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中的捷科公司的原型是IBM。
《输赢》根据付遥的同名小说改编。付遥生于辽宁,长于西安,居北京。初为程序员,后在IBM和戴尔电脑做销售和管理。
电视剧《输赢》是由张黎执导,陈坤、辛芷蕾领衔主演,王学圻、张子健等特邀出演,吕中、王庆祥等友情出演,张宥浩、芦芳生、包文婧、栾元晖等主演的职场情感剧。
IBM介绍
1、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I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3、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蓝色基因和Watson),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百度百科-IBM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是一家拥有40万中层干部、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其年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利润为70多亿美元。它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 1969 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 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 在计算机这个发展最迅速、经营最活跃的行业里,其销量居世界之首,多年来,《幸福》杂志评选出的美国前500家公司中一直名列榜首。 IBM公司追求卓越,特别是在人才培训、造就销售人才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具体地说,IBM公司决不让一名未经培训或者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到销售第一线去。销售人员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对公司的形象和信用影响极大。如果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会使一个很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夭折。因此该公司用于培训的资金充足,计划严密,结构合理,一到培训结束,学员就可以有足够的技能,满怀信心地同用户打交道,不合格的培训几乎总是导致频繁地更换销售人员,其费用远远超过了高质量培训过程所需要的费用。 这种人员的频繁更换将会使公司的信誉蒙受损失,同时,也会使依靠这些销售人员提供服务和咨询的用户受到损害。近年来,该公司更换的第一线销售人员低于3%。所以从公司的角度看,招工和培训工作是成功的。 IBM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系统工程师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主要采用现场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75%的时间是在各地分公司中度过的;20%的时间在公司的教育中心学习。分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将检查该公司学员的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包括从公司中学员的素养、价值观念、信念原则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学员们利用一定时间与市场营销人员一起访问用户,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体会。 此外,还经常让新学员在分公司的会议上,在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代表面前,进行他们的第一次成果演习,有时,有些批评可能十分尖锐,但学员们却因此增强了信心,并赢得同事们的尊敬。 该公司从来不会派一名不合格的代表会见用户,也不会送一名不合格的代表去接受培训,因为这不符合优秀企业的概念。 销售培训的第一期课程包括IBM公司经营方针的很多内容,如销售政策、市场营销实践以及计算机概念和IBM公司的产品介绍,第二期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销售。在课堂上,该公司的学员了解了公司有关后勤系统以及怎样应用这个系统。他们研究竞争和发展一般业务的技能。学员们在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代表或系统工程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员们到分公司可以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实际部分。 现场实习之后,再进行一段长时间的理论学习,这是一段令人"心力交瘁"的课程: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生们熬到半夜。 在商业界中,人们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必须明白:"充分努力意味着什么?整个通宵是否比只学习到晚上10点好?"课程开始之前,像在学校那样,要对学员分班,分班时的考试是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考试便增加了主观因素,学员们还要进行销售演习,这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收益的活动。一个用户判断一个销售人员的能力时,只能从他如何表达自己的知识来鉴别其能力的高低,商业界就是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世界。 有时,学员们的所作所为还保留着某些学生气,他们对培训课程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遇到这类情况,公司就会告诉他们:"去学校上学,你们每年大约要付15000美元的学费。所以应当让我们决定什么是最好的。这就是经济规律,同时,也是你们学习经营的第一件事。"一般情况下,学员们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每天长达14-15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1993年4月,罗·郭士纳临危受命,成为IBM。