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pi = 00f, x = 00f, y = 00f, d = 00f; int i = 0, j = 0, k = 0;
do {
j = i + 1; /求第一项分母/
k = j + 2; /求第二项分母/
x = j;/转化为浮点数/
y = k;/转化为浮点数/
x = 10f / x;/求第一项/
y = 10f / y;/求第二项/
d = x - y;/求两项差/
pi += d;/累加到π/
i += 4;/进行下一项/
}while(x > 1e-6); /直到某一项差绝对值小于目标误差/
printf("π = %98f\n", pi 40f);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π = 314159065
是的。每次使用程序包都必须首先加载。
比如:library(rootSolve)
library(tm)
在R中加载包是非常容易的,有两个函数可以做到:library 和 require。他们之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主要的区别在于 require 会返回一个布尔值(True或False)来表示被加载的包是不是可用,而 library 函数会根据调用方式不同而有不同返回结果(这点在本书不重要)。要加载这些包可以用library或require任意一种。
示例数据
提取码:kydo
至此,我们有两套数据,
这里设定的 dat$taxa 顺序,务必和 dat 中相应的数据相反,因为这里的顺序表示堆积图中的变量从上到下排列,而连接线数据 link_dat 中的数据则是从下往上累加。为了保证连接线与堆积图相匹配,切记要注意变量的出图顺序。
> A=LETTERS[1:10]
> B=LETTERS[5:15]
##交集
> intersect(A,B)
[1] "E" "F" "G" "H" "I" "J"
##并集
> union(A,B)
[1]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灰色预测模型GM(1,1)
#用法:
#假设数列1 2 3 4 55 6 75 为已知数据,你要预测后面3项,gm11([1 2 3 4 55 6 75],10) # 10=7+3
# 序列输入格式为:x<-c(1,2,3,4,55,6,75)
gm11<-function(x,k)
{
#x为行向量数据
#做一次累加
n<-length(x)
x1<-numeric(n);
for(i in 1:n)
{
x1[i]<-sum(x[1:i]);
}
#x1的均值数列
z1<-numeric(n)
m<-n-1
for(j in 1:m)
{
z1[j+1]<-(05x1[j+1]+05x1[j])
}
Yn=t(t(x[2:n]))
B<-matrix(1,nrow=n-1,ncol=2)
B[,1]<-t(t(-z1[2:n]))
#solve(M)求M的逆
#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列
u<-solve(t(B)%%B)%%t(B)%%Yn;
a<-u[1];
b<-u[2];
#预测
x2<-numeric(k);
x2[1]<-x[1];
for(i in 1:k-1)
{
x2[1+i]=(x[1]-b/a)exp(-ai)+b/a;
}
x2=c(0,x2);
#还原数据
y=diff(x2);
y
}
#调用函数
x<-c(1,2,3,4,55,6,75)
gm11(x,10)
在最坏的情况下,两秒钟会进行一次fsync *** 作。
这一 *** 作在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中被称为group commit,就是组合多次写 *** 作的数据,一次性将日志写到磁盘。
以上就是关于R语言 利用pi/4 = 1 – 1/3 + 1/5 – 1/7 + … 公式求pi的近似值,直到误差小于10-6,要用R语言进行编程全部的内容,包括:R语言 利用pi/4 = 1 – 1/3 + 1/5 – 1/7 + … 公式求pi的近似值,直到误差小于10-6,要用R语言进行编程、r语言每次都要重新加载程序包么、R语言之为堆积图添加连接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