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Xeon E3-1231 v3是一款基于Haswell架构的四核八线程的服务器CPU。
Intel Xeon E3-1231 v3是Intel的中小型企业系列处理器,采用Haswell框架,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处理能力。该处理器采用4核8线程的方式运行,主频为34GHz,最大动态加速技术Turbo Boost 20,临界频高达38GHz。
最大可支持32GB的内存,并具有Intel HD Graphics P4600,核心型号为GT2。此外,Intel Xeon E3-1231 v3还支持Intel vPro技术和可扩展性I/O技术,以及Intel Quick Sync Video编码器可提供更好的视频和音频效果。
Intel Xeon E3-1231 v3的优点
性能强劲,多任务处理能力出色。它可以满足各种服务器应用的需求,如虚拟化、云计算、数据库、视频编码等。
节能省电,散热良好。它采用了22nm工艺制造,功耗较低,同时配备了高效的风扇和散热器,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兼容性好,易于安装和升级。它使用了LGA1150接口,可以与多种主板和内存兼容,并且安装和更换都很方便。
日前,英特尔方面召开2021年度“架构日”活动,一口气公布了多达11项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但在当时我们注意到,大多数 科技 媒体都将重点放在了刚刚公布的英特尔ARC(中文名:锐炫)独立显卡上,而对于同台亮相的第12代酷睿Alder Lake处理器的架构信息,却鲜少进行解析。
既然如此,以我们三易生活的风格,当然就要选择“吃螃蟹”,来尝试解析一下英特尔此次公布关于12代酷睿的诸多细节。而事实上,当我们仔细研究了英特尔给出的资料后也发现,英特尔这一次的新架构里,信息量真的很大。
“大小核”正式上位,硬件线程调度器为Win11优化
12代酷睿的产品代号为Alder Lake,其最大的特征就是x86处理器史上首次大规模引入了“大小核”设计。请注意,在这里我们说的是大规模引入,因为此前其实英特尔就已经在10代酷睿产品线里,推出过一款带有“试水”性质的大小核处理器酷睿i5-L16G7。
LakeFiled,英特尔首款“大小核”处理器的代号
当然,以结果来说,酷睿i5-L16G7这款处理器无论市场表现还是用户口碑,都称不上出色。而这很大程度上与它只有“1大核4小核”的配置,以及当时Tremont架构(和现在的赛扬N5095、N6210同架构)小核心不太够用的性能和过低的频率有关。
或许是从酷睿i5-L16G7上吸取了教训,在12代酷睿上,英特尔一方面对大核和小核的架构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大幅提高了“能效核心(也就是小核)”的效能;另一方面通过自家的“Intel 7”半导体制程,优化了每一种核心的主频。与初代“大小核”处理器酷睿i5-L16G7相比,12代酷睿目前已知的大核心主频从3GHz提升到了53GHz,小核心主频更是从18GHz提升到了39GHz,所以光是频率所带来的单核性能受益显然就将不容小觑。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与初代“大小核”相比,12代酷睿此次还大幅增加了核心数量。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12代酷睿的“大小核”配置组合基本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除了最低端、功耗等级只有5瓦的超低压型号外,英特尔这一次都大幅增加了“大小核”组合中大核心和小核心的数量。特别是在移动端,几乎清一色都有8个小核心,所以其理论上的多任务性能比现在的4核心低压移动版酷睿,是会强上不少的。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12代的酷睿来说,其绝大多数型号(包括移动端和桌面端)都会有超过10个以上的物理核心,同时还是两种不同架构并行运作。那么,这就当然需要进行专门的核心调度优化了。所以英特尔与微软合作,在12代酷睿里集成了一个名为“Intel Thread Director(暂译为英特尔线程导向器)”的硬件单元,并确保Windows 11系统对其提供了原生的兼容性。
根据外媒Anandtech从英特尔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显示,12代酷睿内部的核心优先级,依次为大核心 小核心 大核心的超线程逻辑核心。而Windows 11系统则会根据当前的功耗和任务繁重情况,自动分派任务给不同级别的核心。
举例而言,当用户在台式机或插电运行的 游戏 本上打 游戏 时,系统就会将重要的任务( 游戏 )优先派给大核心执行,不重要的任务(比如后台杀毒)则交给小核心。而如果笔记本电脑处于低功耗运行的状态下,则轻负载任务启动时,可能会被优先交给小核心,以达到节约电量的目的,此时大核心甚至可以被关闭,就像当下的智能手机上那样。
PCIE50、DDR5首发,12800MHz的内存你怕不怕
说完了12代酷睿的多核心设计,接下来我们谈谈它此次在I/O部分的一些变化。之所以不急着深入解析架构,主要是我们认为I/O部分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可能还要更大一些。
首先,英特尔此次的确是对12代酷睿的I/O性能进行了极大幅度的升级。一方面,其CPU内部直接集成了16条全新的PCIE 50通道+4条PCIE 40通道;另一方面,与之搭配的芯片组(Z690)也将提供12条PCIE 40和16条PCIE 30。
很显然,英特尔是想要消费者用x16带宽的PCIE 50去安装显卡,直连CPU的x4带宽PCIE 40用于安装主SSD。但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PCIE 50显卡或许不会那么早推出,但是采用PCIE 50 x4接口,读写速度接近15GB/s的顶级SSD却有可能即将面世。
