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们访问的每一个网站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解析?也就是说都要先经过美国再回来?

是不是我们访问的每一个网站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解析?也就是说都要先经过美国再回来?,第1张

那肯定不是啊。服务器有好多在中国好么。COM后缀的网站是商业类型的网站。如果服务器全在美国的话,你上网访问页面的速度才不会有这么快呢,除非你上一些外国网站或是服务器放在国外的站,我们一般用的网的服务器全是在中国的。
你如果还想把根服务器这事整明白,你就得看看计算机网络的书了。我稍给你解释一下,DNS域名解析系统。当你每次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的时候,都会从每一个小服务器中开始查路由表。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大树,根服务器是树干,小服务器是从上面开出的一级一级的树叉,能理解吧。小服务器中没有的路由表记录才回反到上一级服务器,一层一层的向上传,如果全没有的话,才会到根解析。明白了么。望采纳

我觉得吧,这个可能是有两个原因造成:
1、你同事电脑设置防火墙的,拒绝了有些端口的访问
因为你把公司分配给你的IP,通过你自己的路由器共享给你的两台电脑,那你的那两台电脑使用的就是另外一段的IP了,这个时候你那两台电脑到你同事电脑之边的连接,是经过NAT转换,转换后,你的源端口改变了,所以,当你的电脑和你同事的电脑通信的时候,拒绝了你那经过NAT转换后的端口的通信信息。
解决方法:关闭你同事电脑的防火墙试试,所有防火墙,包括电脑自带的和一些带防火墙功能的软件。

2、既然和NAT有关,那你修改你路由器的NAT设置,把访问打印机的源端口号直接作个静态NAT到路由器上,这样一来,每当你访问对方的打印机时,打印机会向你的电脑IP的源端口返回信息,有了静态NAT,你就可以收到返回信息了,保持了通信的双通
具体怎么做静态NAT,要看你的路由器设备是否支持了不同设置的设置方法不一样

就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是错误的,或者是没有数据返回。服务器数据返回错误是指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是错误的,
或者是没有数据返回。但是你这说的太模糊了。
目测这种问题无法解决,问题出在服务器一端,应该是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数据类型不对。
一种>升级原则
1 服务器升级的目的是解决系统某一方面的瓶颈,但是升级的结果不能造成新的系统瓶颈。
升级时应该考虑针对的是服务器哪一方面的瓶颈,但是从应用来说,不能因为简单的升级某一部件,而造成其他性能的瓶颈。简单举一个例子,单CPU服务器可以配置256MB内存,但是如果双CPU服务器配置256MB内存,内存肯定会成为系统的瓶颈。
2 服务器升级的前提是系统硬件配置可以提供用户升级的空间。
服务器的升级是在服务器硬件配置有升级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在网络规划的初期,网管人员应该对应用的需求和增长有一个初期的估计,在选择机型时,为今后的扩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3 升级必须针对具体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增加硬件。
服务器的应用往往是专机专用,一台服务器主要针对一种应用,这样当服务器出现性能上的瓶颈时,升级应该是针对这种应用的升级,而不是针对某一种部件。不能认为简单升级单一硬件就可以满足应用对性能的需求。
升级故障及其解决
升级可分为在线升级和离线升级。
1 在线升级:系统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升级某一部件,系统不受任何影响。在IA架构服务器上,热插拔硬盘的升级和RAID级别的迁移是不用系统重新启动的。
2 离线升级:系统需要关机,升级需要在不带电的情况下进行。这主要指CPU、内存的升级。例如CPU的升级,无论是扩展CPU还是更换CPU,都建议系统重新安装。扩展CPU时候,尤其单CPU扩展到多CPU,系统需要重新安装SMP内核,这样对于UNIX系统来说需要升级系统内核重新编译,对于Windows系统来说,则需要重新安装 *** 作系统。又比如内存的升级,内存增加后,系统性能参数和数据库应用参数必须进行调整。
升级案例
一台单CPU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支持双CPU系统),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客户端人数的增加,系统需要升级,安装的是Unixware *** 作系统,如何进行?
根据用户的应用分析,需要升级系统中的很多部件,如:CPU、内存、硬盘等。这样的话升级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备份系统数据(防止误 *** 作导致系统数据丢失)。
2 断电,离线状态下实现硬件的升级,安装CPU、内存和硬盘,注意保证硬件的规格和原主板硬件的规格一致。
3 重新启动 *** 作系统,增加CPU的License。
4 利用RAID的特性,整合新加入的硬盘。