郭士纳在上任后不久将客户重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全面提出提供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全方位的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的新服务理念。沃森时代"顾客至上"的IBM回归。在具体的措施方面,郭士纳要求各个营销部门――推销、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等必须彼此协调。所有营销职能必须从客户的观点出发,紧扣市场的需求进行整合运作。同时其他部门都要通过营销部门接受思考客户的观点。同时,郭士纳认为,拯救IBM还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由于90年代初期的组织结构无序,IBM造成了品牌信息的混淆不清。广告代理关系也异常混乱。当时IBM的广告业务主要由纽约的两大广告公司Well Rich Greent BDDP公司和 Lintas 公司代理,但由于IBM组织的分权化,各部门也可以寻找其他的广告公司代理广告业务。iv如此情形下要想整合品牌资源、统一部署市场推广是不实际的。
在1994年5月2 4日 ,IBM公司决定将其全球广告业务全部交予奥美代理。这是广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业务转移v 。IBM除了需要奥美广告公司具备全球范围的业务网络和经验以外,IBM特别要求奥美能够使IBM 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完整一致的新特性――低调、平易、技术领先、虚怀若谷和源源不断的活力。vi于是"品牌管家"奥美开始了建立和发展IBM品牌的360°重塑广告运动。
品牌管家的全面介入
奥美公司首先对IBM品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查,以了解IBM在人们心目中的既有形象,有人称之为"品牌检验",即寻找与品牌相关的语言及元素,并开始收集资料,以全方位的了解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调查发现虽然IBM的知名度一向很高,并且在过去给人以稳固、安全、可靠的感觉,然而人们认为IBM机构庞大,反应缓慢,在研究开发方面不如他人,缺乏新品牌迷人的产品特征,以至于使顾客对品牌的特性与将来的发展方向感到困惑。调查显示:IBM是一个"你无法和它一同欢笑"的品牌,"IBM只会与你的主管讨论,除此以外,别人都不重要。"vii当然,IBM公司也是一个值得信赖、具有良好品格与崇高道德的公司。
依据市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奥美公司将IBM的品牌定义为:"信息时代的基石,改造我们生活的拉力IBM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兼顾人性化需求的温和、积极,甚至偶尔也会自嘲一番;轻轻一触,它就能把任何人变成拥有科技魔力的用户;它提供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viii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奥美开始了对IBM品牌的全面整合塑造。
在公司内部,从接待员的风格、办公室的摆设到产品线、人体工学、设计与色彩,以及
产品的定位、包装、POP设计都与这一新品牌内涵相联系。在外部宣传上,从产品的促销活动、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也即整个营销运动都遵循"科技魔力""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这个品牌新的核心内涵来进行。
1994年12月,奥美推出了《修女篇》、《阿拉伯的摩洛哥人篇》等一系列的电视广告,开始了IBM新的"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广告运动,用以重新塑造IBM新的品牌形象。人们从两位一老一少的修女的低声对话中,知晓了IBM的OS/2WARP有关信息,当心里正感慨于OS/2WARP可以让心静如水、古板保守的老修女也为之倾心的强大的魅力时,发生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我们敬爱的老嬷嬷还带着传呼!老嬷嬷的形象一直以古板保守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但最后这一幽默情节一改IBM广告以往严肃、沉闷气氛,同时也在向世人宣布,即使是老修女也会欣然接受时代的变化,更何况是IBM。
这支广告可以称为"创意金字塔理论"实践的典范。ix 它用修女为主人公,从视觉上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安静优雅的背景音乐,将整支广告与其他嘈杂的电视广告或节目有效的分离开来。广告引导人们看下去,并进入"兴趣"环节,一老一少两个嬷嬷竟然在讨论IBM的尖端科技!下一步,信用环节:用年轻修女之口说出OS/2WARP的优越之处,"它能同时完成多重任务,还能轻而易举的连接INTERNET。"随着老嬷嬷"欲望"的高涨,唤起了人们的心里欲望,一种连老嬷嬷都想拥有的东西,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拥有呢?最后进入收尾环节(行动),在幽默之后提出了广告的主题"IBM,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蓝色巨人在经营处于低谷时,提出"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这一颇具煽动性的口号,并且毅然决定与奥美合作,重塑品牌形象,标志着IBM公司由一个主要销售计算机硬件的公司逐步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硬件、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计算机公司,标志着IBM公司从一个产品导向的公司转变为一个以市场需求为第一先导的整合营销导向的现代公司,也标志着新IBM品牌塑造广告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广告全球化VS本土化
随着"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广告运动大规模的展开,IBM一系列的电视广告片在全球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我们只需看看这些广告片的名称变可形象的感觉到什么叫做"四海一家":《阿拉伯的摩洛哥人篇》、《法国人篇》、《曼谷的河流篇》、《爱尔兰的牧羊人篇》、《希腊渔夫篇》、《意大利的农场主篇》、《南非儿童篇》、《巴西雨林篇》、《亚洲僧侣篇》每支广告片都通过带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人们的交谈来表现产品信息和广告主题。广告片中,人们用各国的语言交流着IBM,在画面的下面,则配以文字说明。
