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与因特网关系

万维网与因特网关系,第1张

万维网是Internet的一部份:

Internet:

1、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

2、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它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Hypertext(超文本),如果你用过indows上的任何一种在线帮助系统你就会比较了解它的结构了。

3、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

万维网:

1、>

它的开发最初是为了在科学家之间共享成果, 科学家们可以将科研成果以图文形式方在网上进行共享。

2、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

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

3、>

4、>

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

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

5、现在,>

扩展资料:

一、Internet基本介绍: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最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目前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它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数百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来找到你所需的信息。

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更快更容易的找到信息,只需输入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搜索引擎会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网页,你只需要点击这些网页,就可以了。

二、Internet特点:

1、它是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

2、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

3、最重要的是Internet是一个大家庭,有几千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 即资源)。

三、万维网基本介绍: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

浏览器(Browser)是用户通向>

)编写,并在超文件传输协议>

>

超文本中不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故超文本又称超媒体),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隐含着指向其它超文本的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Hyper Links)。

四、万维网特点:

1、>

2、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

3、利用超文本,用户能轻松地从一个网页链接到其它相关内容的网页上,而不必关心这些网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因特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万维网

管理高速公路上面的安全、汽车事故,汽车故障,的管理局
山东智慧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沂南分公司,成立于2018-01-25,负责人为张郝英,经营状态为开业。
注册地址为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经济开发区新城一村温泉路商业街11号,经营范围包括代理销售加油卡,鲁通卡ETC及售后服务 ;智慧交通项目、大数据运营导航项目、高速公路运营服务app研发 、道路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推广转让 、技术咨询及项目信息咨询;交通设施设计、销售与安装。

“绕城高速跑起来不像高速。”成都出租车司机常常调侃这条让人头疼的高速路:成都绕城高速建成于2001年,目前日均通车逾16万辆,几乎是设计流量的两倍,是四川省内最复杂、最拥堵、最难管的路。

连接着六七条主干道的成都绕城高速,不仅是全省各条高速路转换的纽带,更成为成都市区车辆通行的重要道路,住在城北到城南,自城西去城东,1/4的路程就得花在这儿;身兼数职,不堪重负让这条高速一度堵得“全国闻名”,2018年年初,在国家多部委召开的发布会上,成都绕城高速成彭收费站被点名成为身列全国拥堵最严重的十大收费站之一。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2月,阿里云与四川交投集团川高公司(以下简称为“川高公司”)合作开发“智慧眼”项目,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几秒内可自动识别拥堵、事故等道路异常情况,改变过去靠人工逐一查阅视频录像的方式;监控中心将事故信息一键同步给路巡队员,提升沟通、事故处理效率;同时,监控中心也将信息传向高德地图APP,即时通知驾驶员,提前规避道路事故。

智能交通基础设是新基建的一部分。2020年5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围绕基础设施的智能化、陆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等前沿的技术方向,将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试点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陈旭梅直言,数字化时代未来交通系统正发生新的革命,道路建设与使用、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的模式,这些需求异常旺盛,迫切需要更高的技术能力,更精准的创新性系统研发与应用。

智慧高速正在重塑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搜集驾驶员急转弯、急加速、急刹车、超速的 *** 作,每一个独立的信息点走出了黑箱,画出了高速的热力图。让高速路的设计、改造不再单纯依靠经验,而能够靠数据佐证。

小切口杀入智能高速领域是个好办法,通过云计算、视觉识别的核心优势,帮助道路监控中心低成本地解决拥堵这一实际问题。一边用软件向管理方推广“普惠化”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一边构建阿里系的交通产业链条。

智慧高速这一肥美的市场,正引得无数玩家趋之若鹜。在产业标准的争论方兴未艾之际,阿里云和川高公司试图共同推广自己的先进经验,能走多远仍需继续观察。

8月26日,太阳晒得人眼睛睁不开。成都绕城高速的一段公路上, 汽车 排成长队,迎来工作日的早高峰。

处在监控中心的冷成凤注意到了这一异常。云图左上角的实时拥堵系数突然跳到23,“正常都是15、18,现在一定出了事故。”冷成凤是成都绕城高速川西绕东管理处的一线视频轮询人员,她盯着云图,皱了皱眉头。