因此在实际的PC平台上,主板厂商很有可能会将12代酷睿的PCIE 50带宽分成两部分,一半PCIE 50x8的带宽用于连接显卡(正好相当于PCIE40 x16),另一半PCIE 50x8则分解成四条PCIE 40x4,可用于实现板载双万兆网卡、多个直连CPU的PCIE40 M2插槽,或是其他高带宽接口(例如U2、U3、EDSFF等企业级的SSD接口)等等。
其次,在内存子系统上,12代酷睿也成为了消费级平台中第一款支持DDR5内存的平台。根据英特尔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DDR5内存的起始频率为4800MHz,也就是比现在主流的3200MHz DDR4内存快了50%左右。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觉得有些疑惑,明明现在DDR4的高频内存都已经出到DDR4-5400MHz甚至更高了,DDR5起步才4800MHz,性能岂不是在倒退?
别急,英特尔考虑到了这一点。因为在他们所公布的官方信息中声称,12代酷睿的内存带宽可以高达204GB/s。这句话的信息量其实超大,因为大家要知道,这已经相当于顶级的锐龙线程撕裂者PRO平台配备八通道DDR4-3200内存时的带宽了。仅凭12代酷睿的双通道内存控制器,配合DDR5-4800内存是绝对到不了这么高的。
和DDR4时代相比,超高频DDR5内存这次可能会登场得很早
因此可能性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英特尔方面相当于是在明示,已经有内存厂商准备好了等效频率高达12800MHz的DDR5内存,而且它可以兼容12代酷睿,在这个频率下,双通道128bit DDR5的带宽就正好是204GB/s了。当然,从我们三易生活的经验来看,要想让这么高频率的内存稳定运行,不光CPU要支持、主板的用料也不能差,所以204GB/s的超高内存带宽,可能得花不少钱才能体验到了。
大核具备“逆超线程”黑 科技 ,小核性能不输6代酷睿
最后,我们来简单讲一下12代酷睿的内部架构设计。由于这部分的信息量实在太大,所以我们只会选择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是12代酷睿这一次的大核心架构代号为“Golden Cove”。其实从名称上也能看出,它与11代桌面版的“Cypress Cove”、10代移动版的“Sunny Cove”是一脉相承的。话虽如此,但它本身其实比前两代的变化都要大得多。
比如说,12代酷睿的大核心,首次在x86处理器上实现了6宽度的解码器设计,这意味着它的指令解码能力理论上比之前所有的x86处理器都提升了50%之多。并且与之配合的,则是它的指令缓存、微 *** 作缓存的吞吐量都几乎翻了一番。而为了能够“喂饱”这个超大型的指令解码单元,英特尔更是直接将L2缓存的缓冲区大小从5000条增加到了12000条,同样也成为了当前已知民用级处理器中的最大规模。根据英特尔方面的说法,与前代产品相比,12代酷睿大核心的IPC性能增长了多达19%,这在行业里确实已经算是非常明显的进步了。
然而,这还不是12代酷睿大核心最“黑 科技 ”的设计。还记得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及,在12代酷睿中核心性能的优先级吗?没错,按照这一设计,12代酷睿处理器的大核心在日常的大部分时间里,可能都不会动用到超线程功能。为此,英特尔干脆在12代酷睿里弄了个特殊设计,允许大核心在不启用超线程时,将原本为超线程功能设计的、多余μOP缓存队列直接用于主线程运算,相当于是将核心的部分规格“临时加倍”。还记得2006年英特尔曾在自家主板BIOS里泄露过的“逆超线程”技术吗?在12代酷睿的大核里,它说不定真的实现了。
与此同时,12代酷睿的小核心也并不简单。要知道,它的架构其实源自于英特尔多年前的“凌动”产品线,但经过多达8代的改进和重新设计后,无论是性能还是技术指标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事实上,12代酷睿的小核心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内部的执行端口数量多达17个!要知道,它的上一代架构(Tremont)执行端口只有8个,而12代酷睿的大核心也才只不过12个执行端口。但是12代酷睿小核心的17个执行又并非17个功能不同的组件,而是包含了大量重复功能的单元。
来自AnandTech
这就意味着12代酷睿的小核心,从一开始就是为运算量不大、但相对重复的计算任务所设计,比如说杀毒、视频编码( 游戏 直播)、AI面部识别等等。而这也正好对应了它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职能,也就是主要用于执行那些辅助性质的程序,从而让大核心可以专注于重负载的主要线程。
当然,如果你非要用12代酷睿的小核心去“办大事”,它的性能也不是不够用。事实上,按照英特尔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12代酷睿的小核心与6代酷睿(Skylake)相比,中等功耗条件下的单核性能提升了40%;同时,12代酷睿的小核心可以仅使用约60%的功耗,就达到6代酷睿的峰值单核性能水准。
这话说的有点绕,但在经过了外媒的换算后发现,12代酷睿小核心的峰值单核性能大约是6代酷睿单核性能的108%,同时其功耗仅比6代酷睿的60%略多一点。当然,英特尔或许是顾及脸面,没有直接拿10代桌面版酷睿进行对比,毕竟10代桌面版酷睿还在售,而它的架构其实同样也是6代的Skylake。
换而言之,也就是对于12代酷睿来说,哪怕是2大核+8小核的低端型号,其总体性能也有望超过10代酷睿的10核心顶配型号。而对于8大核+8小核的顶配12代酷睿来说,性能相比10核心的酷睿i9-10900K提升80%、甚至在部分场景里提升100%,都是有可能的。
总结:12代酷睿提升不小,但它还只是剧变的前奏
总的来说,虽然英特尔目前还没有对12代酷睿的性能进行大规模宣传,但从目前已知的资料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此次架构改变的巨大以及性能提升的明显。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无论对于PC行业、还是对于有志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季换机的消费者来说,当然都是一件大好事。