通过普通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一个宏大的广告主题,传达技术信息,整支广告风趣幽默,核心信息传递清晰,寓意也易于理解,看完之后让人不禁会心一笑,IBM平易近人、技术领先、虚怀若谷的新形象呼之欲出。
IBM的广告非常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全球化广告要求在世界各地市场上通过采用基本一致的广告传播方式,实现全球市场的统一营销战略。事实上,1994年后推出的IBM系列广告片就是在全球统一的总战略指导下进行制作的:
统一的广告主旨――"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统一的创意模式――"困境――解困"模式
统一的表现形式――"在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对话"
统一的广告风格――平易近人、幽默诙谐
这种全球化广告策略使IBM降低了为实现市场规划和控制目标所需的营销和广告成本;降低了广告制作成本;简化了市场营销和广告的协调控制的程序,更给IBM品牌重塑带来了明显的规模化效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建立了IBM新的品牌形象――低调、平易、技术领先、虚怀若谷和拥有源源不断活力的健康形象。x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全球化的广告总策略下,IBM从广告用语、符号意义、文化象征、诉求主题、形象组合到广告经营策略等方面又很好的结合各地本土的社会文化,将本土化完美的结合进IBM的品牌内涵中。泰国的湄公河,拥挤的小渡船,爱尔兰的风笛曲,都有着浓郁的本土特色,所有这些本土化、民族化的东西又都在"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的主题下的得到了整合。
"解困"广告演绎模式
"困境――解困"模式是IBM在广告中运用的最多的方法。这种模式的广告往往习惯直面生活中种种障碍与问题,借助高品质产品或服务的某种功能加以解决,以"解决困境"这种直接可见的具体利益打动人心,并将"解决"与"未解决"两种情景进行比较,或者是提出美好的憧憬,从而达到一种皆大欢喜的正面效果,因此这与IBM的"解决之道"不谋而合。
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曼谷的河流篇 》、《阿拉伯的摩洛哥人篇》、《希腊渔夫篇》、《意大利的农场主篇》、《南非儿童篇》、《巴西雨林篇》,还有近期在我国推出的一系列IBM的广告如:《药店篇》、《新疆商人篇》、《购并公司篇》就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制作的广告。
运用对话的广告表现魅力
"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系列广告运动,是温馨的,它用一种非常亲和的方式去谈论IBM,它使技术创新变得人性般的令人喜悦,而且易于理解。戏剧性的广告情节激发了潜在客户内心的欲望,也为他们创造出更为感性和生动的信息链接点。
表现手法:以幽默融化冷漠
幽默是化解严肃紧张的最好的方法,奥美公司就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手法,让人们看完一支广告后会心一笑,于是IBM那个严肃、冷漠、自大的形象就犹如烈日下的冰山,迅速的融化了。2001年IBM最新推出的"抢劫篇"就是沿袭了1994年以来的广告表现上手法,通过轻松、幽默的创意,解释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发狂的经理向警察报案,说他的服务器全被偷走了,但一个聪明的大学生挽救了他。广告形象的告诉观众IBM的一个"箱子"就能装下你一大堆体积庞大的服务器。
整合营销传播下的广告运动
为了给IBM创造全球高度一致的品牌形象,在确立以"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作为广告主口号的前提下,在遵循全球化的广告总策略以本土化表现的形式下,奥美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整合营销传播方式进行这一广告运动的 *** 作。
丹·E·舒尔兹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要求在广告运动中,在同一个广告主题下,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或媒介,针对不同细分区块里的不同消费者进行有效的双向信息传播,以此形成一个总体的、一致的情感认同,从而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奥美公司正是认识到90年代以来市场分众化、产品高度同质化以及在因特网的影响下资讯膨胀的趋势,选择了IMC作为IBM广告运动的传播方式,以期在不同的分众化细分市场中与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双向、有效传播。
除了电视、杂志,报刊等形式的广告外,IBM同时运用直效营销、公关活动、促销和事件营销等多种手段,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整合品牌传播,以期形成整合的品牌塑造力量。举世瞩目的"深蓝"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997年5月3日,在纽约的艾其塔布尔中心,IBM一台耗资仅200万美元的,名为"深蓝"的超级电脑,与世界一流国际象棋大师假里·卡斯帕罗进行一局棋赛,经过8天的反复较量至11日xi,"深蓝"胜出。
IBM早在1996年就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媒体上对这场"世纪末的人机对弈"进行大规模的公关活动,并在1996年和1997年两度策划"人机大赛",这个公关事件赢得了巨大的关注,全世界有超过30亿的受众了解这场赛事,在1997年9天的比赛过程中,IBM的深蓝网站的点击次数超过了7400万次,同时《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全世界近万家媒体均进行了报道,IBM的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扬。xii"深蓝"的获胜引起了整个信息技术领域,乃至全球的轩然大波,人们热烈的讨论着电脑与人之间伦理上、技术上的关系问题。而"深蓝"事件也如IBM所预期的,不仅为IBM带来了全球的轰动效应,进一步巩固了自1994年以来努力塑造的"不断创新、技术领先、充满活力"的品牌形象。