使用FTP软件既可打开根目录: *** 作步骤如下:

1任意浏览器,点击首先新增一个网站填写网站信息,如下图。

2需要下载验证文件,如下图。

3使用FTP软件连接到网站空间打开这个文件夹,如下图。

4回到网页,点击完成验证,如下图。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今U盘病毒盛行,进入U盘的根目录最好不要双击,而建议用鼠标右键单击U盘图标,然后选择打开进入根目录,或从地址栏选取U盘的地址打开。

相对路径

根目录相对路径,是指从站点文件夹到被链接文档经过的路径,站点上所有公开的文件都存放在站点的根目录下,每使用一次就返回上一级目录。

1、服务器开启Cache-Control缓存控制(优先级更高)
(相对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前不会和服务器通信,本地拿过来直接用)
Cache-Control:max-age=3600,这里是3600秒过期,过期前不会和服务器通信,直接用本地缓存
Cache-Control:no-cache,不使用本地缓存
2、服务器开启Expires(过期时间,绝对时间)
Expires:Thu,21 Jan 2017 23:39:02 GMT

1、Last-Modified(服务器返回此文件最后修改时间)
If-Modified-Since(客户端第二次请求该资源带着上次服务器返回的此文件最后修改时间,比对是否相同)
2、Etag(优先级更高)(第一次请求资源服务器返回一个Etag值)
If-None-Match(第二次请求资源客户端带着之前的Etag值给服务器进行比对)

如果多个参数同事存在时:
强缓存优先级更高,而在强缓存中,Cache-Control比Expires优先级高
协商缓存中,Etag比Last-Modified优先级高

1、正常 *** 作:地址栏输入url,跳转链接,前进后退等
2、手动刷新:F5,点击刷新按钮,右键菜单刷新
3、强制刷新:ctrl+F5

1、正常 *** 作:强制缓存有效,协商缓存有效
2、手动刷新:强制缓存失效,协商缓存有效
3、强制刷新:强制缓存失效,协商缓存失效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服务器分为许多种,主要有按网络规模、按架构(芯片)、按用途、按外观

1、按网络规模划分

按网络规模划分,服务器分为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工作组级服务器

用于联网计算机在几十台左右或者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比较低,可靠性不是很高。

部门级服务器

用于联网计算机在百台左右、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中等的中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居于中等水平。

企业级服务器

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最高的大型网络,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要求最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工作组级服务器和部门级服务器的区别就不是太明显,有的干脆统称为“工作组/部门级”服务器。

2、按架构划分(芯片)

按照服务器的结构,可以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和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

IA架构服务器(IntelArchitectureServer)-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采用x86(C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WindowsNT/Windows2000、Linux、FreeBSD等 *** 作系统的服务器,如IntelPentiumIII(P4)和Intel(P4)Xeon(至强)等。

RISC架构的服务器指采用非英特尔架构技术的服务器,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 *** 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

由于RISC架构服务器的性能和价格比CISC架构的服务器高得多。近几年来,随着PC技术的迅速发展,IA架构服务器与RISC架构的服务器之间的技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用户基本上倾向于选择IA架构服务器,但是RISC架构服务器在大型、关键的应用领域中仍然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按用途划分

按照使用的用途,服务器又可以分为通用型服务器和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如实达的沧海系列功能服务器。

通用型服务器是没有为某种特殊服务专门设计的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功能的服务器,当前大多数服务器是通用型服务器。

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是专门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专门设计的服务器,在某些方面具有与通用型服务器有所不同。如光盘镜像服务器是用来存放光盘镜像的,那么需要配备大容量、高速的硬盘以及光盘镜像软件。

4、按外观划分

按照服务器的外观,可以分为台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刀片服务器

①台式服务器有的采用大小与立式PC台式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一个硕大的柜子一样,主要分为单塔式和双塔式

②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起来不像计算机,而是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465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