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一号导d如何打击目标

上游一号导d如何打击目标,第1张

上游一号导d的工作过程是,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后将导d推向300米高度,随后,向着锁定目标进入巡航飞行阶段。导d的战斗部具有聚能破甲性能,装有两枚引信,都是定时待爆的惯性触发引信。导d发射后,d头部的引信根据预先装定的保险时间自动解除保险,进入待爆状态。命中目标后,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导d射击完成。导d在飞行中受自动驾驶仪控制,导d的航向、俯仰角、倾斜等状态都是通过控制方向舵、升降舵和副翼实现的。在导d飞行的自控段是由驾驶仪器单独控制并按预定d道稳定飞行的。中段引导和修正方向,是通过雷达来完成的。末段冲击目标,也是通过雷达引导中的的。

在上游1号舰对舰导d研制成功之后,又研制出了该导d的改进型,即上游1号甲导d。随后,又继续攻关,研制出了该导d的变型d“上游2号”。这是一种小型化、超音速的导d,采用液体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比上游1号的性能又有所提高。

法国AS15TT空舰导d采用独特的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固定式前缘后掠、后缘前掠的梯形大d翼位于d体中部,每片d翼翼尖均有1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的短舱,头尖、尾圆,比翼尖弦长略大,其中相对的2个翼尖短舱内装后视雷达指令接收天线,另2个翼尖短舱内装蓄电池。4片全动式小切梢三角形舵面位于d体尾部,d翼和舵面处于同一平面。d体头部呈尖锥形,其后为圆柱形,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从前到后分为4个舱段:战斗部舱,制导控制舱,发动机舱,舵机舱。

战斗部舱内装战斗部和引信。采用由AS12改进而来的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重30千克,内装6千克炸药,壳体前端有防跳爪,以70°命中角撞击舰船甲板时不出现跳d,能穿透40毫米厚的舰船甲板。采用压电式触发引信,位于战斗部前端,延时装置采用烟火药。

制导控制舱,内有垂直陀螺、 *** 纵指令计算机、制导指令接收机、雷达高度表和应答器等。垂直陀螺用于测定导d的横滚和俯仰角,稳定导d的飞行姿态和控制导d的飞行高度等。 *** 纵指令计算机为通用微处理机,利用垂直陀螺仪、制导指令接收机、雷达高度表、预定程序机构等送来的信息,计算控制导d飞行所需的 *** 纵指令。雷达高度表按预定的高度档次控制导d的飞行高度。应答器用于发射平台对导d进行跟踪和测定导d的相对位置,把从雷达指令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编码指令,经放大后由另一天线向后发回给发射载机。

发动机舱内装法国火炸药公司研制的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和环形固体火箭助推器,均采用无烟固体推进剂。主发动机采用长尾喷管,穿过其后助推器和舵机舱的中央,将燃气流引至尾喷口排出,环形助推器的2个喷管水平对称配置在主发动机尾喷管的两侧,总燃烧时间为45秒,飞行时间60秒。

法国AS15TT空舰导d,最大射程15千米,最小射程:2000米,最大速度:每秒280米,使用高度:15~600米,5~9米(巡航),2~3米(末段),最大过载,制导系统:无线电指令加高度程控,引信:触发引信,战斗部:半穿甲爆破,重30千克,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加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d重:100千克,d长:230米,d径:187毫米,翼展:564毫米。

洲际导d的威力是通过核d头来实现,并不是靠常规装药d头。

比如冷战时期赫赫有名的撒旦导d即苏联的Р-36МУТТХ洲际导d,单枚d头战斗部也不过88吨,也没有达到10-20吨TNT当量。它的威力体现在携带10枚50万吨TNT当量d头,最大射程11000千米。导d长343米,d体最大直径3米,命中精度达到650米。导d发射井深度39米,钢衬套直径59米。