直效营销传播是IBM整合营销传播的又一特色,其活动数量几乎占整个整合营销活动的一半以上。这是IBM 从沃森时代就有的悠久传统。IBM通过建立资料库营销团队,针对各行各业做研究,经过分析有用的资料,提出符合各行业特色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的营销广告活动。通过这种"一对一"的运动方式,使其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xiii
IBM卷土重来
在1994年底推出的"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的广告运动的作用下,IBM度过了1996年一个灿烂的夏天,它的利润出人意外的创下了新高。像Think Pad系列的电脑销量非常的好,而且IBM在广告运动中主推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仅在1996年1~9月间就创下了110亿美元的可观利润,到年底与去年相比利润增长了245%。xiv"四海一家解决之道"广告运动使IBM的服务业成为明星,也使IBM摆脱了"即将成为化石的大恐龙"形象,那个脚步沉重的蓝色巨人一去不复返。
卷土重来之一:服务先导下的概念整合传播
IBM就是服务
IBM的广告运动在"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的攻略下,密集而有序的进行。同时,它将自己公司的终极理念"IBM就是服务"作为一句广告口号向全世界宣告。企业服务的概念虽不是源自IBM,但是IBM却将企业服务的理念拓深延展,并推向极致。服务本身成为IBM的一种产品,服务是IBM的另一块品牌,已成为全球性的竞争方式。于是,IBM全球服务(IBM Global Services)声名远扬。
"IBM就是服务"这一句广告口号看似简单,但却清楚而又准确地阐明了在IBM转型后的企业指导思想。这一次,IBM公司的霸气体现为要在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方面独步全球,成为世界第一。从这个意义上,IBM公司利用这句广告口号向世人宣告:IBM提供的不仅仅有机器产品,而且有服务产品――即硬件设备本身和软件程序以及企业员工的建议和咨询;同时也宣告IBM训练的不仅是产品的推销员,而且是用户困难的解决者。因为IBM公司用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所以使得公司在服务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也正因为IBM公司让人们了解它能够为客户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使人们确信公司切实在关心着每一个用户,愿意并且有能力解决用户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使得人们恢复了对IBM的信心。
电子商务
1997年3月,xv IBM公司在强大的营销和广告运动下推出了全新的服务概念"e-business",即"电子商务"概念,反攻IT市场,夺回原本失去的客户。电子商务为客户量身定做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专业的系统设计,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理念在这里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尽管互联网发展迅猛,但在1997年的美国,只有20%的人了解"电子商务",IBM所预想的完全联网的世界仍是个遥远的梦想。IBM希望能够成为主宰未来的电子商务领域的公司,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消费习惯。路漫漫其修远兮,又一次强大的整合营销广告运动拉开了序幕。
1997年底,在一次耗资2亿美元的营销的广告运动中,IBM在12家全国性大报中登载了一份8页的广告插页。xvi 这一系列平面广告具体介绍了IBM将如何帮助客户寻找到更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预想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各公司将通过内部网、外部网或万维网与它们的客户、雇员、销售商和供应商连接起来。广告声称,IBM有最好的设备,利用其软件、硬件和专业技能,可以将各公司带进联网的电子商务世界中。与平面广告相结合,电视广告通过超现实和后现代的手法展现了IBM所提倡的电子商务方方面面和美好的未来。
新兴媒介因特网在这次整合营销广告运动中扮演了主角。无论从技术还是战术上,将因特网作为电子商务广告运动的主战场,都无可厚非,因为它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构建平台或实现工具,另一个方面,它也是电子商务主要潜在客户最为密集的媒介领域。因特网上的广告宣传针对潜在的客户群,通过banner、主页等形式,为他们全方位的、详细周全的介绍了电子商务,直观地展示出IBM所研发的解决方案,让受众感受与电子商务的"亲密接触"。
1997年至2000年上半年,伴随着汹涌澎湃的因特网浪潮,IBM电子商务的广告运动取得伟大的胜利――它使电子商务在IBM与信息产业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让人信任和重要的概念被确立下来;通过对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明确定位,电子商务美好未来的完美表现,多种媒体的策略性整合应用,使得IBM所倡导的电子商务成为了最为流行的商务形式和丰厚利润的代名词,据米乐沃德·布朗公司的品牌跟踪调查表明,受众对"电子商务"这个术语的认知度上升到27%,有57%的人把它与IBM联系到一起。xvii大批大批的商人将大把大把的资金投进了电子商务这个最时尚、最新潮、最热门、最有前景的商务形式中,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IBM为他们规划的电子商务旅程。到1999底,IBM营业额的25%来自于电子商务。xviiiIBM成了虚拟世界新兴的"圈地运动"中的大赢家。
2000年末,纳斯达克股市暴跌,网络经济的泡沫缩水。当大批的com公司如同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的时候,人们对IBM所倡导的电子商务陷入怀疑与茫然中。人们不禁在问:这个与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的因特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电子商务,真的能够盈利吗?