反过来说,当处理器/显卡出现极大幅度的换代性能增长时,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软件将会大幅提升对于硬件的需求(或者通过指令集适配,在新硬件上明显跑得更快),从而对还在使用老设备的用户造成一定的压力。
不过对于英特尔来说,12代酷睿的诞生,不仅仅意味着他们成功实现了新品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回到了产品快速更迭的轨道上来。至少,根据日前曝光的信息来看,英特尔早已规划好了从2022年到2026年的多代“大小核”处理器产品线,一边在研发全新的、可能带来30%甚至50%性能提升的下代和下下代大核架构。
另一方面,性能高功耗还低的“小核心”设计,未来也有望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比如说可能会出现由多达64甚至128个小核心构成的服务器CPU,也可能会出现由8大核32小核组成的40核民用级新旗舰。
当然,更进一步地说,既然在12代酷睿里英特尔已经可以把“1大4小”做到5瓦的功耗水准,那么未来会不会有“2大8小”甚至“2大16小”设计的新制程处理器,再次进军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领域呢?
不得不说,12代酷睿打开了英特尔再次大幅进行技术创新的一扇大门。而这扇门里所蕴含的可能性,我们至今甚至还不能完全看透。
本文来自网络
Tualatin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um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范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列CPU。
Willamette
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采用的核心,最初采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采用018um制造工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 主频范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缓存!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采用的PPGA等等。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范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这是Intel最新的CPU核心,目前Pentium 4 XXX(如Pentium 4 530)和Celeron D采用该核心,还有少量主频在28GHz以上的CPU采用该核心。其与Northwood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009um制造工艺和更多的流水线结构,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目前生产的全部转到LGA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总线频率为533MHz(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800MHz(支持超线程技术),最高有1066MHz的Pentium 4至尊版。其与Northwood相比,其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而L2缓存则从512KB增加到1MB或2MB,封装方式采用PPGA,Prescott核心已经取代Northwood核心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Intel双核心处理器
目前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芯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生产的这两款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使用是没有针脚的LGA 775接口,但处理器底部的贴片电容数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桌面平台的核心代号Smithfield的处理器,正式命名为Pentium D处理器,除了摆脱阿拉伯数字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这次双核心处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Dual-Core双核心的涵义。
ntel的双核心构架更像是一个双CPU平台,Pentium D处理器继续沿用Prescott架构及90nm生产技术生产。Pentium D内核实际上由于两个独立的2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两个核心加起来一共拥有2MB,但由于处理器中的两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缓存,因此必须保正每个二级缓存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运算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l将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交给了外部的MCH(北桥)芯片,虽然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并不巨大,但由于需要通过外部的MCH芯片进行协调处理,毫无疑问的会对整个的处理速度带来一定的延迟,从而影响到处理器整体性能的发挥。