主发动机采用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一级动力装置包括一台闭路单燃烧室主发动机和一台开路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导d制导系统采用d载数字计算机,可以在导d战备值班情况下遥控导d系统的参数,自动进行射前准备、射前遥控更换攻击目标、实施导d发射以及按照预先选定的飞行参数控制导d的飞行。导d飞行控制采用实际飞行参数而不是用运动参数作为俯仰角控制程序输入。

导d借助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将导d从地下发射井内的运输发射筒中发射出去。导d控制在一级飞行期间靠摆动主发动机燃烧室,在二级飞行期间靠摆动游动发动机的燃烧室来实现。级间分离和d头分离利用气体动力方法,即打开专用窗口,使燃料箱内增压气体从窗口排出。导d的战斗部加装有反导d防御突防装置,导d存放在运输发射筒内,实施冷发射。导d高度戒备状态下反应时间只需要62秒,使用期限10年。

这型导d的首要攻击目标是美军的洲际导d发射井,美国根据自身地下导d发射井抗核强度和苏联导d威力做的测算是,导dd坑半径900米左右,杀伤概率089,认为对自身导d基地是一个重大威胁。

上游1号舰对舰导d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代舰对舰导d。是一种近战、低空、亚音速、飞航式反舰导d。主要用于打击大、中型水面目标。

该导d的主要性能数据是:导d全长655米,最大直径076米。在带助推器的情况下,d高157米,不带助推器时d高146米。翼展24米。战斗全重513公斤,舰上装有固体助推器,其总重量为348公斤。助推器上装有双基药,固体药柱7根共140公斤。工作时间为135秒,最大推力为28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有410公斤的氧化剂,134公斤的燃烧剂。当它为Ⅰ级时,爬高推力为1200公斤,工作时间为35秒。当它为Ⅱ级时,平飞俯冲推力为550公斤。最大工作时间为115秒。d体备有电引信2个,机械引信1个,由自导雷达、自动驾驶仪 *** 纵系统控制。为了抗干扰,可以调整导d上自动引导雷达频率。d头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是,温度为-20℃至40℃,风速为每秒小于15米。不受云量和干湿度影响。上游1号舰对舰导d的有效射程为8至35公里,自导距离为5至12公里,单发命中概率单舰为70%,击沉一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平均命中d数,前者为2枚,后者为1枚。击沉一艘轻巡洋舰的平均命中d数必须在4枚以上。发射后,导d平均飞行速度为每秒3125米,平飞高度为100至300米。制导体是由自控和自导组合成的。发射方式可以单发发射,也可以多发齐射。间隔时间为5秒,起飞重量为2095公斤。

该导d的工作过程是,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后将导d推向300米高度,随后,向着锁定目标进入巡航飞行阶段。导d的战斗部具有聚能破甲性能,装有两枚引信,都是定时待爆的惯性触发引信。导d发射后,d头部的引信根据预先装定的保险时间自动解除保险,进入待爆状态。命中目标后,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导d射击完成。导d在飞行中受自动驾驶仪控制,导d的航向、俯仰角、倾斜等状态都是通过控制方向舵、升降舵和副翼实现的。在导d飞行的自控段是由驾驶仪器单独控制并按预定d道稳定飞行的。中段引导和修正方向,是通过雷达来完成的。末段冲击目标,也是通过雷达引导中的的。

在上游1号舰对舰导d研制成功之后,又研制出了该导d的改进型,即上游1号甲导d。随后,又继续攻关,研制出了该导d的变型d“上游2号”。这是一种小型化、超音速的导d,采用液体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比上游1号的性能又有所提高。

Ctrl+E跳伞

Ctrl+K扔掉当前武器(包括副油箱)

Ctrl+J扔掉所有对地武器(包括副油箱)

Ctrl+A自动空中加油

`(~)切换武器

1取消所选武器

2机炮(可切换对空/对地)

3空对空导d(可切换中程导d25NM(雷达制导/进程导d响尾蛇6NM(红外制导))

4哈姆反辐射导d

5集束攻击d药(可切换JDAM/GBU)

StrollLock打开/关闭响尾蛇导d舱

6-0发动机推力(6为0%,0为100%)