2000年12月,IBM的CEO郭士纳先生在纽约的电子商务峰会的演讲,道出了IBM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电子商务仅仅是一种商务形式。""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xix
2001年初,IBM与奥美在全球的27个市场发起了新的营销广告运动――"电子商务e代"(generation e business)运动,用以阐述电子商务的全新概念和发展方向,重新树立电子商务的信用期望,抹去人们心中对com的顾虑,进一步巩固 图为IBM电子商务论坛现场照片
IBM在全球范围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广告运动传达的主要信息紧扣郭士纳先生在纽约的电子商务峰会的演讲主题,即: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e"时代;"e"代的电子商务其本质是"商务"而不是"因特网";IBM能够为你提供最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广告运动依然使用IBM一贯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在全球一致的广告主题下进行传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运用本土化的表现手法,结合本土的特色选择不同的侧重面进行。
例如在中国,针对读者对于全新的事物,更容易接受长文案这一现象,IBM运用了大量的公关文章详细介绍电子商务e代的核心信息,平面广告也采用长文案的方式,陈述IBM对于电子商务的见解。
赋予传统强势以新增长点
在全新的概念下, IBM赋予传统强势新的服务理念,以推广传统的硬件产品。
计算机硬件是IBM的传统产品,也是强势产品。经典的广告语"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总是带动世界的脚步"(后来这句广告语也用于PC机的广告宣传如右图),就是IBM在其大量的大型计算机运用于6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推出的。特别是1997年"深蓝"的胜利,让全世界的人都对IBM的大型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刮目相看。IBM在计算机大型机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进一步加强。
90年代IBM将提出的"解决方案"概念运用于大型机和pc机的硬件产品的推广运动中,以赋予硬件产品新的增长点。如"解决之道――IBM PC"系列广告,就将IBM的PC机定位为个人电脑解决之道的硬件基础。
卷土重来之二――广告潮流的引导
IT带给世界的是尖端的科技,因此IT广告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时代生活潮流的一个反映,它往往通过反传统的手法来表现不断创新的品牌形象。IBM就是一个广告时尚的创造者,它通过抛弃传统、超越现实的,独树一帜的广告表现,建立了在变化中常新的形象,引领着广告时尚的潮流。
2001年, IBM推出题为 "魔力宝箱"系列广告运动,为其e-server系列电子商务大型服务器做产品和品牌宣传。纵观整个广告运动,IBM试图通过一种唯美的、艺术的后现代、超时尚的表现手法来传递产品和品牌信息。
"魔力宝箱"系列广告网络广告充分运用网络互动的特性,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让人们了解e-server,让人走进e-server的精彩世界。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则带有浓郁的后现代主义梦幻风格。乍一看到凌乱不堪的,读者会以为看到的是一张IBM广告的草图!但随即一阵温馨和亲切感却油然而生――随意的钢笔草图,凌乱的元素组合,让读者仿佛感觉到,整幅广告只是他的一个朋友在向自己推荐一样"好东西"时,随便在家里找到一张白纸边说边画草图。在弥漫着计算机的世界里,手绘草图让人感受到,IBM对客户的关怀如同挚友一般真诚,如同呼吸一般的真实。
"魔力宝箱"的电视广告同样也运用了手写字幕来传递信息,没有用传统的画外音和对白。流畅的剪接,将如诗如画的异国风情和如梦如幻的背景音乐完美无暇的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将"IBM e-server使世界如此美丽而井然有序"这一广告主题融入其中。
IBM广告的诉求方法也别具匠心。进入产品成熟期的PC电脑,大多品牌都以"速度、价格、配套设备"作为广告诉求,而IBM却大胆的将消费者理性购买的电脑用感性的诉求方式进行广告运动。
2002年4月,展开的"注视"系列平面广告运动,以塑造ThinkPad便携电脑品牌。xxIBM投资三千万用于平面广告,取代了以往使用的直邮传播。这是两年以来IBM公司首次为便携电脑品牌建设进行投资,目的是在25~35岁的年轻人中提升ThinkPad便携电脑品牌价值。同时,此次广告运动采用了感性诉求主题"注视",激发人们内心渴望成功与社会认同的心理,成功的与其他追求"速度、价格、配套设备"理性诉求的品牌广告区分开来,把ThinkPad品牌塑造成为成功人士的选择和让人注目的法宝。
IBM在中国
IBM 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IBM又是首批登陆中国的外国企业。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在华业务日益扩大。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组建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IBM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IBM在实施其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掀开了在华业务的新篇章。随后的1993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又在广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为止,IBM在中国的分公司已经扩展至沈阳、深圳、南京、成都、西安和武汉,以及建立福州和重庆办事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华业务覆盖面。伴随着IBM在中国的发展,IBM中国员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发展到近3000人。
在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为了进一步发挥IBM的全方位优势,将信息产业的最新技术尽快地转化为中国用户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更有成效地开展业务,增强竞争优势,IBM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产品技术及客户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与改革:成立了IBM大中华地区;改变了以产品划分为基础的传统模式,实施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几十个城市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网络等等。
1992年至1994年这段时期,IBM在中国的广告运动主要按照全球化标准来进行,如:在美国IBM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广告营销某一产品,在中国推销同一种产品时,基本上照搬原来在美国发布的广告,对广告进行一些基本的语言翻译,甚至于都采用一张,因而当时的IBM在华广告,常常显得"洋"味十足。
1994年,IBM在全球开始"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整合传播广告运动。在品牌和产品的广告运动策略上,推行上面我们说到的"全球化-本土化"策略。而当时的IBM中国有限公司经过了两年的发展之后,在管理、组织、行销等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特有的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加上奥美大中化区分公司有着大批优秀的本土广告策划和创意人员,因而"全球化-本土化"策略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执行。他们从大方针上遵循全球策略,在细节和个别广告活动策划上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以期在有效的本土化传播和表现方式上,有效的传播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内涵。之后推出的一系列以"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为广告主题的广告,都融合了浓浓的中国特色。例如在1996年5月推出的《中国商人篇》:主角是典型的中国商人装扮的一男一女,他们快步走在一条"中国味"浓郁的大街上,在谈论商业上的一些难题,女的建议用IBM的Lotus Notes网络软件产品,最后他们的对话是:"这样就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说到一块了!"最后字幕出现: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1997年,IBM公司决定推行"电子商务"概念,1998年春天,IBM公司将"电子商务"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品牌推广运动,以在全中国推广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理念。
