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4040
Intel 8086
Intel 8088
80186
80286
80386
80486
奔腾(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赛扬(Celeron)
奔腾III(Pentium III)
奔腾4 (Pentium 4)
奔腾4极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赛扬D(Celeron D)
奔腾D(Pentium D)
酷睿 双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双核 Intel Core 2 Duo
奔腾双核 pentium dual core
酷睿2 至尊版 Intel Core 2 Extreme
酷睿2 四核 Intel Core 2 Quad
赛扬双核 Intel Celeron Duo
笔记型电脑用CPU
Pentium III Mobile
Pentium 4 Mobile 区别于机动版Pentium 4
奔腾M(Pentium M)
赛扬M(Celeron M)
酷睿 双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双核 (Intel Core 2 Duo)
酷睿 单核(Intel Core Solo)
奔腾双核 pentium dual core
凌动超低功耗处理器(Atom)
赛扬双核 Intel Celeron Duo
服务器用CPU
奔腾II至强(Pentium II Xeon)
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
至强(Xeon)
安腾(Itanium)
安腾2(Itanium 2)
安腾3(Itanium 3)
微处理器的里程碑1971年:4004微处理器
4004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年:8008微处理器
8008处理器拥有相当于4004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8008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 *** 作。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8080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395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8088处理器成为了IBM 新型主打产品IBM PC的大脑。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年: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286最初的名称为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台采用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英特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年: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 *** 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Italium Pentium) 处理器
于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32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拥有多达550万个晶体管。不适应市场需要,过早夭折。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还可以对家庭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的70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025微米技术。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70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3D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4200万个晶体管和仅为018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4004的运行速率为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 *** 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I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30%到90%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3D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年:英特尔安腾(Itanium)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64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 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 Intel Pentium4处理器时脉达到32GHz。
2003年:英特尔 奔腾 M(Pentium M) /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卡是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绰号胶水双核,被别人这样叫是有原因的,PD由于高频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
这是英特尔向酷睿架构迈进的第一步。但是,酷睿处理器并没有采用酷睿架构,而是介于NetBurst和Core之间(第一个基于Core架构的处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处理器是面向移动平台的,它是英特尔迅驰3的一个模块,但是后来苹果转向英特尔平台后推出的台式机就是采用的酷睿处理器。