BackSpace打开加力

(引擎推力开至200%)

-/=降低/增加推力

R开关雷达

E终止任务

O任务资料

A自动按预定航线驾驶

F收放翼襟

G收放起落架

L保持水平飞行

Z机炮发射

D干扰火球

C箔条

B减速

N切换导航点

M地图

F1-F8各种视点

W向僚机发命令

F1:座舱视点 F2:HUD视点

F3:飞机外部视点(可切换)

F4:固定视点

F5:跟踪当前目标

F6:僚机视点(两种切换)

F7:导d视点(两种切换)

F8:当前目标视点(两种切换)

F9:夜视仪

F10:开关HUD

F11:开关战术地图

F12:时间压缩

小键盘:

2:装载显示

4:防御显示

5:导航显示

6:攻击显示

7:系统状态

9:飞行状态(包括俯仰角)

,改变HUD颜色

/常用键列表

[,]切换目标SPACE武器投放

方向键:

↑压低

↓拉升

←左横滚

→右横滚

U/I方向舵向左/右 S,Xzoomin,zoomout

(在座舱视点里缩放地图,

在外部视点用来缩放观察对象)

按住CTRL然后使用方向键

来摇动镜头

PAUSE暂停

嗯,还有僚机命令(W)如下:0 跟随我

1 执行规避动作

2 吸引敌方火力/与敌方交火

3 攻击我锁定的敌机

4 向右散开向敌机进攻

5 向左散开向敌机进攻

6 攻击进攻我的敌机

7 掩护我的目标机

8 掩护我

9 返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中,潜水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战后世界各国海军都十分重视潜艇技术的研究和新型潜艇的研制。先进潜艇的相继服役,核动力和潜射导d的问世,使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先进技术在新型潜艇上的广泛应用,武器配备的日益丰富,潜艇的技术战术性能突飞猛进,自身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对海上和陆上目标的攻击能力以及对航路的封锁能力都大大加强,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攻击兵器。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如何有效地打击隐藏在深水下神出鬼没的潜艇,成了海军航空兵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海军航空兵普遍采用的反潜武器主要有:空潜鱼雷、深水炸d、反潜深水火箭d以及舰载和潜载反潜导d等。而机载反潜导d,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前苏联)成功研制并装备部队。它具有到达目标海域迅速、搜索速度快、控制海域广、居高临下的优点。其它反潜武器即使具备这些特点的某些方面,其效能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这里就来介绍一下这种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反潜武器及其新一代产品――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

俄罗斯的独门兵器

反潜导d种类不算多,但型号不少,而且大多数都是舰载或潜载(即潜水艇携带的)反潜导d或类似具有制导能力的炸d。如舰载反潜导d,有美国的“阿斯洛克”、“海长矛”,俄罗斯(前苏联)的SS-N-14、SS-N-19“骷髅”,法国的“马拉丰”和澳大利亚的“依卡拉”等。潜载反潜导d有美国的“沙布洛克”、前苏联的SS-N-15/16“牡马”等。这种反潜导d通常由火箭发动机和声纳制导鱼雷组成,因此又叫火箭助飞鱼雷。还有一种火箭助飞深水核d,也就是火箭飞行器携带的核装药深水炸d。但不带减速伞,入水下沉至预定深度爆炸,可攻击有效毁伤半径内的潜艇。但由于它具有核性质,使用受到限制,装备很少,再说它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导d。

