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音佛语的解释

纶音佛语的解释,第1张

纶音佛语的解释

比喻 不由得不 服从 的话。

词语分解

纶音的解释 犹纶言。帝王的诏令。 唐 刘禹锡 《谢赐冬衣表》:“ 三军 挟纩,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 天使 。” 宋 李纲 《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诗 之一 :“哀痛纶音洒帝章,赐金赠秩事 非常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 语的解释 语 (语) ǔ 话:语言。汉语。 英语 。语录。语汇。 语重心长 。 指“谚语”或“ 古语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语 (语) ù 告诉 :不以语人。

问题一:佛教有哪些主要经典佛经 心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妙法莲花经普门品 佛说无量寿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弧伽吒经

六祖坛经。。。。。。。

问题二:佛经的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 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 惑,很像现代人,见识 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4《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6《阿弥陀经》、7《无量寿经》、8《观无量寿经》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 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 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9《长阿含经》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

问题三:比较经典的佛经佛偈有哪些?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威称叹。 ------ 大方广佛华严经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

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

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此日已过,命即衰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问题四:佛经最有代表性的是什么经典? 根本乘经典《阿含经》(您大概没有时间全部看完四部阿含,重点推荐其中的《杂阿含经》)

空宗经典《般若经》(《心经》、《金刚经》都属于这一类)

有宗经典《解深密经》(号称经中之论,条理清晰,结构严密)

汉语系佛教的代表性经典《楞严经》

其他影响较大的如戒律经典《梵网经》、净土经典《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以及《法华经》《华严经》《楞伽经》等等都可以看看。

重要的经典非常多,不过您还是先从基础开始吧。

问题五:有名的佛经都有哪些 若欲修无上佛道,应皈依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

若欲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首选阿弥陀佛,其次观世音菩萨;

若欲得现世的种种利益,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消除罪业,避免三恶道苦,地藏王菩萨;

欲求开大智慧,文殊菩萨;

欲修德、行大菩萨道,普贤菩萨;

欲求往生弥勒净土,或在弥勒佛出世时再来人间学法,弥勒菩萨。

十本经书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 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7,8,《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

问题六:主要的 佛学经典(佛经)有哪些呢?? 谢谢。 佛法本来就讲万法平等无有高下,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不过佛法也讲应机为上,适合你的才能让你生起信心。

问题七:求最著名 最流行 最经典佛经 100分 比较有代表性的:《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 三部都是了义经文!

法无高下,仗缘而生。随病用药,契机为贵!希望您用心理解这四句!

提示:未证空性,不得妄谈无我。另外,佛经需要我们自己去悟,而不是言说。见性之大德,对你的究竟开示,对你来说,也只是经验、纲领和文字!只有落在你自己的心上,你自己体悟到的,那才是不生不灭的。否则,还是文字,造作,泡影,虚妄!

问题八:经典佛语有哪些?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问题九:大乘佛经有哪些,最经典的大乘佛教佛经 那就太多了

看书 净土五经、地藏经 药师经、普门品等等,了解佛家 五戒 、十善 、菩萨六度万行

每天念诵心经 普门品为好・・・・・・

问题十:佛教的主要经典包括哪些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

天台宗主修《法华经》;

华严宗主修《华严经》;

唯识宗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常见的还有《地藏三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经》、《弥勒三经》等,以及从各经中节录的独立品章,如《普贤行愿品》、《观音普门品》、《净行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等。

各种经典都是对治各种烦恼的,每个人根基不一样,喜欢的经典也不一样。以上都是比较常读的经典,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佛祖在菩提树下证道,说法四十九年,结集起来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这些佛经到底在说什么?

佛祖说那么多不过是为了度尽众生的颠倒妄想,证入华严境界,但佛法对于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无非两重:更美好的众生;更美好的世界。对于个人的现代意义无非三层:身体健康;心理平衡;精神升华。现在谈下佛教主要经典佛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楞严经》、《阿弥陀经》、《圆觉经》、《地藏经》、《维摩诘所说经》的要义。

《华严经》

佛成道以后,讲的第一部佛经即是《华严经》,在佛经里边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一切修多罗门都从华严流出。华严是主,其他经是伴,主伴交融。龙树菩萨学法,把世间的佛法学尽了,佛说的法他都学完了,他当时起了我慢心,说:这佛法不过如此嘛,我现在都学了,我都明白了,我也能成佛,我也能做佛。龙王看到他起了我慢心,就用神通将他摄入到龙宫去,说你到我龙宫看看,请他到龙宫里阅藏。他一看龙宫里法藏太多了,仅上品华严和中品华严就无量无边,我们世上的人都修不了,层次太高了,我们接受不了。所以他把下品华严用记忆力从龙宫记出来。从此我们世上才有了八十一品《华严经》。

佛在三七日内入法界三昧,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的佛的自证境界、菩萨的最高境界,如来把逝多林变成金色世界。楼房殿堂,都是金银琉璃,七宝而成。华严之大,以其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摄二乘等故。证得罗汉的舍利弗,目犍连是如痴如聋,没有看到金色世界,凡人和二乘人,都没资格听,因为没有入法界,不能明了这深刻微妙的道理,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之富贵。

华严经只讲有不讲空,只讲佛菩萨的种种妙有,不讲空苦无常,而是主张宇宙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佛对下等根器的人讲诸行无常,有受皆苦,让生厌离心,对中等根器的人讲诸法无我,破除我执,对上等根器的人讲涅寂静,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本来不生不灭。证得八地以上菩萨果位,就从空苦无常的现象背后,看到一个常乐我净的华严世界。

《华严经》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小能包大,大能容小。宽就是窄,窄就是宽,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微尘就是无量世界,无量世界就是一微尘。 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其实来源于华严经,搞一个县城能成功,就能搞第二个,三生万物,。类似现在科学上的全息理论,一个人具足宇宙所有的信息,就好比一台电脑联网可以查到互联网的所有信息,一个苹果也具有无限性,苹果树与地球地大相连,水分和水大相连,空气和虚空风大相连。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触摸一下花朵,都能触摸到太阳,然而自己却不会被灼伤。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不必飞向天空,我已触摸到了一朵云;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我同时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颗大行星>>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以上就是关于纶音佛语的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纶音佛语的解释、经典佛经有哪些、佛语有云:"我心本无菩提"这个“菩提”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177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