1998年IBM的广告主题是:什么是电子商务?利用电视广告受众面广、生动形象的特点,向大家发问"什么是电子商务?"吸引人们去点击IBM的官方网站,留意IBM的印刷广告。当时有两则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的电视广告,运用了片断式剪辑表现手法,用字幕发问:"什么是电子商务?"然后镜头表现了形形色色的带着懵懂、疑惑的表情来回答问题的人们,他们都说:"不知道!"广告告诉人们,电子商务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大家和你一样都不了解它。以此来钩起人们的好奇心。广告在片尾用大字幕提醒受众留意近期的各大报纸或浏览IBM的网站。每一则广告都只传递一个单一的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报纸、杂志上的平面广告则从各个细节完整的介绍了"什么是电子商务?"这个问题。同时,IBM专门为电子商务设计了中文的网站,不但全方位的介绍电子商务,而且为浏览者设计了互动看板,强调了现在传播的双向交流性。到1998年底,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IBM的电子商务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运动的新热潮,IBM也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建立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领导品牌的地位。
1999年,IBM在中国的广告运动主题是:你接触到了电子商务了吗?同时也开创性的提出"电子商务,未来企业的生命线"口号。在广告表现上,他们摒弃了媒体华丽的炒作语言,指出电子商务的核心的电子交易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个时髦辞藻,将电子商务的广告运动向纵深推进。如"电子商务工具"系列广告,每一则广告都以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主作为沟通对象的"困难-解困"模式广告。画面以中小企业家凌乱的办公桌、繁忙的生产车间等极具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为背景。不同场景下,突出令中小企业业主的头痛问题,"就这么一点钱,要搞自动办公,要上internet","就这么两个人,要跑原料,要找代理,要拉客户",而广告的最后,IBM则给了他们友好,恳切的回答:"钱少没关系","人少办大事",并针对性的提供了一套较为详尽的解决方案。这种"你问我答"的沟通传播方式,从一定的角度给受众一个表达的机会,对于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障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种广告主题和表现树立IBM平等,友善,善解人意的品牌形象,也引起中国中小企业这一目标市场的共鸣。
2000年末,IBM中国有限公司与全球同步推出了"电子商务e代"的广告运动。中国此次广告运动因与全球同步,所以传达的楼上的,IBM的新办公室在天地软件园,河口软件园是东软的,不要误导别人好不。听朋友说好像还没有公交线路能够直达。以后会通公交车。
现在每天在大连软件园16好楼IBM的办公室下边都会有到天地软件园的班车。IBM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缩写,也就是简称。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NYSE:IBM,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IBM的现任首席执行官为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金额175亿美元并持有联想公司股份。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明。
2003年,IBM营收为891亿美金,全职雇员23万人。
IBM中国包括: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CSDL
2004年,与香港文化传讯集团合作,推广中文CPU的收银机。
同年12月8日,占有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收购IBM的全球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产销业务。
2005年,出售桌面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业务给中国IT企业联想集团,联想在五年内仍旧适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归联想集团所有。
参考资料:
IBM起源与巅峰
其实IBM并不是第一家推出笔记本电脑的厂商,但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品质,和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ThinkPad几乎已经成为了笔记本的代名词。回首当初的设计过程还是颇有意思的。设计小组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日本吃午餐时用的“松花堂便当盒”。他们认为,便当盒外表简朴,而内涵丰富,足以引起人们的探奇心,这一点正好与IBM将要发布的笔记本电脑设计概念吻合。
在笔记本颜色设计上,位于日本IBM大和研究所的设计部门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9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的颜色多为珍珠白色,包括IBM自己旗下的第一款笔记本IBM PS/55 5535-S。但IBM ThinkPad却最终确定了一身黑色外衣,从而开启了黑色笔记本的时代典范。设计者认为,黑色让笔记本显眼而不张扬,出众而不轻佻,与商务笔记本用户的气质和品味最为吻合。
ThinkPad 770是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IBM笔记本电脑。它的意思是“能思考的本子”。而说到ThinkPad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逸闻趣事。在1992年ThinkPad 770推出之初,如何命名这台笔记本电脑让IBM的高层绞尽脑汁。在一次命名会上,当时的项目负责人随手把一个封皮上印有“Think”(即“思考”)这个词的小本子扔到桌上,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个小小的黑色便笺本在空中划过,ThinkPad也便由此诞生了。
ThinkPad这个具有吸引力的名字不仅获得了IBM管理高层的喜爱,新闻界也觉得它打破了一般厂商呆板的产品命名原则而欢欣鼓舞。最重要的是,广大用户认为这个名字琅琅上口,友好而响亮,与IBM产品的杰出性能相得益彰。
提到ThinkPad,就不得不提及内藤在正。这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作为IBM院士和个人电脑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及技术副总裁,他是蓝色巨人硕果仅存的53位“资深成员”之一,也是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缔造者。自从1992年推出ThinkPad 700C笔记本开始,内藤在正始终是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资深专家和首席设计师,被赋予了“ThinkPad之父”的美誉。他带领着这支研发团队,把ThinkPad推上了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巅峰。
巅峰