这些舰载反潜导d和潜载反潜导d世界各军事强国都有研制和装备,但机载反潜导d,目前只有俄罗斯(前苏联)独有,是他们的“独门兵器”。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为了研制不同于鱼雷和深水炸d这些传统反潜武器的新型攻击兵器,秘密组建了一个研制和生产机构,当时的名字叫应用流体力学研究所。它是前苏联为海军和海军航空兵研制高精度制导反潜武器的主要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研制出了第一代机载反潜导dАПР-1,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机载反潜导d。随后更先进的第二代机载反潜导dАПР―2З也问世了,它受到前苏联军方的高度评价,并批量装备部队。随着技术水平和实力的不断壮大,应用流体力学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科学生产联合企业。现在该企业是俄罗斯主要的导d研制单位之一,并以研制生产出多种先进导d而闻名世界。90年代初,俄罗斯国家科学生产联合企业利用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研制出了第三代机载反潜导dАПР-3З,同时开始小批量装备俄罗斯海军航空兵部队。该导d可用来打击下潜状态、潜望状态和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也可以用来攻击各种水面舰船。

ANP-33机载反潜导d充分结合了最新的导d技术和鱼雷技术。与其它传统机载反潜武器相比,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的优势主要是:由于采用了独特的推力可控固体推进剂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航速快、水下航行稳定,因此几乎不受海上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其攻击时间短,而且入水时就已距离目标很近,敌潜艇即使发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干扰(其中包括电子和声音干扰等);导d入水后,能够可靠地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击中目标的概率高;它的最大作战深度为600~800米,可以有效攻击水下潜艇,是其它反潜武器无法比拟的

组成部分与结构

ANP-33新一代机载反潜导d主要由制导系统、战斗部、控制系统、固体推进剂药柱、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舵机装置和减速伞系统等组成,各部分组件通过楔形d性夹连接在一起。

导d头部装有一个结实的整流罩,用来防止导d入水时的冲击载荷对天线阵列造成损坏。整流罩后装有目标探测和测向定位声纳制导系统,该声纳系统由声纳头和制导装置组成。声纳头在接收信号时,声波的形状和视角可根据导d的运动状态而调整变化。在其头部还装有一个目标噪声探测器,它也是导d起爆系统的一部分。制导装置能够产生主脉冲波,同时可处理所接收到的信号。

战斗部内装有高性能炸药、保险机构和起爆装置。导d中部的控制舱内装有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其它电子系统等。

导d的动力舱,由一个气体发生器和涡轮射流式发动机组成。在该舱前段外表面有两个导柱,可将导d吊挂在载机上。

d体后部,装有四个水平和垂直控制翼面。后部舱室内还安装了相应的电驱动装置,用来控制d翼的角度。

d体尾部是减速伞舱。减速伞舱由减速伞和打开、分离装置等组成。当载机准备投射导d时,载机通过数据链给导d输入相关数据;当导d被投射出去之后,打开装置自动打开减速伞;当导d入水时,分离装置自动将减速伞与导d脱离。

主要技术特点

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上采用了俄罗斯国家科学生产联合企业和其它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主要特点是:

1、声纳系统能够发射特殊的脉冲波,并且使用了新的时空相关信号处理技术。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的声纳系统发射和使用的脉冲波,其频谱比潜艇目标信号频谱要宽,而且由于采用了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它物体的反射杂波,并且能够自动对抗多种类型的反声纳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常强。从而可确保导d精确地测定目标距离、方位角和俯仰角,可以死死“咬住”目标。由于新技术的采用,声纳系统的目标探测、测向、定位和抗干扰性能得到了质的提高。

2、采用了自适应前置角制导技术。在制导过程中,导d的前置角能够随着逐渐接近目标而自动作出相应修正,从而能够精确控制自身的航行姿态。这一技术的使用,保证了АПР-3З可以准确击中潜艇的中心,达到最佳的攻击效果。

3、控制系统使用了新型陀螺仪。АПР-3З导d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三自由度陀螺仪。该陀螺仪是首次装备在机载反潜导d的控制系统中。在导d整个水下航行过程中,传感器不断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用以控制跟踪回路,确保导d在地面坐标系内的滚转稳定,减少海底和水面反射信号的干扰影响。即使在涡轮射流式发动机启动时形成滚转干扰条件下,该陀螺仪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4、АПР-3З导d使用了电驱动d簧控制装置,来驱动和控制d翼的角度。过程简单,可靠性强。