由于采用Prescott内核,因此Pentium D也支持EM64T技术、XD bit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处理器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原因很明显:在多个物理处理器及多个逻辑处理器之间正确分配数据流、平衡运算任务并非易事。比如,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两个运算线程,很明显每个线程对应一个物理内核,但如果有3个运算线程呢?因此为了减少双核心Pentium D架构复杂性,英特尔决定在针对主流市场的Pentium D中取消对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
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两款双核心处理器名字上的差别也预示着这两款处理器在规格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Pentium D不能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打开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双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能够模拟出另外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被系统认成四核心系统。
英特尔CPU E6500的基本参数:
1、适用类型:台式机
2、CPU系列:奔腾双核
3、制作工艺:45纳米
4、核心代号:Wolfdale
5、CPU架构:Core
6、插槽类型:LGA 775
7、CPU主频:293GHz
8、核心数量:双核心
9、线程数量:双线程
10、一级缓存:64KB
11、二级缓存:2MB
12、总线规格:FSB总线
13、热设计功耗(TDP):65W
扩展资料:
英特尔CPU系列,具体如下:
1、Intel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3、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
Larrabee核心是由1990年的P54C演变而来的,即第二款Pentium处理器,当然生产工艺已经进化到45nm,同时也加入了大量新技术,使其得以重新焕发青春。
4、Intel TerraFlops80核处理器
这里的“80核”只是一种概念,并不是说处理器正好拥有80个物理核心,而是指处理器拥有大量规模化并行处理能力的核心。
5、英特尔发布core i7处理器
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下一代桌面处理器将沿用“Core”(酷睿)名称,命名为“Intel Core i7”系列,至尊版的名称是“Intel Core i7 Extreme”系列。而同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将继续延用“Xeon”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ZOL中关村在线-Intel 奔腾双核 E6500(盒)参数
如果按照Intel过往的命名方式,下一代服务器平台可能会命名为Ice Lake-X、Ice Lake-SP,也就是Ice Lake架构的高性能平台及可扩展服务器平台。
但是目前Intel并没有发布这样的产品,所以实际情况还得上市才能确定。
--
下面是新一代10纳米Intel处理器的介绍:
如上路线图显示,Intel在12月12日在美国举行了架构日,透露了未来几年的处理器发展方向。
2019年的新架构是“Sunny Cove”(阳光海湾),重点变化包括:单线程性能提升、降低功耗、加入降低延迟的新算法、改进扩展性、可并行执行更多 *** 作、增大关键缓冲区和缓存,优化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负载、可加速AI、加密等专用计算任务的新功能、针对特定用例和算法的架构扩展,比如提升加密性能的新指令、矢量AES/SHA-NI、压缩/解压等。
将采用10nm工艺制造,集成第11代核显,对应的处理器代号就是之前已经公布的“Ice Lake”。Intel表示,Sunny Cove能够减少延迟、提高吞吐量、提升并行计算能力,改善游戏、多媒体、数据等相关应用体验,会成为下一代酷睿、至强处理器的基础架构,将在明年晚些时候登场。
2020年的新架构是“Willow Cove”(柳树海湾),重新设计缓存,对晶体管进行新的优化(,并有新的安全特性(猜测可能为硬件上基本免疫熔断/幽灵漏洞)。
2021年的新架构是“Golden Cove”(金色海湾),继续提升单线程性能,并强化AI、5G、网络、性能,继续强化安全性。
简单地说,架构是指CPU是基于什么结构,比如多少纳米,多少组晶体管什么的, 平台则是指用于支持CPU运转的芯片组,也就是主板和内存什么的, 不同的平台支持不同的CPU,比如你需要买最新的I7-4770CPU,那么你就需要配置HASWELL平台,购买相应的8系列主板(Z87),同时8系列的主板是不支持第三代CPU的I73770, 如果你需要买I73770,那就需要配置IVB平台,主板就是7系列的(Z77)。英特尔酷睿i系处理器第一代有Nehalem架构和Westmere架构都属于Nehalem架构;第二代是SandyBridge架构;第三代是IvyBridge架构也属于SandyBridge架构;第四代是Haswell架构;第五代是Broadwell架构;第六代是Skylake架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