在全球笔记本品牌中,ThinkPad的产品线可谓最为丰富齐全。ThinkPad并未按照传统的年龄、文化类别来进行市场细分,而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把笔记本产品分为T、X、R和G几大系列,每个系列中又分为数十个品种,真正体现了“随需应变”的战略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其中T系列针对高端商业用户,功能最为强大;X系列是超轻薄型,最适合移动用户;R系列具有极佳的性价比;G系列则是台式机替代产品。所以,几乎所有用户都可以选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一款ThinkPad。
近十三年间,从第一台ThinkPad——IBM 700C,到刚刚推出的高端机型ThinkPad T43,ThinkPad在全球所获各种业内大奖超过了1000项。ThinkPad的发展史上,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经典之作与神来之笔,如同一座座高耸的山峰,成为了永恒的经典intel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今天,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正在改变商业运作的模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
英特尔在中国的使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在中国,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技术启动:英特尔在中国设有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组成。如英特尔中国实验室,隶属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微处理器和平台架构的相关工作,推动英特尔处理器架构(IA)技术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该中心面向中国计算和通信行业的OEM与ODM厂商,旨在满足他们对世界一流设计与校验服务的需求,并帮助他们为客户开发更出色的产品英特尔亚太地区应用设计中心(深圳)将为亚太区包括深圳和中国其它地区的客户就近提供先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协助亚太地区及中国的客户强化其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并且促进这些客户相互间的合作。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IntelCapital)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英特尔的战略投资事业部已向亚太地区进行风险投资近6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近30家。技术生产与制造:今天,英特尔在上海设有投资5亿美元的芯片测试和封装的工厂,为快闪存储器、I845芯片组和奔腾4处理器提供基于013微米工艺的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并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处理器产品;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国内掌握世界一流芯片生产制造技术的知识工人。市场教育及应用普及:英特尔公司始终把协助推动中国计算机工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在中国的首要策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赞助ISEF中国区联系赛事。这一赛事被称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与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2001年,中国派出16名学生参加在美国加州硅谷举行的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赢得了17项大奖,包括奖品、奖金及奖学金共计87000美元。2002年,英特尔ISEF在中国区的联系赛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万名中学生参加,其中有21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被选派赴美参加5月在肯塔基州举办的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0年7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启动。
经过一年的时间,到2002年底,拟在中国共培训教师达100,000名,该项目已经在全国的18个省市展开,北京市、长春市、重庆市、甘肃省、海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淄博市开展实施了,得到中国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获得各地教委和参加培训的老师的热烈欢迎。另外,为了更好地普及电脑教育,英特尔自1997年开始与国内电脑厂商合作,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了“英特尔电脑小博士工作室“,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阳、青岛、温州、杭州、济南、西藏、哈尔滨、无锡、南京,共培训家庭130万人次。广泛的业界合作:英特尔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便将“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视为己任。与国内OEM厂商、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讯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无线通信厂商进行了密切广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尔每年在中国召开春秋两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DeveloperForum),与国内业界及时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在中国与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它为移动计算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完全摆脱线缆束缚的“无线自由”的集计算和通讯之融合的体验。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处理器
4004 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 Busicom 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 年: 8008 微处理器
8008 处理器拥有相当于 4004 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 8008 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 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 *** 作。
1974 年: 8080 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 8080 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 395 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 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 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 8088 处理器成为了 IBM 新型主打产品 IBM PC 的大脑。8088 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 500 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 年: 2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 286 最初的名称为 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 1500 万台采用 286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 年: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 275,000 个晶体管,是早期 4004 处理器的 100 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 32 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 年: 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 *** 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
于 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 32 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拥有多达 550 万个晶体管。
1997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拥有 7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 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还可以对家庭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的 70 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 9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 025 微米技术。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 70 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 年: 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 3D 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 4200 万个晶体管和仅为 018 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 4004 的运行速率为 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 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 *** 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 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 3D 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 年: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 64 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 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显式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尔® 安腾® 2 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2 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2003 年: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英特尔® 855 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 PRO/无线 2100 网卡是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微软
微软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核心。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机开发的 *** 作系统软件MS-DOS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1991年,IBM公司和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 *** 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语言程序编写本。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 *** 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 *** 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 *** 作系统软件(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 *** 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
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 Bob Muglia 领导, 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 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 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 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 Mehdi 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 Allchin 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 –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
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 Raikes 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 Ayala 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 (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 Rashid 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 Belluzzo 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的财政、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部门。
微软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图的市郊)。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称(意思为“微型软件”)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最初的总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是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使得微软如此令人瞩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
一、微软(英文名称:microsoft,中文简称:微软公司或美国微软公司)始建于1975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97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四、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五、惠普(HP)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惠普下设三大业务集团:信息产品集团、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和企业计算机专业服务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B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特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