5、电源系统中使用了分子蓄电池。这种分子蓄电池外形虽然很小,但可为脉冲发生器提供稳定电能,其能量是普通蓄电池的8倍。

6、推进系统先进。АПР-3З导d使用先进的高热值复合固体推进剂作为气体发生器的燃料,效能高;加上采用了技术成熟的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组成了一个先进的推进系统。

7、采用了先进吸音材料。d体和声纳头的固定装置,均采用了先进的吸音材料。这样在涡轮射流式发动机和推进装置工作时,其噪声不会影响声纳系统的正常工作。

反潜作战过程

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的载机可以是固定翼的反潜飞机,也可以是旋转翼的反潜直升机。当载机使用声纳浮标、拖曳式声纳、机载雷达、磁异探测器、红外探测仪和激光探测器等设备,通过声、电、光、磁等探测方法发现潜艇踪迹后,载机便飞临潜艇活动区域上空。机组人员立即准备投射АПР-3З反潜导d。首先是为导d制订一条作战航线,并将初步的目标动力学参数输入导d存储器,随后开启导d电源系统。一切准备就绪后,载机就投射导d。

导d投射后减速伞自动打开,导d沿其d道飞行。当导d入水时,减速伞随即与之分离。

导d一般以15~20度角进入水中,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沿作战航线稳定航行,并不断进行必要的航线修正。在下潜到20米左右时,保险被解除,起爆装置进入战斗状态。在进行目标搜索过程中,导d靠惯性沿螺旋线轨迹下潜(见图二)。АПР-2З的搜索半径为1500米,而АПР-3З则可达到2000米。当探测到目标时,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自动点火,使导d以115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向目标潜艇,自动导引头则保证将目标锁定在自己的“引导视野”中,并及时修正导d的方向,直至击中目标,将其摧毁。

主要性能及前景

АПР-3З全d长约4米,d径350毫米,重量225公斤。最大作战深度600~800米,最大航行速度(发动机点火)115公里/小时。战斗部装药量(以TNT当量计算)100公斤,毁伤概率(目标指示均方根误差500米时)80%至85%。采用声纳制导系统,动力系统为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复合固体推进剂、推力可控。作战半径2000米,脉冲辐射波束90×45(度),测向精度15~20(度),遂行战斗任务时间2分钟以内。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军方的采购经费严重不足,对АПР-3З机载反潜导d的定货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取预算外经费,保持企业的技术优势,维持和继续新项目的研究开发,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利西奇科又研制了该导d的出口型,并大力向世界军用市场推销。据说,他们的产品已经引起诸多拥有较长海岸线国家的极大兴趣,销售前景看好。

写文:刘玉琴

BTT控制是通过倾斜来实现转弯(或机动)的,即倾斜转弯。一般导d的气动外形布局多为轴对称十字控制,采用STT控制方式,即通过导d侧滑来实现转弯(机动)。

这对于中近程小机动的导d较为适宜,但对超大机动格斗导d和远程拦截空空导d来说,由于要求导d阻力小、机动过载大(或升阻比大),特别是对于采用椭圆截面的面对称气动外形,STT方式则不适用,只有BTT控制才是合适的选择。

扩展资料

根据不同的性能特点,导d武器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1、如按飞行方式可分:为d道导d和巡航导d;

2、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导d、战役导d和战术导d;

3、按射程可分为:洲际导d、远程导d、中程导d和近程导d等。

4、现代导d武器呈现出远中近程兼备、固体液体型号俱全、核导d常规导d并存的格局。

在导d的制导的分类上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讯号传送媒体的不同,如:有线制导、雷达制导、红外线制导、雷射制导、电视制导等。另外一种分类是导d的制导方式的不同,如:惯性制导、乘波制导、主动雷达制导和指挥至瞄准线制导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d

以上就是关于上游一号导d如何打击目标全部的内容,包括:上游一号导d如何打击目标、法国AS15TT空舰导d结构特点有哪些、一枚洲际导d相当于15-20吨TNT当量,威力厉害到何种程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206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