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服务器版安装了什么软件

ubuntu服务器版安装了什么软件,第1张

ubuntu下安装程序的三种方法:一、apt-get方法1、使用apt-get install来安装应用程序算是最常见的一种安装方法了,比如安装build-essential这个软件,并且会把所有的依赖包都一起安装了。2、下面给出apt-get的的各种参数:apt-get install xxx 安装xxx 。如果带有参数,那么-d 表示仅下载 ,-f 表示强制安装 apt-get remove xxx 卸载xxx apt-get update 更新软件信息数据库 apt-get upgrade 进行系统升级 apt-cache search 搜索软件包 二、dpkg安装deb包Ubuntu软件包格式为deb,安装方法如下:sudo dpkg -i packagedeb三、make install源代码安装源码安装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configure)–> 编译(sudo make) –> 安装(sudo make install)。1、配置:这是编译源代码的第一步,通过 /configure 命令完成。执行此步以便为编译源代码作准备。常用的选项有 --prefix=PREFIX,用以指定程序的安装位置。更多的选项可通过 --help 查询。也有某些程序无需执行此步。2、编译:一旦配置通过,可即刻使用 make 指令来执行源代码的编译过程。视软件的具体情况而定,编译所需的时间也各有差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候和静观其变。此步虽然仅下简单的指令,但有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却十分复杂。较常碰到的情形是程序编译到中途却无法圆满结束。此时,需要根据出错提示分析以便找到应对之策。3、安装:如果编译没有问题,那么执行 sudo make install 就可以将程序安装到系统中了。

ubuntu下安装程序的三种方法:
一、apt-get方法
1、使用apt-get install来安装应用程序算是最常见的一种安装方法了,比如安装build-essential这个软件,并且会把所有的依赖包都一起安装了。
2、下面给出apt-get的的各种参数:
apt-get install xxx 安装xxx 。如果带有参数,那么-d 表示仅下载 ,-f 表示强制安装
apt-get remove xxx 卸载xxx
apt-get update 更新软件信息数据库
apt-get upgrade 进行系统升级
apt-cache search 搜索软件包
二、dpkg安装deb包
Ubuntu软件包格式为deb,安装方法如下:
sudo dpkg -i packagedeb
三、make install源代码安装
源码安装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configure)–> 编译(sudo make) –> 安装(sudo make install)。
1、配置:这是编译源代码的第一步,通过 /configure 命令完成。执行此步以便为编译源代码作准备。常用的选项有 --prefix=PREFIX,用以指定程序的安装位置。更多的选项可通过 --help 查询。也有某些程序无需执行此步。
2、编译:一旦配置通过,可即刻使用 make 指令来执行源代码的编译过程。视软件的具体情况而定,编译所需的时间也各有差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候和静观其变。此步虽然仅下简单的指令,但有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却十分复杂。较常碰到的情形是程序编译到中途却无法圆满结束。此时,需要根据出错提示分析以便找到应对之策。
3、安装:如果编译没有问题,那么执行 sudo make install 就可以将程序安装到系统中了。