“绕城堵疯了,要去绕一圈,不好意思。”“慢点,注意安全,今天恼火。”在微信群里,成都当地赶路的通勤人员们彼此抱怨与安慰。

作为进出四川的重要枢纽,成都绕城高速全长85公里,拥有近20条出口路段,与16座立交桥互通,是省内路网结构最复杂、拥堵率最高、车流量最大、管理问题最复杂的一段高速公路。

根据川高“智慧眼”平台预测,当日车流量将达18万辆,对于日均车流量为6万辆的成都绕城高速而言,若真堵起来,将会是大麻烦。

经过几分钟紧张的排查,冷成凤和同事很快发现,K1路段上,一起小轿车追尾事故是这场拥堵的源头。第一时间向路巡和交警通报完事故地点后,冷成凤这才舒了口气。

第一时间定位事故位置,恢复高速畅行无阻,这是三年前刚入职川西绕东管理处时,冷成凤学到的第一课。

据冷成凤回忆,新人刚入职的任务就是看视频,采用人眼轮询方式,接力翻看实时路况视频,熟悉路段情况的同时,发现道路异常,第一时间判断并通报事故发生位置,这也成了她之后的日常工作。

“一圈看下来要两个小时。” 早上9点到下午4点交接班之间,冷成凤和同事们每天要重复三四遍这样的工作。

然而,成都绕城高速全路段共有上千路视频流,单靠人眼轮询,其信息处理能力往往不尽人意,更不乏刚看完一个监控,下一秒就出事故的情况。

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一些突发状况。

回忆起几年前的一起事故,冷成凤仍感慨万分。冷成凤刚入职时,川西绕东管理处有天晚上接到一名车主12122的报警求助,电话里,车主明显惊魂未定。由于没有路灯和附近参考地标,他含含糊糊说不清自己的位置,甚至连身处外环还是内环也不清楚。唯一能提供的线索是,自己从成雅路过来,途径一个服务区,现在车翻在了沟里。

据此,冷成凤和同事推测,事故可能发生在外环离城2公里处。出人意料的是,路巡人员赶到现场后,却没有发现任何事故。

于是,路巡人员只能分头行动,将85公里的绕城高速全搜寻了一遍,每隔一段路,就停下车,用手电在周围仔细查找。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在内环往绕西的路段上,找到了蹲在路边的车主。

由此可见,传统工作流程十分影响效率。万幸的是,事故发生在晚上,如果是早高峰呢?两个多小时处理事故,又要用多长时间疏通因此造成的拥堵呢?

“我们一直想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缓解成都绕城高速的拥堵,让行车更通畅。”川高公司总经理王孝国向《 财经 》记者道出了长期困扰他的问题。

2019年初,川高公司与阿里云展开合作,联手打造行业领先的智慧高速。针对事故和拥堵这两大痛点,双方共同打造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智慧眼”在一个月内上线。依托成都绕城高速原有的全覆盖高清视频和通信系统,辅以阿里达摩院的十多个算法支持,成都绕城高速的实时路况被投射到两块高速态势云图上,便于监控中心协调处置。

“智慧眼”设立了5大功能模块,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最关键的就是事故报警功能。阿里达摩院视觉AI可以从近千路视频流中秒级发现事故,并在智慧大屏上自动d出事故告警画面。工作人员只需将桌面电脑屏幕切换到事故画面,就可以迅速定位事故位置。

在“智慧眼”的加持下,春运期间,成都绕城高速拥堵率下降了10%。随后,五一假期,“智慧眼”迎来了第一次大考。2019年五一长假中,三天都下了雨,绕城出口车流量同比上涨了489%,但12个重点路段的拥堵却明显减少。“智慧眼”第一次在重点路段超额完成“缓堵”目标,打通了拥堵的绕城高速。

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何在车牌模糊的条件下,在同一品牌、同颜色的车辆中找到相关车辆就是一大难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华先胜告诉《 财经 》记者,这发挥了阿里巴巴在图像搜索的优势,从淘宝淘立拍到城市大脑,识别技术、特征抽取技术一脉相承,让他对搜索这门技术特别有信心。