酷睿使双核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实现。与后来的酷睿2类似,酷睿仍然有数个版本:Duo双核版,Solo单核版。其中还有数个低电压版型号以满足对节电要求苛刻的用户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 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 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移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移动处理器核心代号Merom。是迅驰35和迅驰4的处理器模块。当然这两种酷睿2有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将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目前,中间件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如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专有系统中间件、面向对象中间件、数据存取中间件、远程调用中间件等。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又向计算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起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和存储量,关键是实现更高的集成度。传统的计算机的芯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在当时是最佳的选择。但随着集成的提高,它的弱点也日益显现出来。专家们认识到,尽管随着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单位面积上容纳的元件有限的,在1毫米见方的硅片上最多不能超过25万个,并且它的散热、防漏电等因素制约着集成电路的规模,现在的半导体芯片发展即将达到理论上的极限。因此,有人预测现行的计算机系统将在2010年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为此,世界各国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一代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4种,即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可分为模糊、量子、超导、光子和DNA5种类型。
1计算要的发展趋势
1) 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计算机。其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内存容量在几百G字节以上。巨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系统的研究开发。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 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发展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范围更广的计算机系统。因为微型机可渗透到诸如仪表、家用电器、导dd头等中、小型机无法进入的领域,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异常迅速。预计微型机性在一起,今后将逐步发展到对存储器、通道处理机、高速运算部件、图形卡、声卡的集成,进一步将系统的软件固化,达到整个微型机系统的集成。
3) 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共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目前计算机联网已经非常普遍,但是计算机网络化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网络上资源虽多,利用却并不方便;联网的计算机虽多,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利用率并不高;网络虽然方便,但是却不安全,等等。计算机网络化在提供方便、及时、可靠、安全、高效的信息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目前各国在开发三网合一的系统工程,即将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将来通过网络能更好地传送数据、文体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在全世界范围拨打可视电话和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
4) 智能化
5) 智能化是指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智能计算机具有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功能,以及知识处理和知识库管理的功能等。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是通过智能接口,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与计算机自然对话。智能化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在21世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得到极大发展,各种智能机器人会大量出现,要使计算机能代替人类做更多的工作,就要使计算机有更接近人类的思维和智能。未来的计算机将能接受自然语言的命令,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将来的计算机可能不再有现在计算机这样的外形,体系结构也会不同。目前已研制出的机器人有的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环境的劳动,有的能与人下棋寺,这都从本质上扩充了计算机的能,使计算机成为可以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的思维活动和脑力劳动的电视。
2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
1) 模糊计算机
1956年,英国人查德创立了模糊信息理论。依照模糊理论,判断问题不是以是、非两种绝对的值或0与1两种数码来表示,而是取许多值,如接近、几乎、差不多及差得远等模糊值来表示。用这种模糊的、不确切的判断进行工程处理的计算机就是模糊计算机。模糊计算机是建立在模糊数学基础上的计算机。模糊计算机除具有一般计算机的功能外,还具有学习、思考、判断和对话的能发,可以立即辩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甚至可帮助人从事复杂技脑力劳动。日本科学家把模糊计算机应用地铁管理上。日本东京以北320km的仙台市的地铁列车,在模糊计算机控制下,自1986年以来一直安全、平稳地行驶着。车上的乘客可以必攀扶拉手吊带,这是因为,在列车行进中模糊逻辑计算机芯片。此外,人们又把模糊计算机装在吸尘器里,可以根据灰尘量以及地毯的厚实程度调整吸尘器的功率。模糊计算机还能用于地震灾情判断、疾病医疗诊断、发酵工程控特、海空导航巡视等多个方面。
