

eval('echo "hello world";');

然后 ,我们再进行一些转换,比如说base64编码

<php

eval(base64_decode('ZWNobyAiaGVsbG8gd29ybGQiOw=='));

就这样子,我们的第一个加密过的php代码新鲜出炉了。。。

上面这个例子非常非常简单,基本上任何有一点php语言基础甚至别的语言基础的人都能轻松的看懂并解密。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方法让这个加密至少看上去不是那么简单。

二、同时采用多种编码函数

除了刚才提到的base64,php还有许多内置的编码函数,例如urlencode、gzcompress等。把这些函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解密的复杂度(不是难度),此外还可以使用strtr来制定自己的编码规则。 使用变量来代替函数名 使用特定字符来命名变量

这儿所说的特定字符是一些极其相似的字符,如I和1,0和O。试想一下满屏都是O和0组成的变量,并且每一个的名字长度都在10个字符以上。。。 判断文件自身是否被修改

这个功能看似容易,对文件做一下摘要再进行下对比即可知道是否被修改了,但是如何才能在文件内把摘要嵌入进去呢?我没有找到完美的方案,但一个变通的方案还是很容易的。。。

<php

$code = substr(file_get_contents(__FILE__), 0, -32);

$hash = substr(file_get_contents(__FILE__), -32);

if (md5($code) !== $hash) {

exit('file edited');

}

ACBC41F727E00F85BEB3440D751BB4E3

当然,你可以把这个校验字符串放在别的位置来提高破解的难度。有了这个,别人想破解你的程序可就得多费一点功夫了。。。

既然知道了原理,那解密自然也就非常简单了,总体来说就三步:

把eval替换为输出,比如echo 根据编码规则把字符串还原 如果文件未解密完全,从第一步开始继续

当然,实际上的解密过程并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说如果加密的时候使用了gzcompress,那得到的数据将会包含一些二进制数据,而采用一般的文本编辑器打开时这些数据都会显示为乱码,并且在保存时丢失部分数据。解决方法很简单也很麻烦,那就是使用二进制(16进制)方式打开、修改和保存。

以上就是关于Hello,密码学:第三部分,公钥密码(非对称密码)算法全部的内容,包括:Hello,密码学:第三部分,公钥密码(非对称密码)算法、密码学基础之对称加密(一)、php源码怎么加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083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