“智慧高速是一次强强联手的尝试。”阿里云智慧高速架构师总监刘勇介绍,一条85公里长的绕城高速,每天会产生TB量级的数据,但是阿里云采取“边缘成网+中心一朵云”的模式,在各路段中心分别部署边缘节点服务器,第一时间对各路段的数据进行及时存储和处理,既保证海量通行数据实时、完整,又减少了路网中心的压力,让边缘计算发挥了最大效果。

同年8月,在监控中心一线员工的诉求下,“智慧眼”又迎来了软件、算法升级优化,新增“一键定位”和“一键播报”功能,真正实现了“感知-发布-处理-缓堵”的闭环。

过去,车辆在高速上出现事故,车主先要拨打12122热线电话,告知具体位置。监控中心通知路巡人员,开车到现场与司机沟通,确定情况,再挨个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耗时又耗力。

如今,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到事故电话后,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一键定位”,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给车主一条短信,车主通过短信链接“一键上报”实时位置。路巡人员根据定位赶赴现场。与此同时,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按下钉钉“一键播报”功能,通过AI语音电话,告知川高路巡大队及交警六分局进行处理。

至此,监控中心任务完成,工作人员全程不用说一句话。“我们专门做过一次统计,以前一次事故要打20通电话,才可能把事故信息说全。”人员变化不大,工作量却减轻不少。两年来,冷成凤感受到了“智慧眼”系统带来的切实改变。

智慧高速也改变了路巡人员的工作模式,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平日里,路巡人员巡逻时,要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单,手提铁皮箱,腰挎印章和印泥,协助交警处理事故,照相取证现场情况,裁定赔偿金额,联系吊车拖走事故车辆,疏导应急通道,保证道路畅通无阻。

一套流程下来,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人工填写的纸质信息不准确、违章信息记录不规范等等。事故地点定位不明也是路巡人员最怕的事情。有时候,一辆大型货车侧翻,就会占用三个车道,救援队伍来晚了一些,道路就会变得异常拥堵,缓堵又将成为路巡人员的下一难题。

有了“一键定位”和“一键播报”功能,路巡队员救援时间大大缩减。8月26日这起追尾事故,路巡大队在接到AI语音电话后,在早高峰的拥堵情况下,从事故发生到路段重归通畅,只花了不到20分钟事件。

据有十余年工龄的川高路巡大队的大队长肖佑航对《 财经 》记者介绍,如今自己接管的k1-k42路段,只有一辆车三个人负责,出任务时带上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队员们一边在高速上巡逻,一边等候管理处就近派单。处理事故和违法事件,只需拍照取证上传,几秒钟就能解决。

“便利到我不太习惯。系统派单给我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像个外卖小哥。”肖佑航打趣道。

达到缓堵目标之后,阿里云又将目光投向事故源头,与川高公司一起, 探索 事前预防方案。

具体来说,通过“智慧眼”系统创新整合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与超速的高德互联网大数据,通过热力图绘制事故高发点和潜在风险,以便提前制定应对方案。最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后台分析事故成因,根据结果增设路侧设备,或调整道路限速规定,从源头避免交通事故产生。

这改变了高速管理者的定位和工作思路,让高速建设管理走向科学治理。一位成都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 财经 》记者直言,以后修路、改造能靠大数据报告说话,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避免了此前靠经验,拍脑袋决策的风险。另据《 财经 》记者了解,精准的视觉识别技术也吸引了交警部门的兴趣。掌握更多情报监控中心,有望成为整个高速公路跨部门综合管理、指挥的重要抓手。

然而,双方并不满足于此。“产品的关键是减少焦虑。”阿里云智慧高速架构师总监刘勇表示。

司机在高速行驶最怕什么?堵车、事故和恶劣天气。由于无法获悉前方道路情况,常常会产生焦虑情绪,带来一系列问题。在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看来,目前路网利用不均衡、数据价值挖掘不够、协同管理平台缺乏、事故预防和处置效率不足是造成如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高德是阿里生态内的交通出行平台,也参与了“智慧眼”的研发。