2) 生物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这两项高科技的互相渗透,为研制生物计算机提供了可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脱氧核酸(DNA)处在不同的状态下,可产生有信息和无信息的变化。联想到逻辑电路中的0与1、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电压的高或低、脉冲信号的有或无等,激发了科学家们研制生物元件的灵感。1995年,来自各国的200多位有关专家共同探讨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认为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电子元件构建的计算机,而不是模仿生物大脑和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处理等相关原理来设计的计算机。其生物电子元件是利用蛋白质具有的开关性,用蛋白质分子制成集成电路,形成蛋白质芯片、红血素芯片等。利用DNA化学反应,通过和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某基因代码通过生物化学的反应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利用这一过程可以制成新型的生物计算机。科学家们认为生物计算机的发展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3)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用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运用集成光路技术,把光开关、光存储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再用光导 纤维连接成计算机。1990年1月底,贝尔实验室研制成第一台光子计算机,尽管它的装置奶粗糙,由激光器、透镜、棱镜等组成,只能用来计算。但是,它毕竟是光子计算机领域中的一大突破。正像忠心耿耿计算机的发展依赖于电子器件,尤其是集成光路一样,光子计算机的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光逻辑元件和光存储元件,即集成光路的突破。近十年来CD-ROM光盘、VCD光盘和DVD光盘的接踵出现,是光存储研究的巨大进展。网络技术中的光纤信道和光转换器技术已相当成熟。光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即光存储技术、光互联网、光集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光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在,全世界除了贝尔实验室外,日本和德国的其他公司都投入巨资研制光了计算机,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加先进的光子计算机。
4) 超导计算机
1911年昂尼斯发现纯汞在42K低温下电阻变为零的超导现象。超导线圈中的电流可以无损耗地流动。在计算机诞生之后,超导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们想到用超导材料来替代半导体制造计算机。早期的工作主要是延续传统的半导体计算机的设计思路,只不过是将半导体材制备的逻辑门电路改为用超导体材料制备的逻辑门电路。从本质上讲并没有突破传统计算机的设计构架,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仅在液氦温区,实施超导计算机的计划费用昂贵。然而,在1986年左右出现重大转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使人们可以在液氦温区获得新型超导材料,于是超导计算机的研究又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超导计算机具有超导逻辑电路和超导存储器,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所以,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超导计算机,但还有许多技术难关有待突破。
5) 量子计算机
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高速现代化的计算机处计算机的祖先“ENIAC”机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尽管计算机体积已经变得更加小巧,而且执行任务也非常快,但是计算机的任务却并没有改变,即对二进制位0和1的编码进行处理并解释为计算结果。每个位的物理实现是通过一个肉眼可见的物理系统完成,例如从数字和字母到我们所用的鼠标或调制解调器的状态等都可以用一系列我0和1的组合来代表。传统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之间的区别是传统计算机遵循着众所周知的经典物理规律,而量子计算机中,用‘量子位’来代替传统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位。二进制位只能用‘0’和‘1’两个状态表示信息,而量子位则用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来表示信息,两个状态可以在一个‘量子位’中并存。量子位即可以用与二进制位类似的‘0’和‘1’,也可以用这两个状态的组合来表示信息。正因如此,量子计算机被认为可以进行传统电子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复杂计算,其运算速度将是传统电子计算机无法经拟的。
最近,由年轻的华裔科学家艾萨克 庄领衔的IBM公司科研小组向公众展示了迄今最尖端的‘5比特量子计算机’。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不是要用它来取代现有的计算机,而是要使计算的概念焕然一新,这是量子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如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的不同之处。目前关一量子计算机所应用的材料研究仍然是其中的一个基础研究问题。
11. 5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其主要动力就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科学技术史,信息技术在众多的科学技术群体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是最主要的、发展最快的仍然是信息技术。
1数据与信息
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一般来说,信息即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人通过接受信息来认识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是一种知识,是接受者原来不了解的知识。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可以说信息不仅维系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不断的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据处理之后产生的结果为信息,信息且有针对性、时效性。尽管人们在许多场合把这两个词互换使用。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例如,当测量一个病人的体温时,假定病人的体温是39`C,则写在病历上的39`C实际上是数据。39`C这个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39`C是什么意思什么物质是39C?但是,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描述或与其他数据比较时,便赋予了意义。例如,这个病人的体温是39`C,这才是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
