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数据盘后,默认是没有分区、格式化的,您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来进行初始配置(以windows 2008为例):
1、 启动左下角任务栏中的服务器管理器,选择存储--磁盘管理;
2、 在空白分区上,右键选择新建简单卷;
3、 启动新建简单卷向导;选择下一步;
4、 设置简单卷的大小,即分区的大小;默认会选择所有剩余空间。您也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分区大小;选择下一步;
5、 指派驱动器号,默认顺序使用;选择下一步;
6、 格式化分区,默认勾选了执行快速格式化;选择下一步;
7、 点击完成,系统会自动设置好新的分区。
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编辑器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盘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物理硬盘指现实存在的磁盘。如机器中装有一块硬盘,就叫做一个物理磁盘(硬盘),装两块或多块就叫多个物理硬盘。
逻辑硬盘是将PC机中真实存在的硬盘划分为若干个逻辑硬盘。逻辑硬盘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创建分区之后代表各个分区的逻辑盘符。
扩展资料:
硬盘分区是有一些原则的,以下几个通用的硬盘分区规划原则。
1、分区实用性
每个人的微机系统的硬盘容量是不同的,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划分几个分区及每个分区的容量大小。
2、分区合理性
分区的数目应该合理,不要太多或太少。过多的分区会降低系统的启动速度和访问资源管理器的速度。
3、数据安全性
分区的数目多少及大小是根据用户的实际用途来确定的,因而能提高其硬盘数据的安全性。当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如果你分区不当,可能会对恢复数据造成不必要麻烦。所以分区的重要性,对于保全数据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磁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逻辑网络磁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磁盘分区
服务器如果做了raid1 没必要再特别分区数据最关键,分区不能挽救数据
就算你mysql,serve-u转载非系统盘,只要系统盘(c盘)比如中病毒,无法启动等等。存在mysql数据库里头的文件一样弄不出来。用计划任务备份mysql工具备份数据才是好方法
建议你分两个区,C盘大一点,D盘放点安装源文件什么的
经常备份mysql数据,再做个全硬盘ghost,就算系统坏了,ghost一下硬盘,导入mysql数据就能把数据损失降到最低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可以有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也可以只有一个主分区没有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可以若干。 主分区是硬盘的启动分区,他是独立的,也是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正常分的话就是C驱。 分出主分区后,其余的部分可以分成扩展分区,一般是剩下的部分全部分成扩展分区,也可以不全分,那剩的部分就浪费了。 但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用的,他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的,所以说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逻辑分区。他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 ]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主分区也可成为“引导分区”,会被 *** 作系统和主板认定为这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所以C盘永远都是排在所有磁盘分区的第一的位置上。 除去主分区所占用的容量以外,剩下的容量被认定为扩展分区。通俗的讲就是主分区是硬盘的主人,而扩展分区是这个硬盘上的仆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为主从关系。 扩展分区如果不再进行分区了,那么扩展分区就是逻辑分区了。如果还需要进行分区 *** 作的话,则所谓的逻辑分区只能从扩展分区上 *** 作。就相当于在仆人中(扩展分区上)进行细分类,分成接电话的(D盘)、扫地的(E盘)、做饭的(F盘)等等。 所以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关系相当于再分类关系。 系统分区可以简单理解为C盘或系统文件所在的分区。 物理分区涉及到原理的问题,可能比较难理解: 物理分区(PPAR) 物理分区,一个单一多节点的服务器能够在一个独立分区的 *** 作系统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也可以是一个 *** 作系统的多个版本或者不同类型的 *** 作系统)。这个服务器可以扩展到4个独立的包含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系统的节点,每一个节点可以独立运行他们各自的 *** 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就是一个16路系统(当时的x440服务器最多就只能支持16路处理器系统)。这不同于在一个分区进行多个系统安装。系统分区技术使得各 *** 作系统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不同节点上同时运行;一个分区可以跨节点,甚至可以4个节点通过一个 *** 作系统提供服务,每个节点可以通过软件来单独管理。如图1所示。 举个例子,一个服务器可以在安装或测试另一个版本 *** 作系统或安装不同选项的同一 *** 作系统的同时,继续运行一个 *** 作系统,在这台服务器的另外节点不需要全部退出系统。多 *** 作系统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各系统彼此独立,不受其它系统影响。 物理分区又包括三种模式:固定式分区、静态式分区和动态式分区。 固定式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当系统的电源关闭,即使是两个或多个用电缆或不用电缆连接在一起的物理节点间的访问也不行,必须重新连接和开启 *** 作系统。 静态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只需要这个节点调整到脱离整个系统即可,而不需要相应节点关机。其它连在系统上的节点不受影响而继续正常运作。静态分区一般当作节点或系统边界线,这就意味着各分区必须具有独立的硬件功能(如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端口等),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节点不能够再细分为多个分区,但是一个分区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在重启系统之前从一个远程系统进入离线的服务器,并运行系统管理软件(如IBM Director)即可完成分区间的隔离。由于在当前的各大 *** 作系统中缺乏更加灵活的隔离支持,所以这种静态分区就是IBM企业级X架构最初有效的隔离技术。 动态分区:它与静态分区一样也具有硬件边界。它允许当系统在运行的同时重新配置硬件(增加或删除)。基于IBM的企业级X架构的服务器设计能提供动态分区技术支持。这个特性需要广大的 *** 作系统提供在线拨、插硬件资源的支持(本质上来说,4路并行处理组件和个别节点要能即插即用),所以说物理分区还需要等待新的支持这种性能的 *** 作系统才可能实现,它主要在逻辑分区中使用。
采纳哦
ssd硬盘做系统盘,装Linux时用其默认的分区方式即可(包括/boot分区、LVM分区、swap分区等),不用自行划分,当然Linux老鸟可用自定义的方式。
1T的raid1盘用来存东西,用fdisk命令将其分区(如/dev/sdb1),分成一个区,或两个也行。
然后用命令将其格式化:
mkfsext4 /dev/sdb1建好挂载点(即建个文件夹),如/raid1,直接挂载到/mnt也行。然后mount:
mount /dev/sdb1 /raid1最后将配置写入fsta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