董振宁补充称,建立高速路网、车流数据的充分连接,使所有信息在一个云端,并实现全局视野的调度、协同,将是解决现有高速交通出行问题的有效方式。

鉴于这种情况,未来,智慧高速将结合道路和司机个人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分析。通过道路实时数据,结合天气情况和司机个人驾驶习惯等参数,预知高速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行情况,并提前告知广大司乘人员。

“谁先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谁就能绝对占领市场。”成都绕城高速川西绕东管理处处长吴凯对《 财经 》记者透露,自己在第一次与阿里见面时,就提出了这一想法。现在,该功能已经应用在了高德地图上,但尚未实现精准预判。“人、车、路、环境,各项数据还要不断完善再完善以后,才能准确再准确。”吴凯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强调这一判断。

事实上,除了成都绕城高速,全国各地高速都纷纷“上云”。阿里云的经验能否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广,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刘勇调侃,“阿里的智慧高速不是要做昂贵的豪华宝马车,而是要更经济更普惠,像大众 汽车 一样让人都买得起、用得放心。”

让高速变聪明势在必行,但如何让道路的基础设施能“说话”、“对话”、“听话”,经过数字化、网络化,最终万物互联,却不容易。高速路数字化水平不够,路上的设备五花八门,实际运营不及预期等问题已成顽疾。

各家主流企业都热衷用交通大脑命名自己的解决方案称为智慧大脑。有的倚重摄像机、传感器,重视前端全息感知,将算法与企业其他智能交通设施联动,在售卖解决方案的同时,带动硬件产品销售。

阿里云选择从小切口杀入市场,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析视频,即时检测、反馈交通事件。在方案落地上,阿里云依托自己的云计算能力、中台能力,由阿里旗下的浩鲸和千方 科技 等生态合作伙伴实现应用落地。阿里云智慧高速架构师总监刘勇告诉《 财经 》记者,“智慧眼”方案的重心是软件,能够普遍兼容现有硬件,是相对普惠的技术解决方案。

遵循向下兼容的思路,阿里云和川高公司一起, 探索 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智慧模式——硬件普适,从数据和软件上发力,发掘客户痛点,做综合衔接高效的软件平台,实现老基建和新基建的融合。通过基础设施云化、路况信息数据化、服务智能化,改变高速出行的体验,全面降低感知 社会 投入成本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

阿里云智能大交通事业部总经理肖露告诉《 财经 》记者,多元数据的融合能够让客户在修路、维护阶段控制、降低成本,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

未来,在阿里云和川高公司面前的还有两大亟待解决的难点。其一,是提高夜间视频识别能力,做到全要素感知、全天候感知,阿里达摩院在该技术上已实现突破;其二,优化业务算法的同时,增加视频分析算法,加速完成工程养护、抢险救援、道路保洁、资产管理、收费稽核等视频算法,打造多元应用场景。今年3月,“智慧眼”已经实现产品化,在云南成功复制。

“将来新基建就是要不停扩大通讯网。除了影响驾驶员,也要把驾驶员的想法反馈给平台,速度越快越好,这样才能服务于自动驾驶,真正建成智慧高速。”在四川高路信息总经理陈非看来,实现自动驾驶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在此之前,所有的进步都只是无限靠近智慧高速的过程。

未来已经不远,监控中心大屏的中央展现着绕城高速的运行情况,左右两边是“三上三下”六个业务目标的具体参数。花花绿绿的颜色圈住了这几组数字,像极了学生时代用荧光笔勾出的备考重点。(责编/杨佩谦)