2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每一种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技术发展能够导致虚拟现实的产生,信息本质也被改写,一切可以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的东西都被称为信息。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和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和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在这个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统一的定义中,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 相关的技术。该定义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可能对社会、科技、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信息技术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还包括在现代文明之前的原始时人和古代社会中与那个时代相对应的信息技术。不能把信息技术等同为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 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近见十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对信息技术以及整个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
2) 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它的核心和支撑技术。
3) 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如由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技术群类,如工厂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互联能信技术等。它们是信息技术开发的根本目的的所在。
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纵观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一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4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展望未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将才得到更深、更广、更快的发展,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等。
1) 数字化
当信息被数字化并经由数字网络流通时,一个拥有无数可能性的全新世界是便由此揭开序幕。大量信息可以被压缩,并以光速进行传输,数字传输的品质又比模拟传输的品质要好得多。许多种信息形态能够被结合、被创造,例如多媒体文件。无论在世界任何的角落,都可以立即存储和取用信息,这是即时存取了大部分人类文明进化的记录。新的数字产品也将被制造出来,有些小巧得足以放进你的口袋里,有些则大得足以对商业和个人生活的各层面都造成重大影响。
2) 多媒体化
随着未来信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媒体与计算机集成一起,使计算机的应用由单纯的文字处理进入文、图、声、影集成处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上每一种媒体都将被数字化并容纳进多媒体的集合里,系统将信息整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接近于人类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来设计与 *** 作。
3) 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进行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建设,即建设宽频高速公路。尽管今日的INTERNET已经能够传输多媒体信息,但仍然被认为是一条低容量频宽的网络路径,被形象地称为一条花园小径。下一代的INTERNET技术(INTERNET2)的传输速率将可以达到2.4GB/S。实现宽带的多媒体网络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4) 智能化
直到今日,不仅是信息处理装置本身几乎没有智慧,作为传输信息的网络也几乎没有智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为了找有限的信息,却要在网络上耗费许多时间。随着未来信息技术向着智能的方向发展,在超媒体的世界里,‘软件代理’可以替我们在网络上漫游。‘软件代理’不再需要浏览器,它本身就是信息的寻找器,它能够收集任何可能想要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
1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计算机所表示和使用的数据可分为两大类: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数值数据用以表示量的大小、正负,如整数、小数等。字符数据也叫非数值数据,用以表示一些符号、标记,如汉字、图形、声音数据也属非数值数据。
任何形式的数据,无论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进入计算机都必须进行二进制编码转换。
1.21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编码
ENIAC计算机是一台十进制的计算机,它采用十个真空管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冯.诺依曼在研IAS时,发觉这种十进制的表示和实现方式十分麻烦,提出了二进制的表示方法,从此改变了整个计算的发展历史。
二进制只有‘1’和‘0’两个数,相对十进制面言,采用二进制表示不但运算简单、易于物理实现、通用性强,更重要的优点是所占用的空间和所消耗的能量要小得多,机器可靠性高。
计算机内部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各种信息,但计算机也外部交往仍采用人们熟悉和便于阅读的形式,如十进制数据、文字显示以及图形描述等。其间的转换,则由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污染上来实现。转换过程如图1-3所示。