试论《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
作者: 常玉
内容提要
《我的叔叔于勒》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作品。于勒生活在一个小职员家庭中,他想向上层社会爬,也想在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创业,但是都失败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所以说于勒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是他们的灵魂,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菲利普夫妇的的儿女、女婿,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正文
《我的叔叔于勒》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作品。
莫伯桑的小说,以丰富多彩的题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幽默机智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莫泊桑的小说绝大多数写当时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写小市民、小职员、小商人等等,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种种遭遇之中,从他们的言谈行为、心理变化之中,自然而又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黑暗、污浊的阴影:虚伪,贪婪,欺诈,冷酷,糜烂;同时,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一定程度的同情和赞扬。《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类作品。
下面我们赏析一下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
一、于勒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
于勒生活在一个小职员家庭中,他想向上层社会爬,也想在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创业,但是都失败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所以说于勒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
在资本主义这个大染缸里,于勒从小就沾染上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恶习,“行为不正,糟蹋钱”,花钱如流水,“逼得父母动老本”,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最后,于勒被哥哥嫂子驱逐到美洲去淘金。从此,他由家庭进入社会,并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居然“阔绰了一个时期”,开了一个大店铺,做了一桩大买卖。但是,好景不长,他在竞争中终于失败了,破了产,到处流浪,有家而不得归,最后被收容在一艘海轮上,靠卖牡蛎为生,过着猪狗般的生活。
于勒的身世浮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从于勒的身上,看到了一点时代的眉目。另一方面,作者从于勒的身上,还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标准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当于勒花了家里的钱的时候,便“一文不值”,成了全家人的“恐怖”“坏蛋”“流氓”;当他在美洲发了财,并愿意回来与哥哥同过快乐的日子时,哥哥嫂子便把他当成了“希望”和“福音”,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全家念叨着他,盼望着他。当他成了穷光蛋的时候,哥哥嫂子对他躲之惟恐不及,避之惟恐不远,他成了“贼”,“流氓”,被视若毒蛇猛兽,怕重新回来吃他们。这里,家人对于于勒的评价,完全取决于“金钱”!金钱成了资产阶级衡量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与是非标准。
小说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于勒并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只是作为暗线,是虚写和略写的。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本来有很多可写的地方,但作家却把这些都置于幕后,轻描淡写。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的两句话:“两法郎五十生丁。”“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对与他的外貌,也只有一般性的描写,如“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中的活儿”,“一只满是皱痕的手”,“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而小说的主要的笔墨集中在菲利普夫妇的身上,他们夫妻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二、菲利普夫妇是《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我的叔叔于勒》用大量的篇幅集中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拜金主义的形象。这篇小说就是通过他们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变来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的。对主题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是他们的灵魂,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于勒变化着的身世,好像一扇窥测他们灵魂的窗子,从中可以一下子洞察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于勒 “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三次身世的起落浮沉,菲利普夫妇也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三种不同的态度,前后迥异,强烈对比,把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现出来,刻画了他们那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是一个职员,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虽然生活拮据,但是还高于一般的劳动人民。他们虚荣,虚伪,发财心很重,一心想爬上上流社会,一举一动总爱摆出上流社会的一副架势。他们的一举一动,总爱效颦上流社会。当他看到“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时髦的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时,便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虽然钱不多,还是问母亲和两个姐姐:“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他们极端自私、贪婪。接到于勒的来信后,他们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于勒这个福星的早日到来,多次写了他的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使他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跃然纸上。等于勒来了,他们就可以花于勒给他们的钱了,他们已经用于勒的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打算置一所别墅,而且就买别墅的问题已经同人进行了商谈。你看,这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多么可笑!可怜!可鄙!可是,当于勒真的就在眼前的时候,小说又着重描写了他的神态:“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很狼狈”,前后对比深刻揭露了他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
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除了有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了他精细、泼辣、刻薄的个性。比如,当菲利普准备请大家吃牡蛎的时候,她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她说的何等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究其实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看看这番话,我们似乎听到了她的语气声调,也不难想象出她的表情动作,更可以窥察到她的心理活动。
同时,作者还揭露了菲利普夫妇性格中冷酷的一面。当他们发现了盼望了十二年的“福星”,竟然是个穷光蛋的时候,顿时大失一惊,脸色苍白,眼神异样,甚至“哆嗦”起来。接着,由恐惧到激怒,又由激怒到切齿的痛恨,兄弟“福星”“希望”,又变成了寇仇!多么冷酷无情!至此,读者的视线已经窥到了他们的灵魂最深处。他们的内心世界里,装着的唯一的东西就是“钱”。他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恩怨爱憎,完全是围绕着“钱”来转动的。作者把非利普与于勒在海轮上见面的场面,精心安排,着意渲染,写得有声有色,是匠心独运的。这个场面,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三、菲利普夫妇的的儿女、女婿,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作者还写了菲利普的两个儿女、女婿。姐夫因为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知道他们家有一个大富翁于勒叔叔,才最后“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毛孔里,就连婚姻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渗透了铜臭。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另外,就是作品中的“我”了。“我”是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从“我”的眼力看出的。对人物、事件的感受、评论,都是从“我”的角度说出来。“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他对于勒深表同情。面对着穷困潦倒的于勒,他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尽管他母亲骂他是“疯子”,他还是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 。在“我”的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的感情和希望。作者处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里,看到的是虚伪自私,贪婪狡诈,而这篇作品中的“我”,却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也是作者没有完全失望的表现。
总之,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形象寥寥无几,但却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在语言动作中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参考资料: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张志公
《读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卢昆
《〈我的叔叔于勒〉分析》 臧玉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568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