服务器通俗的讲就是一种空间,可以存放东西的空间,还有可以说服务器就是一台性能更高,计算能力更强,而且一直通着电的电脑。
说它是一种空间是因为服务器可以存放东西,一般服务器的用法就是运行项目,但其实可以用的方向很多,比如用于当做一个电子档案库,存放文件,或者用作是云端的一个硬盘去使用,部署FTP,上传下载文件。
为什么说服务器是电脑呢,其本质其实就是一台超级电脑,电脑是用来计算的,可以运行软件,存储数据,提供计算服务。但是往往都是使用服务器来提供计算和服务,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日常用的网站,手机软件,需要持续不断的访问,或者说需要在任意的时间都可以持续的访问,如果仅仅是电脑的话,一方面散热能力不行,一方面持续的运行会加快寿命的缩短,所谓术业有专攻,所以服务器就主要用来运行程序。
专业一点说服务器就是提供服务的机器,如何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这里的服务指的就是我们日常用的各种服务软件,那提供服务的方式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网站,就是先部署网站的数据库,运行网站的容器,例如tomcat,网站项目,java的话就是war包,然后启动起来之后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了。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易华录(300212)、大华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车(300420)、新智认知(603869)、众合科技(000925)、四维图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交通行业链、行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区别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来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提出,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于交通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当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认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整合交通数据资源的同时协同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产业链剖析:智慧交通产业链覆盖范围广

智慧交通行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

行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

智慧交通行业上游制造商具体包括数据提供商、算法提供商与电子器件制造商,相关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腾讯、同有科技、拓尔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产品与服务领域可以细分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千方科技、天迈科技等;智慧交通软件开发企业包括四维图新、易华录、四创电子与三大互联网巨头等;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代表企业主要有大华股份、佳都科技、万集科技与银江技术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务市场,代表企业如多伦科技、车联网络与大众交通等,为交通领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询与运营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智慧交通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从2015开始,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相关政策更是频出,智慧交通基础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投资规模超3600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数据,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约为24万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约为26万亿元。以IDC统计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资比重为14%进行测算,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投资规模约为3640亿元。

2、行业招投标情况:行业招投标规模高速增长

——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TS114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ITS114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除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27641亿,同比增长2163%,项目数量1664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6114万元;如果将135亿的停车项目加进来,那么千万项目总市场盘子超过了411亿,同比增长389%,项目数量1958项。

——运营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建设企业为智慧交通领域主要中标人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是移动系,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排名第二的是电信系,中标金额为1271亿元,中标项目有40项;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静态交通,其单一中标项目金额达到739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网络,中标总金额为722亿元,中标项目数30项。

3、智慧交通细分领域分布:智慧停车占据主要市场

根据ITS114统计,大型项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22个,总计为8973亿,数量较多,规模大。

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1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656亿。其中交通管控市场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为1784亿;智慧运输市场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为2913亿;其他项目1个,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96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慧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目前全国涌现出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常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区,进行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业务应用示范。

截至2021年,全国已经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复共计40家智慧交通车联网业务应用示范区在全国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示范区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从前瞻统计的智慧交通行业30家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智慧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京津冀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与广东的代表性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达14家,占比接近50%。

注:图中数据仅包含前瞻统计的30家上市企业。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据ITS114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5亿。从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南、华北与华东地区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四者合计占比超过90%。因此,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慧交通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企业竞争: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为行业主要玩家 企业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2021年11月,IDC发布的《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其中,国内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注:截止2022年9月30日,暂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数据,故上述市场份额仅以2020年数据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从智慧交通业务布局情况来看,代表性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京津冀及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一线城市。

从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情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如千方科技的经营规模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2021年智慧交通业务营业收入超过46亿元,而天迈科技与多伦科技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例四维图新、万集科技与捷顺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过45%,而佳都科技与中远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体来看,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与佳都科技等企业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智慧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信息交互仍然滞后,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各种出行方式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预计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网讯 日前,浪潮集团携手浙江高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高信公司)基于超融合一体化方案,成功完成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交投)智慧路网业务系统部署,实现全省80%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为全省智慧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浙江计划在2035年建成引领全球的智慧高速公路体系。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智慧高速公路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急需对原有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借助浪潮集团超融合新型IT基础架构,高信公司助力浙江交投在短时间内集成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运维监控等功能,构建了统一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实现了数据共享,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浪潮集团浙江区总经理胡君介绍,基于浪潮超融合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的智慧服务区,是新型IT基础设施与服务区新业态融合的新 探索 ,可快速灵活部署相关业务,通过极简界面实现统一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改善用户体验。

高信公司首席技术官陆启荣表示,智慧服务区建设有助于推动服务区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通过打通车流、人流与消费数据,优化经营业态,提升决策水平,开启服务区“实体服务+网络运营”的新阶段,对于推动浙江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373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