122进位计数制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数据一般是十进制表示,而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使用二进制。但为了书方便,也采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形式表示。下面介绍数制的基本概念。为了简化分析,均以整数为例。
如果数制只采用R个基本符号(例如:1,2――,R-1)表示数值则称为R数制称为‘数码’。处于不同位置的代表的值不,与它所在位置的“权”值有关。表1-2给出了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进位计数制。
表1-2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计数制的表示
进位制
基数
基本符号
权
式发表可
形式表示
二进制
2
0,1
2
B
八进制
8
0,1,2,3,4,5,6,7
8
O
十进制
10
0,1,2,3,4,5,6,7,8,9
101
D
十六进制
16
0,1,2,3,4,5,6,7,8,9
A,B,C,D,E,F
16
H
表1-2中十六进制的数字符号除了十进制中的10个数字符号以外,还使用了6个英文字母:A,B,C,D,E,F,它们分别等于十进制的10,11,12,13,14,15
在数制中有一个规则,就是N进制一定采用“逢N进一”的进位礁岩则。如十进制就是“逢十进一”,二进制说是“逢二进一”。
1,2,3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在我们熟悉的十进制系统中,9658还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多藏匿项式形式:
(9658)D=9x103+6x102+5x101+8x100
上式中的103,102,101100是各位数码的权,可以看出,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上的数字只有乘上它们的权值,才能真正表示它的实际数值。
基数为R的数字,要将R进制数按权开求和,这就实现了R进制对十进制的转换。如:
124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
将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数时,可将此数分成整数与小数两部分分别转换,然后再拼接起来即可。
将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成R进制数采用“除R取整”法,即将十进制小数不断乘以R取整数,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小数部分可能永远不会得到0);所得的整数从小数点自左往右排列,取有效精度,首次取得的整数排在最左边。
例:将十进制数2258125转换成二进制数。
125八进制转换为十六制
二进制数非常适合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但书写起来位数比较长,如表示一个十进制数1024,写成等值的二进制数就需11位,很不方便,也不直观。而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比等值的二进制数的长度短得多,而且它们之间转换也非常方便。因此在书写程序数据用到十进制数的地方,往往采用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的形式。
由于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存在特殊关系:81=23,161=24,即1位八进制数相当于3位二进制数,位十六进制数相当于4位二进制数,因此转换方法就比较容易,见表1-4
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时,以小数点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分组,每3务工一组,两头不足3位补0即可。同样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只要4位为一组进行分组。例如:将二进制数(10101011110101)B转换成八进制数。
126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
1.位(bit)
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0还是1在CPU中都是1位。
2 字节
一个字节由八位二进制数字组成(1Byte=8bit)。字节是信息组织和存储的基本单位,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单位。
早期的计算机并无字节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逐渐从单纯用于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领域,为了在体系结构上兼顾表示“数”和“字符”,就出现了“字节”。IBM公司在设计其第一对超级计算机STRETCH时,根据数值运算的需要,定义机器字长为64bit。对于字符而言,STRETCH的打印机只有120个字符,本来用7bit表示即可,但其设计人员考虑到以后字符集扩充的可能,决定用8bit表示一个字符。这样64位字长可容纳8个字符,设计人员把它叫做8个“字节”,这就是字节的来历。
为 了便于衡量存储器的大小,统一以字节“Byte,B”为单位。常用的是:
K字节 1KB=1024B
M字节 1MB=1024KB
G字节 1GB=1024MB
T字节 1TB=1024GB
1.27字符
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字母、数字、各种符号)和中文字符,即所有不可做算术运算的数据。由于计算机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因此字符也必须按特定的规则进行二进制编码才能进入计算机。字符编码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确定需要编码的字符总数,然后将每一个字符的顺序确定顺序编号,编号值的大小无意义,仅作为识别与使用这些字符的依据。字符形式的多少及编码的倍数。对西文与中文字符,由于形式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编码。
1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用以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American Stan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交换代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殷富为国际标准。ASCII码和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国际通用的是7位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字符的编码,见表1-5所示:
表1-5中对大小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及控制符等特殊符号规定了编码,表中每个字符都对应一数值,称为该字符的ASCII码值。其排列次序为b6b5b4b3b2b1b0,b6为最高位,b0为最低位。在计算机上构建私搭建小型云平台的步骤如下
1、首先,百度直接搜索“私有云企业网络盘”或“云盒子”,进入官网一键下载windows服务器安装包。
2、然后为服务器设置固定IP,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设置填写IP的信。
cpu i5-4590 1339。
主板 技嘉b85m-d3v-a 449。
显卡 影驰750ti 黑将 829。
在第二个自检画面的最下方还会出现一行关于主板的信息,前面的日期显示的是当前主板的BIOS更新日期,后面的符号则是该主板所采用的代码。
根据代码可以了解主板的芯片组型号和生产厂商。以往老主板的自检画面中最下方文字的中间标明的是主板芯片组,这一块板子则将其提到了自检画面的上方。
扩展资料:
配置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服务器应用,我们从应用角度,结合服务器技术规格要求不同,可大致分三类: 快速处理型是指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高,反应速度要求快,如门户型网站,在线游戏服务器,防火墙,数据库服务器等。
海量存储型服务器是指对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要求大,如视频服务器,在线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 服务器等则对二者都有一定的要求,视用户数的多少,用户定额空间的大小,访问的频繁度而偏向于某一种类型。
低价稳定型服务器对服务器的处理速度,数据存储要求不高,但稳定性,安全性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硬件配置
惠普的服务器 HP Integrity服务器为向动成长企业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全球最全面的行业标准服务器系列,Integrity服务器能够满足您最苛刻的业务需求,为您提供绝佳选择。其设计融合了独特创新,无论是在系统内部还是外部都带来了突破性的非凡价值。此外,它们还提供了世界一流的使用体验,并通过紧密协作来设计和构建灵活的基础设施,以使您能够从容应对变革和拓展业务。
一旦投资了合适的系统来构建IT设施的基础,您便可高枕无忧,因为您投资的价值将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提升。HP基于标准的服务器创新以及与业界主要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强大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使您能够轻松、经济高效地应对变革。
借助Integrity服务器,您可以选择运行各种 *** 作系统,而不是受制于专有解决方案-带来出色的投资保护并降低了TCO(总体拥有成本)。我们创新的虚拟化和管理解决方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简化了运营并降低了成本。同时,HP坚定不移地推广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咨询和支持。HP Integrity服务器拥有行业领先的卓越性能和关键任务可靠性,专门针对最苛刻的工作负载而设计,帮助您建立协调一致的IT与业务环境。
HP Integrity服务器 = 信赖
成功的企业必须能够快速、无缝、经济高效地适应内部及外部的环境。这正是我们采用行业标准的体系结构和内建的模块化特性来设计HP Integrity服务器的原因,这样我们的系统便能够满足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借助HP Integrity服务器,您可以选择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业务需求,并获得世界一流的使用体验。
绝佳选择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您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获得出色的灵活性来应对变革并拓展业务。HP Integrity服务器提供了卓越的性能来满足您最苛刻的工作负载,提供了最广泛的 *** 作环境选择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并且提供了针对各种工作负载的一流的可用性。
除了拥有领先的性价比优势,Integrity服务器还支持行业领先的主要 *** 作环境-HP-UX 11i、Linux®、Microsoft® Windows®Server 2003和OpenVMS-使您能够按照自已的方式来开展业务。这意味着这些高性能平台将帮助您轻松、快速地部署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帮助实现苛刻工作负载在多个 *** 作环境之间的整合,进而带来更高的简易性、灵活性和价值。
HP Integrity服务器还提供了卓越的投资保护。随着未来业务要求的不断变化,您可以重新部署Integrity服务器,以在不同的 *** 作系统上运行不同的IT解决方案。现有的HP 9000服务器和HP Integrity服务器以后还能够根据您的需求从机箱内轻松升级至最新的安腾2技术。此外,以平均5-10年的生命周期计算,Integrity服务器能够持续更久。
独特创新
HP实际上已经成为创新的代名词。HP Integrity服务器在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它将为您带来:
领先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将资源进行池化集中和共享,从而使IT供应与业务需求自动保持协调一致
简化的管理,紧紧围绕您的业务目标
优化资产利用率,使您做到事半功倍
Integrity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包含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虚拟服务器环境),它能够轻松自如地调配您的资源,随时随地满足您的需要,以实现最灵活、最高效的运营。HP还充分利用其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领域的丰富经验,向Integrity服务器增加了集群能力,以增强安腾2处理器内建的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等特性。
此外,Integrity服务器创新的系统设计还将帮助您让新一代安腾2架构系统发挥更高性能。HP mx2双处理器模块使您能够在同一机箱内(入门级Integrity服务器之外)部署数量加倍的安腾2处理器。mx2双处理器模块由HP开发,它将工作负载容量和性能密度提高到了此前基于单安腾2的Integrity服务器的两倍。而且,HP的可扩展处理器芯片组还提高了安腾2处理器内存和I/O子系统的可扩展性。借助中高端Integrity服务器单元板体系结构上的硬分区功能,您还能够将单个的英特尔安腾处理器与mx2双处理器模块在同一机箱内混合使用。
采用mx2双处理器模块的HP Integrity服务器拥有超凡的计算能力,它通过应用和服务器整合使资源管理变得更加简单、有效,从而带来了更高的整体性能和更低成本。整合简化了系统管理,释放出更多用于业务流程而不是IT维护的资源,并且带来了更加优化的基础设施,能够轻松、快速地适应和应对变革。此外,整合还降低了硬件、软件许可以及物理占地空间等方面的成本。
HP与主要的技术领导厂商携手打造创新的行业标准解决方案,无论是在系统内部还是外部都带来了突破性的价值。由于不再受制于专有技术,您将可以从更低的成本和风险中获得巨大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